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不可思議的「神人」楊度小傳

2019-10-12     萬象歷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粵海飲茶)

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不可思議的「神人」楊度小傳

【帝王術的真傳】

1875年1月10日,楊度出生於湖南湘潭,是中國近代最具爭議的傳奇人物。家裡世代湘軍,15歲考中秀才,16歲中舉。

1895年(20歲),楊度參加了康有為發起的公車上書運動,並認識了幾位著名的政治人物——梁啟超、袁世凱、徐世昌。

隨後,他回到故鄉,拜在衡陽一代名儒王闓運門下,學習「帝王術」。所謂的「帝王術」就是皇帝維護自己最高地位,招納賢才,治理國家的權術。王闓運非常喜愛他,日記中稱他為「楊賢子」。楊度學習三年,深得真傳。

【與日本校長的辯論】

1898年(23歲),湖南新政,譚嗣同、唐才常、梁啟超在長沙辦時務學堂,楊度經常一起聽課、討論國事。

1902年(27歲),他瞞著老師自費留學日本,入東京弘文學院。半年後在結業會上,日本校長發表貶低中國人的言論,楊度當場和他就國民性和教育問題激烈辯論。

隨後,他以《支那教育》為題發表在梁啟超的《新民叢報》上,由此他在留日學生中獲得了很高的聲望。

【梁頭康尾的牽連】

1903年(28歲),他回到國內,王闓運把他推薦給了晚清名臣張之洞。張之洞非常賞識他,推薦他進京參加了新開的經濟特科進士考試,獲得第二名。

第一名是未來的北洋政府的財長——梁士詒。梁士詒的名字被說成是「梁頭康尾」

(康有為原名康祖詒),因而被除名。楊度受到牽連,也被除名,並被懷疑是唐才常同黨,受到通緝。

【除非湖南人盡死】

楊度四處躲避,再次來到日本。他與梁啟超相遇,感於「國事傷心不可知」,和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作《湖南少年歌》,寫下名句:「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1904年(29歲),他進入日本法政大學速成科,與汪精衛是同學。當時,日本留學生愛國熱情高漲,保皇派、排滿革命派爭論不休,而楊度主張憲政,不介入兩派論爭。

楊度熱心國事,才華出眾,人緣很好,被選為留日學生總會幹事長。蔡鍔與他關係最好,只要有空就去他家「蹭飯」。

【努力國事,斯在今日】

不久,他被推舉為留美、留日學生維護粵漢鐵路代表團總代表。他回國拜見張之洞,得到支持,成功將粵漢鐵路收回自辦,維護國家主權。他圓滿完成任務,聲望大增。

他在東京和孫中山就中國革命問題數次辯論,「聚議三日夜不歇,滿漢中外,靡不備論;革保利弊,暢言無隱。」

他不贊成孫中山的革命思想,但讓仍將黃興介紹給孫中山,促成兩人合作。不久中國同盟會成立,他拒絕參加,對孫中山表示:「吾主君主立憲,吾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號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當盡棄其主張,以助先生。努力國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楊度墨跡)

【替人捉刀的憲政先驅】

1906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隨團考察的熊希齡,專程赴日,請楊度和梁啟超捉刀起草報告。楊度寫了《中國憲政大綱應吸收東西各國之所長》和《實行憲政程序》(梁啟超寫《東西各國憲政之比較》),博得大名。隨後,清政府下詔預備立憲。

1907年,楊度在東京創立《中國新報》月刊,任總編撰。他宣揚「不談革命,只言憲政」,認為「今日中國之事實,但能為君主立憲,而不能為民主立憲」。當時,他的《中國新報》、梁啟超的《新民叢報》、中國同盟會的《民報》幾成三足鼎立之勢。

【國會請願的始作俑者】

1907年12月(32歲),湖南憲政公會成立,楊度被邀請回國,擔任會長。1910年,他起草《湖南全體人民民選議院請願書》,聯絡不少湖南名流聯名上奏,呼籲清朝廷速開民選國會實行內閣制。他開啟了國會請願運動的先河。

清朝廷面對請願運動壓力,遂將原定為九年的期限提前為三年,即於1913年召開國會。最終再次提前,於1911年5月8日,清朝廷就組成以奕劻為首的「皇族內閣」,楊度是統計局局長。

【帝王術的非常之人】

楊度和袁世凱私交頗深,他認定袁世凱就是他要找的「帝王術」中的「非常之人」。當攝政王載灃要殺袁世凱時,他甚至拒絕起草詔書,冒死為袁世凱呼冤,深得袁世凱的信任。

辛亥革命爆發後,他作為袁世凱的代表之一,負責南北議和。第二年,袁世凱就任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楊度任內閣學部大臣。

(明信片上的攝政王載灃)

【洪憲大戲的導演】

1915年4月,楊度呈送《君憲救國論》說:「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立憲無望,終歸於亡國而已」,深得袁世凱的讚許,稱之為「至理名言」。

楊度等人組織籌安會,任理事長。他主張君主立憲,為袁世凱稱帝鼓吹,一手策劃了乞丐請願團、妓女請願團、人力車夫請願團等「洪憲大戲」,上演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鬧劇。袁世凱親自賜匾題字,稱他為「曠代逸才」。

【他誤了我!】

1915年,袁世凱正式稱帝。楊度遭到全國上下的唾罵聲討,在家鄉被罵為漢奸

,梁啟超稱他為「下賤無恥、蠕蠕而動的嬖人」。僅83天,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不久死去。

據說,袁世凱死前打呼:「他誤了我!」有人猜測,這個「他」就是楊度。

楊度給袁世凱寫下輓聯:「共和誤中國,中國不誤共和;千載而還,再評此獄。明公負洪憲,洪憲不負明公;九原可作,三復斯言。」

(袁世凱稱帝祭天時的楊度)

【無我的虎禪師】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發布懲辦通緝帝制禍首令,他位列第一名。楊度逃到租界,他對君主立憲深感失望,心灰意冷,於是遁入空門,專心學佛,人稱「虎禪師」。

1917年,張勳復辟,曾邀請他出山。他斷然拒絕,通電張勳和康有為:「所可痛者,神聖之君憲主義,經此犧牲,永無再見之日。度傷心絕望,更無救國之方。從此披髮入山,不願再聞世事。」

他披髮入山,學佛參禪。他認為禪的基本精神就是無我,提出「無我主義」的「新佛教論」。1918年(43歲),他獲得特赦,這才返回北京。

(1920年,楊度一家人合影)

【加入國民黨的可人】

1922年(47歲),陳炯明叛亂,炮轟總統府。孫中山請楊度為特使,遊說曹錕,制止吳佩孚援助陳炯明,幫助孫中山度過了危機。楊度履行了當年在東京的諾言,孫中山贊道:「楊度可人!」

隨後,楊度加入了中國國民黨。孫中山為此特電告全黨,稱楊度「此次來歸,志堅金石,幸勿以往見疑」。

【杜月笙的清客】

此後,楊度在山東張宗昌那裡策應北伐,張宗昌對他言聽計從。他通過孫中山認識了李大釗,開始和一些共產黨員交往。1927年,他曾到北京試圖營救被捕的李大釗,賣掉公館

,傾盡家產,也未能成功。

1928年(53歲),國共合作破裂後,楊度寓居上海以賣字畫為生,為杜月笙門下「清客」。楊度的最後的一篇文章是為杜月笙寫的《杜氏家祠記》。

楊度認為杜月笙是俠而儒的人物:「予初聞杜君名,意為其人必武健壯烈,意氣甚盛;及與之交,則謙抑山下,恂恂如儒者,不矜其善,不伐其能。人嚮往之,其德量使然也」。

(楊度與兩個兒子的合影)

【秘密的共產黨員】

1929年秋(54歲),值白色恐怖之際,楊度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潘漢年介紹,周恩來批准,秘密入黨,與周恩來單線聯繫。周恩來離開上海後,由夏衍同他單線聯繫。

楊度準備撰寫一部《中國通史》,做了許多準備,並寫好了大綱。不料,1931年9月17日,楊度在上海租界因病去世,享年56歲。周恩來、潘漢年前往弔唁。

楊度的黨員身份一直鮮有人知。直到1975年冬,周總理在病重時,特別提到:「他晚年參加了黨,是我領導的,直到他死。」

(楊度晚年與家人合影)

【繼起自有後來人】

楊度葬於上海外國公墓,日軍占領上海後,遷往西郊,文革期間被毀。1986年,重建於宋慶齡陵園西北角的名人墓園。

楊度堪稱中國近代最傳奇的人物。他參與維新變法,力主清末立憲,又推動袁世凱稱帝,轉而支持孫中山,加入國民黨,最後又成了中共黨員。

臨死前,楊度曾自題輓聯:「帝道真知,如今都成過去事;醫民救國,繼起自有後來人。」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12篇作品,營員「粵海飲茶」的第2篇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sHdLwG0BMH2_cNUgEd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