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記憶】《八月桂花遍地開》的由來

2019-08-23   緣在信陽

我們倆都是放牛娃出身,參加紅軍後都做了宣傳員,對紅軍的文藝宣傳工作留下許多終身難忘的印象。特別是紅軍時期的歌曲和歌謠,已深深地刻在我們的腦海中,至今回憶起來仍記憶猶新。

我們倆八九歲就開始給地主放牛。在我們的家鄉皖西,每逢傳統年節,無論是在城裡或是鄉下,總是要開展各式各樣的文娛活動:耍龍燈的,玩獅子的,舞扇子的,還有山歌、田歌、小調、號子以及花鼓戲,名目繁多,千變萬化。每次演出,只要有機會,我們這些放牛娃都是熱情的觀眾。但是,我們對其中演唱的老調子、俗套子都不大感興趣。那時,我們家鄉已經有了共產黨,有了農民協會和紅軍。對他們演的文明戲,唱的新歌子我們非常感興趣,遇到機會就要學唱幾句。我們最先學會的是《放牛歌》,歌中唱的放牛娃的苦,都是我們親身經歷的。邊唱邊想,漸漸地懂得了革命道理:放牛娃也是受地主豪紳的剝削和壓迫,要翻身求解放,就要起來革命。我們先參加了兒童團,後來堅決要求參加紅軍,要打倒剝削階級,讓天下窮苦人都過上好日子,放牛娃從此再也不受欺壓。

那時,為了發動勞苦大眾起來革命,紅軍還編有《工農兵和婦女解放歌》到處唱,啟發他(她)們的階級覺悟,揭露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的殘酷剝削和壓迫,號召大家起來革命。這些歌子唱著唱著就把窮人唱覺悟了。當然,那時候的文藝宣傳工作不僅是唱歌子、演戲,還寫標語、開會演講和講革命故事。群眾接受最快的、傳播最廣的還是歌曲和歌謠。

1929年,共產黨領導的豫東南商城暴動成功以後,12月25日紅軍又占領了縣城。1930年初,河南省商城縣蘇維埃準備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這下子文藝宣傳工作可就忙開了。寫傳單、貼告示,還編了許多順口溜、快板書、文言詩、白話文等。勞苦大眾見了天日誰不樂呢,文藝宣傳工作為這個忙點累點算個啥。可是,忙著忙著大家又犯了愁,那時沒有電影,也沒有能說會唱的洋喇叭。慶祝大會要是開得冷冷清清的,一點也不熱烈,我們這些搞文藝宣傳工作的可怎麼交待呢?想著心裡就著急起來。也不知是誰想了個新鮮點子:「咱們編個歌子就唱唱蘇維埃吧。」主意好是好,可是咋編呀!五音「宮商角征羽」大家誰也不會,怎麼辦呢?想來想去想起個人來。這人叫王霽初,家就住在縣城。商城縣是有名的歌舞之鄉,民歌小調、民間舞蹈多得賽牛毛。這王霽初可真是個文藝上的大能人兒。他見啥學啥,學啥像啥,能拉會唱,還會譜個曲調。城裡頭每年鬧燈會都是他做主角兒。我們搞文藝宣傳工作的同志找到了他,他一聽說是找他幫忙搞文藝宣傳,編歌子歌唱蘇維埃,二話沒說,就把一肚子的歌曲一古腦兒地往外倒,讓大家挑支好曲子。他先唱了支《淮調》,大家聽後都不滿意,這個調子有點太悲了。他又唱了個《砍柴調》,大家一聽又嫌太軟了。他想了想又唱了個《手扶欄杆》,大家覺得太俗氣了。他唱了一支又一支,大家挑過來選過去,最後相中了《八段錦》調,於是大家叫他再重唱一遍。他一張口,歌聲就像一股清泉水涌流出來。《八段錦》調的原詞是:

小小鯉魚壓紅腮,上江游到下呀嘛下江來。

頭搖尾巴擺呀哈,頭搖尾巴擺呀哈,

打一把小金鉤釣呀嘛釣上來。

小呀郎來呀啊,小呀郎來呀啊,

不為冤家不到此處來。

唱罷大家拍手說:「行得!歡歡快快的調子,配得上歌唱蘇維埃。」於是,縣裡負責宣傳的陳世鴻同志填詞,詞寫好了,由縣委書記吳靖宇同志修改後,才交給王霽初配上《八段錦》的調子。

因為這首歌的第一句是「八月桂花遍地開」,所以歌名就叫《八月桂花遍地開》。鄂豫皖地區第一支新編的革命民歌就這樣產生了。召開慶祝大會那一天,大家滿懷豪情地唱起來:

八月桂花遍地開,

鮮紅的旗子豎呀嘛豎起來。

張燈又結彩呀啊,張燈又結彩呀啊,

光華燦爛現出新世界……

隨著咚咚嚓的鑼鼓聲,這優美的旋律,歡快的節奏,好像小溪流水,引得所有到會的人不由得隨著哼起來、唱起來、笑起來。由於這支歌子的曲調大家熟悉,又是採用當地民歌的唱法,襯字也完全是當地的用語,什麼「呀、嘛、啊、啦」,人們一聽就會。何況又是12段的反覆詞,台上唱完了,台下也就學會了。兒童團員們又把這支歌編成舞蹈來跳,這下子慶祝大會開得又隆重又熱烈。特別是蘇維埃政權的成立,勞苦大眾翻身做了主人。人人心裡像裝滿了蜜,臉上堆滿了笑,誰能不放聲歌唱自己的新生。唱啊,跳啊,這支勞苦大眾心中的歌,像張開翅膀的小燕子,從大街飛到小巷,從城裡飛到鄉村,很快傳遍了鄂豫皖根據地,男女老幼都會唱。

1931年夏,原紅軍三十二師副師長漆德瑋等人,從鄂豫皖調到中央根據地工作,這支歌子就由他們帶到中央根據地,很快在那裡流傳開來。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到了四川,酷愛民歌的王霽初也隨軍到了四川。那時,他已經擔任了紅四方面軍文藝宣傳工作的負責人,這支歌子又被帶到四川。不久,《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首歌,就伴隨著紅軍的足跡,在全國範圍內流傳開來。

(此文發表於1982年8月1日《光明日報》。作者徐光友,原名許光友,1917年生,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順河鎮新民村人。文中身份為紅軍宣傳員,建國後歷任南昌步兵學校校長、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工程兵副政治委員等職,1961年被授予少將;徐興華文中身份為紅軍宣傳員,建國後任中國民航瀋陽管理局政治委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