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IPO制度改革,將為註冊制全面推行打下基礎

2019-08-25     曹中銘股市觀察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意見》指出,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註冊制改革。個人以為,創業板或面臨著一系列的制度變革。其中,最值得關注的無疑是註冊制改革。

新股發行實行註冊制在科創板已經開始試點。總體而言,試點還算順利。註冊制改革在科創板的順利實施,客觀上也為科創板的「穩起步」提供了助力作用。有了科創板的經驗,註冊制改革在創業板的實施無形中會更加順利。而且,一旦註冊制改革在創業板成功登陸,也將會為註冊制在A股市場的全面推行打下基礎。如此,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將有望從核准制步入到註冊制時代,背後的意義不言而喻。

此前,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歷經多次變革。從最初的額度制過渡到審批制,又從審批制步入目前的核准制。而且,伴隨著IPO制度改革的,則是新股發行的多次暫停。IPO暫停,不僅將導致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打折,市場長時間沒有新鮮血液的加盟,也會變成一潭死水,也不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與長治久安。

在2014年對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以前,新股的高發行價格、高發行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發行曾經盛極一時,也對市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害。「三高」發行的背後,雖然也不乏市場化發行的意味,但個中的利弊卻非常明顯,因而最終被叫停。

目前的新股發行,因為有了23倍發行市盈率的高壓線,「三高」發行不再,但卻又離市場化發行越來越遠。而且,由於23倍市盈率高壓線的存在,新股發行價格存在「天花板」現象。與目前科創板的新股發行相比,存在天壤之別。

科創板新股發行試點註冊制,其新股發行價格、規模、節奏主要通過市場化方式決定,強化市場的約束作用。因此,科創板的新股發行,已經實現了市場化,不再「唯市盈率論」,也就沒有了發行市盈率高壓線問題。從科創板已發行新股看,中微公司發行市盈率高達170倍,而微芯生物發行市盈率則高達467倍。如此高的發行市盈率,若非試點註冊制,若非監管部門對科創板發行制度進行改革,顯然是不可能出現的。

儘管新股發行核准制目前在A股成為主流,但IPO註冊制改革卻是最終的必由之路。而從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看,其新股發行基本上都實行註冊制。因此,A股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新股發行,最終實行註冊制將是大勢所趨。

事實上,與科創板相比,在主板、中小板與創業板中,創業板也是有可能率先啟動註冊制改革。首先,從上市條件分析,科創板為吸引高新技術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前來掛牌,設置了五套上市標準,並且允許虧損企業上市。創業板方面,企業上市不再拘泥於必須連續兩年盈利的硬性條件,一年盈利,且營收不低於5000萬元的企業,即可在創業板上市。這也是其與主板最大不同的地方。而且,創業板主要吸納創新、創業型企業掛牌,其定位也與科創板有重疊的地方。

其次,在科創板確實試點註冊制後,早在今年的3月份,深交所就開始全力推進註冊制改革籌備工作,並就改革事宜與證監會保持溝通,積極爭取創業板註冊制試點。因此,對於註冊制在創業板開展試點,深交所持非常積極與支持的態度。

個人以為,有了《意見》的指導,在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將只是時間問題。而隨著科創板與創業板試點註冊制的成功,註冊制改革在A股市場全面推進將不會存在任何的障礙。到那時,核准制將退出歷史舞台。而註冊制的全面實施,將使中國資本市場迎來全新的格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tHuy2wBJleJMoPMB7x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