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是較為古老的朝代,作為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很多人對 商紂王的印象還停留在《封神榜》里。在傳統的史學記載里, 紂王是一個沉迷於酒色的暴君,他和夏朝最後一位君王 夏桀一起,合稱為 「桀紂」。雖然近代有很多人為紂王「洗白」,但紂王驕奢淫逸的標籤是無法抹去的。 其實,從紂王剛登基時,他的叔叔箕子便預感到商朝的滅亡。
距今約3000多年前,約公元前1076年,商朝第30位帝王 帝乙駕崩。駕崩前,帝乙曾想立自己的長子 微子啟為太子。但大臣們認為微子啟雖然是長子,但生母地位低下,不適合做儲君。最終,帝乙立幼子 帝辛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 商紂王。
《史記·殷本紀》記載:
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
紂王身材魁梧,武力過人,能夠徒手殺死猛獸。《史記正義》說紂王能夠 「倒拽九牛」,可見其力氣之大。紂王登基後,認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在天下人之上,於是拒絕接受任何人的勸諫,他喜歡大臣們不斷地讚美自己。久而久之,逐漸失去自我。
因為他是嫡子出身,和他的庶出哥哥們不同的是,紂王從小便喜歡穿華麗的衣著,喜歡飲美酒,更喜歡女色。但小時候有父親管束,他還不敢太放肆。
登基後,紂王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紂王建立酒池肉林,整日讓美人相陪,在其間飲酒作樂,通宵達旦。誰敢提出反對意見,便立即將他誅殺。
以酒為池,以肉為林,使男女裸, 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史記》)
用嚴苛的刑罰來對待自己的百姓,整日只顧尋歡作樂,這樣的帝王,焉能不亡國。紂王的叔叔箕子,從一開始便預見了亡國的可能。
原來,紂王剛剛登基時,為了拉攏朝中的老臣,邀請自己的叔叔 箕子來宮中一起吃飯。箕子是 帝乙的親弟弟,為人簡樸,愛民如子,和 微子啟、比干二人,合稱 「殷末三賢」。箕子入宮後,紂王留叔叔一起吃飯。剛坐定,箕子看到讓他驚訝的一幕,史載:
紂初立,始為象箸。
原來,紂王剛登基,便開始使用象牙筷子。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象是非洲的,其實,象在中國自古就有。《五帝本紀》中記載了舜的弟弟之所以叫「象」,是因為他的封地有個地名叫「鼻」。雖然商朝之前就有象,但在古老的國度里,要想征服一頭大象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從古至今,象牙都是極其珍貴的稀罕物。
箕子看到紂王用象牙筷子,驚恐不已,勸諫紂王不要如此奢靡。但紂王哪裡肯接受叔叔的勸勉,於是,這場飯局不歡而散。
事後,箕子感嘆曰:
「彼為象箸,必不盛以土簋,將作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羹藜藿,……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
意思是:紂王剛登基就暴露了本性,現在使用象牙筷子,接下來必定不會再用陶瓷的食器,而會改用犀玉做的杯子。用完犀玉杯子,肯定不會吃野菜做的食物,肯定不會穿粗布衣服。等他把天下珍貴之物全部集中到皇宮之中,天下百姓早已無力承受,如此下去, 商朝恐怕要滅亡!
接下來,果如箕子所料,紂王的生活越來越奢侈,他建造鹿台、窮奢極欲,加緊剝削天下百姓。為了得到更好的東西,他不停地出兵攻打周邊的部落和諸侯,比干、商容等忠臣多次勸諫,反而遭到紂王的冷落。等西伯侯姬昌父子舉起義旗,天下百姓群起而相迎,牧野之戰後,商朝果然滅亡。
《史記》云:
非先王不相我後人,維王淫虐用自絕!
俗話說,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紂王一步步走向奢靡,最終滅國。然而,多年後,紂王的教訓,後人並沒有完全吸取。秦二世、隋煬帝、元順帝……許多商紂王仍然存在。真乃「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j8uFHIBiuFnsJQVcm2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