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探索訊 可能有人很好奇,地球之外是個什麼樣子,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怪石橫飛,彼此碰撞,還是光線強烈,光明一片,天體飛行有序?實際外太空與我們所想有一定差別,即便太空光線要比地球地面強烈得多,但太空看起來仍舊十分黑暗,這是由於太空無法反射光線的緣故,而黑暗中的無數小白點,它們就是被光線照亮的小天體。
地球附近就存在著很多小天體,數量多得無法統計,它們並非像夜空中星星一樣,固定在某個位置上一動不動,而沿著固定軌道飛行,時而接近地球,時而又遠離地球,並且有的小天體軌道與地球公轉軌道存在交接點,當小天體在經過無數次軌道運行後,說不定與地球相遇,搞不好真被地球引力捕捉,從而與地球碰撞,這就是科學家最擔心的地方了。
而現在有一顆較大小天體來了,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跟蹤數據顯示,新發現一個直徑約為150米小天體正對著地球飛,比英國鐘樓還高,被NASA臨時命名為2019 VF1。飛行軌道預測結果顯示,預計在美國東部時間2019年11月25日04:09抵達近地點,距離地球最近時為505萬公里。所以這是對地球進行了一次「近距離接近」,被美國宇航局正式分類為「潛在威脅近地天體」。
505萬公里對於地球而言的確很遠,約是地球直徑的364倍,約是地月距離的13倍,但對外太空而言幾乎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近距離,要知道地球軌道與最近火星軌道距離約為6000萬公里。並且美國宇航局跟蹤數據還顯示出,2019 VF1與地球的相對速度非常快,每秒17.21公里,約50倍聲速,比子彈、飛彈、火箭等人造物速度都要快得多。
雖然預測結果顯示出2019 VF1最終會安全通過地球,地球生命沒有危險,但是美國宇航局仍不放心,地面近地天體跟蹤器也自動響起了一個「近距離接近」警報,所以專家們時不時地對2019 VF1進行觀測,以防發生意外。因為外太空環境隨時有可能出現變數,比如受到某個星球引力牽引,進行地球大氣層,或者與其他小天體碰撞,軌跡突然改變。
根據美國宇航局之前說法,平均每天都有多個小天體接近地球,比如今年11月11日,有4個較大小天體安全掠過地球。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地球就永遠相安無事,因為地球上空時常出現流星和火球,它們證明了小天體與地球大氣層碰撞的事實,不過它們尺寸很小罷了。截止到2019年11月21日,美國宇航局已經對21423個小天體進行了標識,2019 VF1是其中的一員,但這並不是全部,未來將發現更多。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