有人說賣玉能年入千萬,年底玉商到底有多少存款

2020-02-03     華哥覓玉

新疆地區有一段順口溜,描述了采玉人的艱幸:「一頭小小毛驢,二尺趕路短鞭,三伏猶如寒冬,四季不知春夏,五更露宿崑崙,六欲七情全拋,美玉八方馳名,九死一生誰知。」



古人描寫和田玉開採之艱難的文章很多,其中清人姚元之的《竹葉亭雜記》,記載如下:


「葉爾羌西南,曰密爾岱山者,其山綿亘,不知所終。其山產玉,鑿之不竭,是玉山。山恆雪,欲采大器,人必乘氂牛,挾大釘巨繩以上,納釘懸繩,然後鑿玉。及將墜,系以巨繩,徐徐而下,蓋山峻,恐玉之猝然墜地裂也。」



當時道路不通,開採水平落後,無論是籽料的撈玉、踏玉、揀玉,還是山料的采玉、攻玉,都隨時隨地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



現在儘管開採和田玉技術設備先進了,可海拔幾千米的高度依舊靠毛驢馱行,在4300米以上的礦區又冷又潮濕,氧氣稀薄呼吸困難,可是在這樣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礦工們依舊掄著鐵鎬在作業。他們每天經歷的艱難困苦是常人無法想像的。



很多人只看見了玉石令人驚嘆的價格,卻沒有看見光鮮的背後,是采玉人難以想像的付出......

玉雕師

現代的玉雕大師們更是面臨著新的挑戰,必須不斷學習市場行情,更要了解消費者的審美變化。


在和田玉料稀缺,價格暴漲的今天,玉雕師對於玉石原料的渴望比玉友更強烈,不光好玉料,有些瑕疵的也想給它全買了……


然後琢磨著這塊玉料雕刻成什麼樣,那塊玉料雕刻成什麼樣,往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你的創意不是人人都能讀得懂的,讀得懂的也不見得買得起的。


這是每一個玉雕師所面臨的的挑戰,也是與生存發展息息相關的問題。所以面對每一塊和田玉料,他們都傾注了所有的智慧、汗水和心血!

玉商

玉商靠賣玉為生,很多人都覺得玉商是日進斗金的巨擘,一塊玉動輒上萬甚至幾十萬是常有的事,玉商們肯定會從中牟取暴利。


但是,近年來市場經濟並不理想,行業間競爭激烈,玉石原料供不應求,好料更是難求,價格居高不下,一塊玉的利潤早已沒有以前那麼高了。



加上造假料子越來越多還越來越逼真,不少玉商手裡也有大量貨品積壓,老舊的款式成為庫存,斷了現金鍊……


就算東西出來沒賣,也要一直投入,即時買到的料子賺不了多少錢,甚至貼錢,也要不斷更新新貨,時至今日,玉商的生活也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做玉商這一行,免不了和切料打交道。每一次切料,都如一場賭博,一刀窮,一刀富,一刀披麻布,賭贏了單車變摩托,要麼賭輸了路虎變奧拓。


你幻想的他們在喝茶聊天,出門寶馬香車,現實情況是他們也經常風餐露宿,冒著嚴寒酷暑去看料買料……


搶到一塊好料是非常不容易的……


不少玉商心理壓力大的晚上睡覺做夢都是在買料子,切料子,和各種客戶談生意,這其中的心酸,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體會到……


說這麼多,不是為了抱怨,而是希望大家能客觀地看待玉商這個群體。他們有錢嗎?也有可能窮的就剩下一堆石頭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sXGvEnABjYh_GJGVx91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