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陳情令》:魏嬰當初跳崖,藍湛為什麼不跟著一起跳下去呢?面對藍湛對魏嬰「清醒又極致」的情感,更令人動容。
《陳情令》是一部非常好看的仙俠劇,相信很多人都已經刷了好多遍,還是看不夠。而且每刷一次,都有新的看點和「糖點」,令人慾罷不能。
看過《陳情令》第一集,很多人都有個疑問,魏嬰當初跳崖,藍湛為什麼不跟著一起跳下去呢?
首先,是魏嬰不讓他跳。先說說魏嬰為什麼要跳崖?在當時,藍湛應該是幫魏嬰抵擋那些仙門的人,所以自己也受了重傷。
所以魏嬰才要跳崖,他已經連累師姐為自己死了,不想再把自己的至交好友藍湛也連累死。
而且藍湛為了他已經與眾仙門為敵了,那事平之後,藍湛要如何向藍家和眾仙門解釋?所以魏嬰決定以自己的死來平息這件事。
而且魏嬰也怕江澄的劍傷害到藍湛,所以才會說那句:「放手吧。」
所以,如果當時藍湛也跟著魏嬰跳崖,那豈不是辜負了魏嬰的一番深意。而且如果藍湛當時真的跟著一起跳下去的話,那簡直有點太瓊瑤式瑪麗蘇了。
那跟普通的「言情劇」有什麼區別?如果藍湛這麼衝動的話,怕也是擔不起「含光君」之名。
而且藍湛從小受到的教育,也不允許他做出跳崖的事情。藍湛在雲深不知處長大,從小熟識藍家家規,而且他身上也是有著大義的,要不然以後怎麼能做仙督呢?
所以,雖然藍湛對魏嬰「情深義重」,甚至可以為了他背叛仙家百門,但是骨子裡的教養和束縛不允許他去逃避,去自私。
所以在魏嬰跳崖的時候,他只能在這個束縛之內,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保護他想守護的人。
而且就算是最後魏嬰也沒有回來,藍湛也會好好活著。帶著兩個人的信念和心愿等著魏嬰。
就像宋嵐帶著曉星塵的佩劍「霜華」一樣:「負霜華,行世路;一同星塵,除魔姦邪。」
這部劇吸引人的不僅是有「糖」瞌,劇中人物故事的大義和三觀,才是更吸引人的地方。
這部劇是一部修仙劇,修仙之人對於生死的看法本就與普通人不一樣。修仙的世界萬事皆有可能,像宋嵐也是背著曉星塵的劍走了,因為他相信,曉星塵一定會回來的。
所以藍湛一直認為魏嬰會回來的,所以他一直尋找,而且這16年,他也並沒有因此沉浸在痛苦和絕望中,他一直在努力去幫魏嬰實現他的願望。
藍湛記得魏嬰的願望:「許我魏無羨能夠一生鋤強扶弱,無愧於心。」 他代替魏嬰懲奸除惡,並養大了阿苑。
這是他們共同的誓言,而且以藍湛的修為和心性,如果放棄了自己的責任,那也太不堪了。反倒是藍湛對魏嬰這種「清醒又極致」的情感,更令人動容。
他不會因為魏嬰的離去而喪失掉全部的理智和放棄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而是默默的放在心裡,去尋找,去問靈,去喝他喝過的酒,身上留下他一樣的烙印。
死真的很容易,活著才難!這才是藍湛,而且藍湛也相信魏嬰會回來的,只有藍湛活著才能把魏嬰找回來。
藍湛的深情,也只有魏嬰能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