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病毒最近的人」37天檢測17702份樣本
趙鴻梅工作時穿著最高級別的防護裝備。遼寧省人民醫院供圖
4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發布消息,疾控系統駐襄陽市防控小分隊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稱號。遼寧省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的還有: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遼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
「離病毒最近的人」 「裝在套子裡的人」「是看不見的醫生」,這些詞用來描述核酸檢測人員非常貼切,作為疾病預防控制系統駐襄陽市防控小分隊的成員,遼寧省人民醫院醫生趙鴻梅講述了在襄陽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的戰疫故事:37天共檢測17702份核酸樣本。
2月14日,遼寧省人民醫院醫學檢驗科的趙鴻梅、曲波和陳時雨緊急加入對口支援襄陽醫療隊,抵達襄陽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開展核酸檢測工作;3月21日,順利完成任務返回瀋陽。在襄陽奮鬥的37天裡,他們所在的襄陽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共檢測核酸樣本17702份。
核酸檢測人員是一群幕後英雄,是離病毒最近、與新冠病毒「坦誠相見」的人,是需要最高級別防護的戰士……
昨日,趙鴻梅表示:「我們是離病毒最近的人,是看不見的醫生,我們很榮幸承擔了重任,並順利完成了組織交給的任務。」
趙鴻梅等人戰鬥的地方是襄陽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這是一家疫情發生時臨危受命、應急建設起來的分子檢測實驗室,緊急備案、緊急購置分子檢測平台和核酸檢測試劑。同樣在緊急的情況下,同樣臨危受命的趙鴻梅等人從瀋陽來到了這裡進行支援工作。
「我們到達之前,襄陽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一天能夠檢測的標本量是200例,而襄陽市每天需要檢測的量是1200例!我們進駐後開始了不間斷地檢測,將檢測量提高到每天近700例。」趙鴻梅介紹,這還遠遠不夠,隨著另外6名遼寧隊員的加入,襄陽市進入了「確診病例密接人員病毒檢測」階段,意味著標本檢測量與日俱增,於是我們把工作效率再次提升,達到每天檢測近800例,甚至更多。
趙鴻梅稱檢測人員是「裝在套子裡的人」,因為他們需要穿著最高級別的防護裝備,好像把自己裝進套子裡一樣。分子檢測實驗室共分為三個區域,分別是試劑準備區、樣本製備區(核心區)和產物擴增區。核心區需要三級防護,要求穿戴防護用品的標準是「不露一絲頭髮和一寸皮膚」,在這場疫情防控戰役中,被感染風險最高的是「標本採集人員」,僅次於他們的就是這些直面病毒、「裝在套子裡」的核酸檢測人員了。
「每個班次的工作時間延長到10個小時以上。可真實的情況是,我們並沒有覺得工作時間有多長,看著海量的標本,我們每個人都忘了時間,一坐下就忘了一切,只有等下一班的同事來接班時,站起來後酸疼僵硬的肩膀才提醒我們已經連續工作了好久。」趙鴻梅回憶,每天面對如此大批量的檢測標本,奮戰在《神鵰俠侶》郭靖「襄陽保衛戰」的陣地上,我們油然而生一種大俠的豪邁!
遼瀋晚報記者吉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