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債時代》:沒有負債,就是更好的人生

2021-02-02     毒藥君

原標題:《大債時代》:沒有負債,就是更好的人生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當資本迅速膨脹,所有人為錢拚命的時候,這個時代已經到來。這個時代,是資本家的勝利狂歡,是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這個時代,是負債者的不朽宿命,是無法逆轉的大債時代。

身為時代的炮灰,《大債時代》偷窺了負債人生的一角,那裡面是她的生活,是你的生活,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文丨不辣

編輯丨雷伊斯

窮是病,債是罪

魯迅說:「這是一個吃人的社會」,這句話放在當代可被理解為:這是一個吃窮人的社會。正如《大債時代》的英文名「Who Killed the Good Man(誰殺死了那個好人)」,「好人」的定義是什麼?是心地善良還是助人為樂,可能都不是。

「好人」是那個無辜的、沒有犯罪,甚至非常努力生活,但欠了一大筆債的窮人。

討債高手周詠晴、白日夢想家楊大器、創業實幹家樊仲良,就是這樣的三個「好人」。

在楊大器激情四射的AI咖啡機宣講大會中,奧理銀行債權部的業績第一名周詠晴和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的樊仲良陸續登場,他們的大債故事在三線並行的開場中拉開帷幕。

十年前,他們是高中補習班同學,都沒什麼錢。吃旋轉壽司的時候,總是不敢吃紅腳腳。

那時候三個人對未來的期許是飛黃騰達賺很多錢,吃壽司不用看價格。學生時代,窮很正常,但對未來充滿信心。「不能窮斃」是最大理想。可當鏡頭再次對準十年後的他們時,才發現,原來「窮」是一種連時間都治不好的病。

32歲的乖寶寶周詠晴,每天伙食費控制在200台幣,一周銀行工作6天,休息那天兼職送外賣。腳踏實地做人,兢兢業業做事的她,拚命攢錢也湊不齊首付,一買房就意味著還房貸。

而每天西裝革履,光鮮亮麗,動不動就談上百上千萬投資的楊大器,其實已經拖欠了三個月的房租。每次只能靠和管理員死皮爛臉,胡攪蠻纏才能多蹭住一天。還有,看起來一切都很好的樊仲良,在看似風平浪靜的生活中欠下了巨債。這些巨債,讓他坐上天台,走上絕路。

債,像是沉重的鐐銬緊緊地拴住了他們,容不得他們有一絲喘息,逼得他們必須小心翼翼、沒臉沒皮,甚至無比絕望地生活。在負債的漩渦中,陷入其中的所有人都像是罪人,只能通過不停地賺錢,不斷地償還,來減輕罪行。無奈的是,如果這輩子的債還不完,或者承擔不了,會直接改變下一代甚至一家人的命運。遺產有繼承性,債也是。

一人有債,全家都難

不堪重負的樊仲良從天台縱身一躍,徹底從巨債中解脫了。殊不知,這副鐐銬自然轉嫁到了妻子蔡純珊手裡。他自殺後,妻子發現他的銀行帳戶里沒有一分錢,但卻要應付突如其來的銀行房貸和地下錢莊兩筆巨債。

她的生活徹底失衡了,那瞬間,失去愛人的痛苦,似乎已經不及眼前「如何撫養兩個孩子」還有「怎樣把債還清」的困境。

樊仲良去世的消息很快在同學群傳開,他的葬禮上,十年後的周詠晴和楊大器重逢了。

巧合的是,負責催繳樊仲良銀行債款的竟是周詠晴。一邊是自己的工作,干不好就會丟飯碗,另一邊是弱小無助的好友妻子,周詠晴拿著銀行的催繳通知,陷入兩難。一旁重感情好義氣的楊大器卻拍著胸脯對純珊說:「不用擔心,交給我們。

楊大器愛說大話,於是周詠晴被迫開始幫好友妻子還債出謀劃策、忙前忙後。

可笑的是,他們兩個人本來就自身難保。

回到樊仲良身上,他是為何欠下了這一大筆巨債?

這還得從他的原生家庭說起,阿良的父母是做咖啡豆生意的,有大房子和工廠,但錢都是從銀行貸款的。後來生意不景氣,公司破產,負債纍纍。阿良從高中的時候就開始兼職打工幫家裡還債,所以在他潛意識裡是一直渴望工作穩定、家庭幸福。

遺憾的是,他還是走上了創業道路,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公司建立初期需要資金運轉,但投資方卻遲遲拖欠,無奈之下他只能把房子抵押,又向地下錢莊借高利貸。

債,不知不覺像雪球越滾越大,雖然起訴投資方換來勝訴,卻未換來還款。

最後一集,不堪重負的周詠晴問楊大器:「你說,阿良是抱著什麼心情走上的絕路?」

在原生家庭中,年少時的阿良歷經變故,早早承擔起了家裡的債。可以想像,還債的痛苦是他的人生陰影。當他有了自己的家,成立了公司,面對公司資金鍊斷裂時,突然意識到自己還要重走一遍年少路時,無奈和絕望再一次把他淹沒。好像,債是他永遠也逃不出的怪圈,或許只有死,怪圈才會消失。

從天台跳下去的那一刻,阿良解脫了,但他似乎忘了巨債不會消失。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將有責任替他償還。而他們會像過去的他一樣,走進這個難以逃脫的怪圈。

欠債,是一個人的事,但還債卻是全家人甚至下一代的人生陰影。

負債人生&開掛人生

全劇中,唯一一個不受債務困擾的年輕人是周詠晴的學弟,何碩儀。成年後從家裡搬出來,父母就給他買一套房。洗衣機壞了,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修,是換一台新的。在周詠晴計算買兩根鴨脖如何不超預算時,發現學弟點的外賣牛排是給心愛的狗吃的。

開掛的人生永遠在被仰望,不需要償還學生貸款,不需要償還房貸,不需要那麼拚命地工作,就可以住在普通人一輩子都買不起的高檔小區里,過上普通人一輩子都夢想的輕鬆生活。

32歲,連戀愛都不敢談的周詠晴和有些懶散的銀行實習生何碩儀,從出生的時候,就註定了人生的不同。父母和家庭,是孩子的起點,這個起點和努力無關,全憑運氣。周詠晴的起點是母親經營一家生意慘澹的洗衣店,父親在她高中時期去世,留下一堆債務。

何碩儀父母常年在國外做生意,事業成功。老實講,周詠晴就算這輩子拼死拼活都沒辦法擁有何碩儀的生活,不得不承認有些人的起點是另一些人的奮鬥終點。

難以流動的階層,將在一代一代人的財富傳遞中變得越來越穩定,成為宿命。

可,當周詠晴感嘆何碩儀「如此好命」時,殊不知何碩儀竟在羨慕她的「何其幸福」。

雖然每天工作賺錢很辛苦,但周詠晴有一個疼愛她的母親。每次疲憊回家,總有熱湯熱飯在等她。不像何碩儀,高級的裝潢,精緻的屋子裡,永遠只有他一個人和他的狗。家人,永遠只在視頻通話中潦草出現。

他們一個有家沒房,另一個有房沒家。

所以,負債人生和開掛人生,也不是誰有錢就一定開心,誰有債就一定過得不好。

負債的生活,一定是比較艱辛的。但,沒有負債的人生,就一定是更好的人生嗎?這是一個無法給出統一答案的難題。

在負債成為一種生活常態的大時代,除了房貸、車貸,無節制的消費主義、多樣化的借貸平台也日趨成熟,螢幕外的青年在大債時代中又該何去何從?是放棄掙扎、不計後果地在債務中沉淪自我,毀滅自我,抑或更積極,更努力地來面對人生?雖然,無法保證加油奮鬥過後,生活一定會發生變化,但消極頹廢應對,一定是越來越糟糕。

如果負債是無法繞過的人生至暗時刻,不如坦然接受,積極直面。電影《喜劇之王》里周星馳指著海對張柏芝說:「看前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其實也不是啊,天亮後會很美的。」所以,黎明會來,在穿越黑暗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sNGG_HcBDlXMa8eqyc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