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入豪門之前的鄧文迪

2019-05-25     娜姐的光影筆記

文/李娜yuer

來源:與爾同消萬古愁(shovidnana)

鄧文迪【專題系列】第2篇,主要參考資料為傳記《謎一樣的女人:鄧文迪傳》《鄧文迪:我不是傳奇》兩本書,以及網上的視頻採訪資料。

鄧文迪的骨子裡,有一種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兇狠」。這股狠勁,在她18歲準備遠赴美國留學時,就已經暴露無遺。

那個時候,鄧文迪在廣州醫學院念書,課餘時間學習英語,機緣巧合結識了她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傑克.切瑞。

當時,切瑞夫婦因為工作調動來中國工作,切瑞比鄧文迪大了30歲。至於為什麼一個大學生可以認識一對40多歲的中年人,具體原因無從而知。

也許是他們跟鄧的學校有交流活動,也許參加什麼聯誼會相識,也許鄧文迪尋找一切途徑進入外國人的圈子——總之,鄧文迪是下定了決心出國,並且不用父母的一分錢,因此她要積極尋求一切機遇。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切瑞夫婦資助了鄧文迪去美國留學,那一年(1988年)鄧文迪20歲,前往洛杉磯的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就讀經濟學。讀這個學校要花多少錢呢?

《謎一樣的女人:鄧文迪傳》這本書里有一份數據資料,在1988年,申請美國留學簽證的費用約100美金,本科學費一年約17000多美金,住校費用一年約3000-7500美金。

也就是說,如果鄧文迪要讀完四年本科,需要花費8萬多美金。別說30年前的8萬美金,即便放在現在,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切瑞夫婦並不是什麼富豪,他們為什麼願意花這麼多錢,資助一個萍水相逢的異國女孩讀書呢?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聰明如鄧文迪不會不明白,她欠下了多大的一份人情。也許在她踏上大洋彼岸的那一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用各種方式去償還吧?

切瑞夫婦對鄧文迪很好,還讓她和自己5歲的女兒住一個房間,算得上她的恩人;也是當時的她,必須用盡全力抓住的救命稻草。

後來切瑞愛上了她,不惜跟夫人鬧離婚——我覺得不意外的,當時的鄧文迪恐怕也心知肚明。如果沒有這份私心,切瑞沒必要花那麼多錢那麼大力氣把她帶到美國,供她讀書。

而對於鄧文迪來說,能夠去美國意味著命運的改變,當然她也為此付出了代價。

鄧文迪和切瑞的婚姻,僅僅維持了兩年零七個月,待她拿到綠卡,就迫不及待跟切瑞離了婚。因為這段不道德的婚姻,她背負了很多的罵名,比如忘恩負義。

確實,這種手段不高明,不道德,更重要的是,風險巨大。其實鄧文迪已經很幸運,要知道,有多少想走捷徑的女孩,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枉付了青春年華,只落得身心傷痛,前程盡毀。

但是這段不光彩的經歷背後,依然有觸動我的地方。

比如,鄧文迪剛到美國,就開始打零工,即便有切瑞的資助,她也儘可能在學習之餘賺生活費。第一份零工是在一家名叫四川餐館的中餐廳,上班第一天,鄧文迪就把盤子打翻了,因此被解僱。然後她繼續找別的餐館,做端盤子洗盤子的工作。

在餐館打工一天可以賺4美元。多數女孩會覺得很辛苦,顧影自憐,但是在鄧文迪眼裡,並不覺得苦。即便多年之後成為富豪闊太的鄧文迪,回憶這段經歷的時候,也會開懷大笑,說那時候一邊洗盤子一邊在腦海里複習當天的功課,覺得很快樂。

內心強悍的人都有這種特異功能,就是可以自發地生長出一層堅固的保護膜,隔絕掉世俗人生的艱辛與苦難——他們有著清晰的人生目標,有著蓬勃的希望,因此被放置到任何環境里,都是壓不跨的。他們對於環境,有一種超脫的情懷。

在美國見識了更大世面的鄧文迪,很快就不滿足於現狀了。她有了更大的野心,就是讀名校,進耶魯大學。但是切瑞不是富豪,根本付不起耶魯的學費,哪怕鄧文迪一天打好幾份工,攢到的錢也是杯水車薪。

這個時候,另一個奇蹟發生了。

鄧文迪在打工的時候,認識了她的另一個貴人,沃爾夫。

沃爾夫當時在進出口公司工作,會說一點中文,並且身材高大,年輕又英俊,兩個人很快就相愛了。其實當時的鄧文迪剛和切瑞結婚幾個月,但是在公共場合,鄧文迪說沃爾夫是自己的丈夫,和沃爾夫的這段感情,恐怕才是鄧文迪唯一一次勢均力敵的戀愛。

更加神奇的是,她說服了切瑞繼續維持婚姻關係以便她獲得綠卡;另一面,她和沃爾夫光明正大地戀愛,出雙入對,還說服了沃爾夫資助她讀耶魯大學。

1995年,鄧文迪終於如願以償離開加州,去了耶魯大學讀MBA。這一年,她27歲。

了解這段往事的過程中,其實我是震驚的。從到達美國,到去耶魯讀書,鄧文迪用了7年的時間。這7年,她經歷了第一段婚姻,經歷了離婚,和第二次戀愛,每天學習之餘就是去打各種各樣的工。

毫無疑問她肯定也見識了美國的花花世界,切身體驗了國際大都市的繁華,迷離,和金錢帶來的便利與好處。可是,她始終沒有迷失自己。既沒有在感情中迷失,也沒有被金錢所蠱惑,她堅定著自己的目標,就是要讀名校,接受最好的教育。

這是一種了不起的「定力」,沒有理性清醒的頭腦和頑強的意志力,是不可能做到的。多年之後她接受採訪,說最感謝的就是教育,說自己是教育的受益者。很多人不以為然,我覺得這是真心話。

進入了耶魯的鄧文迪,變得如魚得水。

這所世界級名校里,彙集了各個國家的精英人才,熱情開朗,擅長交際的鄧文迪,很快就結識了很多高層次的人脈。比如,李寧的太太陳永妍,就是鄧文迪在耶魯結識的,後來鄧文迪還被介紹到了李寧的公司工作,李寧夫婦也幫她打開了後來與政界和體育界關係的大門。

耶魯大學的求學時光,對鄧文迪來說快樂又浪漫。日後回憶起來,她這樣描述,「仿佛全世界最優秀的人一起做朋友,坐在花園一樣的校園裡,成天在一起聊天,談理想,談世界大事,人人都關心政治、世界和未來。」

現在的很多網友聊起鄧文迪,會質疑她為什麼長得不漂亮,卻吸引那麼多優秀的男人喜歡?

我覺得大眾對於女性的美貌還是有著不切實際的誤解,以為一副漂亮的皮囊才是女人最大的魅力,其實不是啊,高層次的男人更欣賞聰明有頭腦的女人,再說,鄧文迪身材高挑,她不是嬌媚那一掛的,但也絕對算是知性美人。

嫁入豪門之前的鄧文迪,其實人生的主旋律就一個:讀名校,接受最好的教育。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她單槍匹馬闖蕩美國,用自己年輕的身體去交換過金錢,也背負了忘恩負義的罵名——其實這一切充滿風險和辛酸,並不是談笑間就可以做出的選擇。

亦舒的小說《喜寶》里,姜喜寶和她的糖心爹地在一起,最初的想法也是為了他資助自己讀書。可是,久而久之,她被滿抽屜隨便用的鈔票和價格昂貴的禮物迷了心智,消減了意志力,也荒廢了學業。

鄧文迪的經歷當然無法複製,也不值得提倡,但是她身上那種勇敢和主動,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和清醒的自我認知,是我欣賞的。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如果有這份「堅韌」和「清醒」,即使不去走捷徑,也足夠活得精彩而自由。

下一期,分享鄧文迪和默多克豪門婚姻的愛與戰爭。如果你喜歡這個系列,點個好看哦~

上期回顧:鄧文迪的原生家庭,也是一言難盡

主要參考書目:


往期文章:

如果張晉不懂事,蔡少芬再聰明也不行

董明珠章澤天,統統輸給了喬欣

《紅玫瑰與白玫瑰》:其實哪種女人都不好惹

END

本期作者:李娜,一個瘋狂又理性的水瓶座少女。輕度古怪,中度文藝,重度八卦愛好者。已出版《你走的彎路,每一步都算數》,與爾同消萬古愁(shovidnana)。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t6e-2sBmyVoG_1Z3o_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