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美國混就是這樣的下場,烏克蘭空軍戰機都快給混沒了

2020-04-11   第一衝鋒號

第一衝鋒號作者: 刺客

有關烏克蘭的現狀,套用喬治亞前總統薩卡什維利的話說就是「歐洲最貧窮國家」。而在此之前的烏克蘭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就是因為從前蘇聯分離出來之後,模仿西方所謂的「民主制度」、並引發曠日持久的動盪和內戰所造成的後果,

在烏克蘭,不僅僅只是老百姓貧窮沒有活路,該國的軍隊也因為長期的內戰和動盪,已經淪為無論是戰鬥素質還是軍事裝備,都還不如頓巴斯親俄民兵武裝的地步了。尤其是烏克蘭空軍,現狀更是慘不忍睹。據《環球時報》最新報道稱,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發生之前,當時的烏克蘭還擁有超過400架的作戰飛機。但到了2019年,烏克蘭空軍所有家底湊在一起,僅剩下81架可用的作戰飛機。

烏克蘭空軍戰機規模在短短几年時間裡,銳減到2014年前規模的五分之一。當中因素除了在2014年俄羅斯兼并克里米亞的時候,由於控制了該地區的多個軍用機場,扣押了烏克蘭空軍在該地區部署的幾乎所有戰機,讓其戰機數量從超過400架,一下子銳減到222架。

儘管事後俄羅斯將所扣押的絕大多數作戰飛機歸還給烏克蘭,但由於其中很多戰機損毀嚴重而不得不報廢。同時,在長達數年的頓巴斯地區內戰中,烏克蘭空軍又因為事故墜毀或者被親俄民間武裝擊落,以及保養不善等因素,又損失了一大批戰機。

所以,到了2019年,烏克蘭空軍可用的戰機就剩下這麼一點了。對於烏克蘭空軍的現狀,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表文章感嘆稱,不管什麼原因,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國的空軍,甚至敘利亞和伊拉克的空軍,能在戰爭中遭受如此慘重的損失。

由於烏克蘭作為「歐洲最貧窮的國家」,雖然擁有馬達西奇這樣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商,也曾經製造過包括蘇-27和蘇-33在內的先進戰機。然而,今天的烏克蘭,在現役戰機遭到嚴重損失的時候,卻根本就沒有能力進行補充。

要知道,前蘇聯解體時,烏克蘭作為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瓜分前蘇聯軍事遺產的時候,其所擁有的無論是核武器、還是涵蓋陸海空三軍的先進武器裝備,是除俄羅斯外分得最多的國家。以至於當時的烏克蘭,被外界稱之為除美俄外的「第三軍事強國」。

按理來說,如果當時的烏克蘭能夠和俄羅斯一樣堅持走強軍道路的話,或許今天的烏克蘭軍事實力,即便沒能維持世界第三的位置,至少也得在世界軍事排行榜十強的範圍內。要是這樣的話,烏克蘭空軍又何至於會落到今天這種淒涼的地步呢。

只可惜,當時的烏克蘭為了能夠成為歐盟和北約中的一員,削減腦袋往美國的懷裡鑽。結果,在美國的忽悠下,烏克蘭毫不猶豫的自廢武功。飛彈核武器、核潛艇、大型航空母艦、飛彈巡洋艦和戰略轟炸機等在當時足以傲視群雄的武器裝備,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出錢資助下,全部變成廢鐵賣掉了。

成為和西方國家一樣民主國家的烏克蘭,當然就不需要發展強大的軍事力量了。因此,烏克蘭曾經實力雄厚的軍工產業,由於沒有來自國內和海外訂單,幾乎全部都倒閉了。剩下的馬達西奇公司,卻又因為受到美國的阻撓,無法接受他國的投資也已經瀕臨倒閉邊緣。

很顯然,烏克蘭為了融入西方世界裡,政治體制的改變,為美國通過干預烏克蘭內政,進而對該國的外交和軍事政策實施控制提供便利。所以,自前蘇聯解體之後,採用西方民主制度的烏克蘭,由此而引發的政治動盪就持續至今,從而導致該國的軍事和外交戰略,一直被牢牢控制在美國的手裡,最終淪為美國對抗俄羅斯的炮灰。

由此而帶來的後果就是,克里米亞被兼并,東部頓巴斯地區內戰至今未停。政治的動盪、內戰的持續,與俄羅斯關係的日趨緊張,從而造就了今天烏克蘭無法擺脫的困局。即便是決心要改變這一弊端的澤連斯基,面對已經亂成一團的國家,也是有心殺賊而無力回天了。

所以說,曾經輝煌一時的烏克蘭空軍,今天卻落到這種淒涼的地步,這僅僅只是烏克蘭整個武裝部隊的一個縮影。而烏克蘭之所以會從之前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淪落到今天成為「歐洲最貧窮國家」。歸根結底,制度的改變、追隨美國對抗俄羅斯,就是造成今天烏克蘭困局的最主要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