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圖撼動TVB?後起之秀ViuTV的港劇「進擊」

2020-11-18   文娛頭版

原標題:試圖撼動TVB?後起之秀ViuTV的港劇「進擊」

有對手,對TVB和港劇市場,都是好事。

本周,ViuTV自製劇《暖男爸爸》迎來大結局周;下周,《男排女將》也將無縫銜接播出,再加上前不久剛收官的《熟女強人》,在TVB台慶月之際,ViuTV連續推出三部劇集與其正面「打擂」。

不過,之前的《熟女強人》即便有胡杏兒主演,但劇集接受度並不算高,熱度也遠不及同期的《使徒行者3》,這讓同樣有「老牌」港劇演員張可頤回歸的《暖男爸爸》並不太被外界看好。

但《暖男爸爸》播出後,口碑方面卻超出預期——豆瓣平台上,《暖男爸爸》評分8.7,在ViuTV出品的劇集中僅次於《嘆息橋》《瑪嘉烈與大衛-綠豆》,有人甚至說「從《婚內情》《嘆息橋》,再到《暖男爸爸》,港劇不但還沒有死,還比以前(TVB)更好」。

這種說法當然有些「一棍子打死」的味道。

目前,由於ViuTV並未對外公布收視數據,具體的「打擂」結果不得而知,不過TVB同期播出的《木棘證人》收視率確實是低開低走。另一方面,與《暖男爸爸》高評價相對應的是,劇集在內地卻幾乎沒有反響。

從這部劇出發,似乎也可以窺見ViuTV的發展步伐——它給港劇市場輸入了新鮮元素、打開了全新視角;但同時略顯狹小的受眾範圍,也說明了它離真正撼動TVB的「龍頭」地位,還有距離

ViuTV劇集的「進階」

2009年,香港廣播事務管理局進行公聽會,針對電視市場的一系列問題,公聽會上提議發出新免費電視廣播牌照。而後,ViuTV的母公司電訊盈科申請免費電視牌照,2016年4月,ViuTV正式開播。

對這家新興的電視台來說,劇集內容如何吸引人收看、讓人記住,需要另闢蹊徑、「劍走偏鋒」。為此,從第一部《瑪嘉烈與大衛-綠豆》開始,ViuTV的劇集就完全打破觀眾對港劇的既有印象,踏上重新尋找一種港劇風格的探索之路。

文藝、簡約、小清新、強調藝術感,是外界對ViuTV劇集的幾個定位。而ViuTV台長魯庭暉在接受內地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一定要用一個詞概括,『人性』會更加適合」。

相比於TVB多為合家歡式的內容,ViuTV的劇集在敘事上不是那麼「幽默」,而且對鏡頭、色彩、結構的運用更加講究;題材方面,ViuTV也避開TVB「多如牛毛」的警匪、職場、古裝,更多講香港社會中男女情感及生活狀態。

《暖男爸爸》

比如《瑪嘉烈與大衛-綠豆》,「瑪嘉烈與大衛」是男女主角的名字,「綠豆」就指的是他們生活中的那些芝麻綠豆般的小事,該劇就是從瑪嘉烈和大衛同居發生的一系列關於生活習慣的爭執出發,講述當代男女的感情觀。如劇名所示,全劇的戲劇內容平淡、瑣碎,置景簡約,台詞中時不時有一些「雞湯」式的文本。

《瑪嘉烈與大衛-綠豆》以極寫實的內容獲得了觀眾共鳴,劇集質感也受到觀眾肯定。此後ViuTV出品的劇集也多為類似的風格基調,比如陳奕迅主演的《短暫的婚姻》,這也是魯庭暉格外青睞的一部劇,他對外界闡釋ViuTV劇集定位時愛援引的例子就是《短暫的婚姻》,「裡面有句台詞『我的婚姻很短暫,我只跟我的太太結婚60年,如果你很愛一個人,多長的婚姻也是短暫的婚姻』,這肯定講的是人性」。

統一的風格、聚焦小眾的定位,某種程度上來說,容易產生審美疲勞,要打開局面,是有一定困難的。但預測總歸是預測,否則也不會出現這麼多「真香」的事。

2019年,魯庭暉對外宣布,將嘗試拓展更多自製劇集內容。

於是,2020年便成為ViuTV不斷「進階」的一年。先是一部北上與優酷合作的《嘆息橋》成為目前ViuTV最為「出圈」的劇集(延伸閱讀:「我們的」高熱港劇誕生記 | 對話《嘆息橋》三主創)。總體來看,《嘆息橋》可以算是到目前為止ViuTV風格的「集大成者」,敘事運用「羅生門」結構,著重細節,大量使用對稱構圖、三分法構圖,多種機位攝影,不斷變化鏡頭節奏……在此基礎上,對原生家庭、人性陰暗面、伴侶選擇、精神疾病等社會化議題展開了探討,該劇也成為ViuTV邁入內地市場的第一步。

而後,奇幻愛情劇《二月二十九》成為ViuTV聚焦現實生活外的一次「嘗鮮」。

再到眼下的《暖男爸爸》,這是一部基於ViuTV基調以上,最像傳統TVB港劇的一部劇,它不再是一味地講「文藝」,融入了很多輕鬆、溫馨的元素,在家長里短的刻畫中讓劇集煥然一新。

在奠定風格基礎之後,開始嘗試「新東西」,ViuTV顯然也讓人看到了其在劇集領域的潛力。

再沒競爭,港劇就真「沒落」了

在ViuTV剛成立並出品自己的劇集開始,曾有香港觀眾發起過一小段「罷看TVB」的時期。

目前的港劇市場,TVB還是「一家獨大」的狀態,市場份額遠不是其他電視台可以匹敵。但這個所謂的「罷看TVB事件」也在某種層面說明,觀眾需要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豆瓣上也有港劇迷評論,「ViuTV在出新,而TVB在內耗自己原先的好」。

一段時間裡,TVB已經暴露出自己的問題:劇情趨於模式化、對白不貼近現實、視角集中於中產無法下潛、人物臉譜化

網上流傳的「你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做人,最要緊是開心」「你這樣做,有沒有考慮過我的想法」固然是「梗」,但長此以往,說得多了總會讓「梗」成為觀眾真正厭煩的部分。這一方面,雖然ViuTV劇集有時在台詞上過於「賣弄」,但其中也不乏能讓人產生思考的「金句」。

以「富二代」的角色為例。TVB目前的劇集仿佛已落入了一個窠臼,但凡出現一個「富二代」,總是從頭到尾都是一副如鄭子誠表情包「有錢真的是為所欲為」的嘴臉,其人物走向通常有兩個:要麼是全劇的「最終BOSS」(占大多數),要麼在最後一集割裂地「洗白」。

在《暖男爸爸》中,也出現了這樣一個角色——「投胎界KOL」Ted,他的初出場依然顯得有些「傲慢」與「不知民間疾苦」,女主角羅芷明也直言「你自認為這些『富二代』辛苦的地方,也許在別人看來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而後,Ted也在嘗試改變,隨著劇情深入,逐漸展現出一個「有閃光點」的形象,他有理想有抱負,企圖以自身資源做一些改變城市和給予年輕人機會的事,讓觀眾看到現實中的「富二代」並不儘是毫無思想的二世祖。

ViuTV受到香港觀眾的喜愛,很大原因是其視角貼近市民,煙火氣足。那ViuTV有沒有改進的空間?當然有。魯庭暉在採訪時說,最理想的作品要「質感好、口碑好,同時還有第三個評價指標,長尾價值。ViuTV的目標不是超越TVB,而是讓作品觸達到更多的觀眾」。要讓劇集具有長尾價值、觸達到更多的觀眾,僅僅迎合香港700萬觀眾是不夠的。

另一邊,在競爭壓力之下,TVB也在近兩年極其銳意地進行改革。不可否認,近兩年,TVB在類型劇方面也出品過不少受關注的劇集,《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金宵大廈》《降魔的2.0》《反黑路人甲》都有不錯的反響。

所以,ViuTV的「崛起」對港劇市場、對TVB自身也都是好事。再沒有競爭,TVB和港劇再持續消耗自己的「老本」,到時候就真晚了。

-END-

輪值主編:依梧

作者:宵夜

編輯:捉五魁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