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溶氧多少才是最適宜的?

2019-08-01     肥水專家

溶氧是水產養殖中最重要且最容易發生問題的水質因子之一,水體的實際溶氧量受到其中生物、物理和化學等因素的共同影響而時刻變化。

當水中溶氧不足時,首先直接對養殖動物產生不利影響;其次是通過影響水體環境中其它生物和理化指標而間接影響養殖動物。

致使其生長、繁殖甚至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輕則體質下降、生長減緩,重則浮頭、泛塘,導致大量死亡。

增加因素

在池塘養殖中,水中的增氧主要來源於: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放氧;人工增氧(機械增氧、化學增氧等);大氣中氧氣的自然溶入。

但在不同條件下上述幾種增氧作用所占的比例也各不相同。

富營養型靜水池塘以光合作用增氧為主,高密度精養池塘以人工增氧為主,貧營養型水體及流動水體以大氣溶解增氧貢獻較大。

減少因素

水體中的耗氧作用可分為生物、化學和物理來源的耗氧。

1. 生物耗氧

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溶氧,大多數情況下,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呼吸耗氧占據池塘耗氧的絕大部分。

呼吸耗氧主要發生在陰天和夜間光合作用不強的時候 。

2.化學耗氧

包括環境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和無機物的氧化還原。

3.物理耗氧

主要指水中溶氧向空氣中逸散,只占據很小部分,這一過程僅在水---氣介面進行。

低溶氧危害

水中溶氧低於某一水平時,養殖動物的生理代謝和生長開始受到不利影響,但並不會導致死亡,這時的溶氧濃度稱為臨界溶氧。

若溶氧繼續降低,到不能滿足生理上的最低需要時,養殖動物會因窒息而死亡,此時的溶氧濃度稱為致死溶氧。

臨界溶氧和致死溶氧依動物種類和規格不同而異,並且受到水溫、鹽度等其它環境因子的影響,例如,隨著水溫升高動物的致死溶氧下降。

低溶氧反應

當水中溶氧稍低於臨界水平時,水生動物開始表現出攝食下降、生長減慢、飼料係數增加,蝦類脫殼頻率降低,且經常在淺水區活動;

水生動物經常群集在增氧機附近。長時間持續低氧會降低水生動物對環境脅迫和對疾病的抵抗力,常常導致應激性疾病的發生。

在接近致死溶氧時,水生動物將停止採食,因呼吸困難而大批游到水面吞取空氣,發生嚴重的「浮頭」現象。

此時魚蝦運動活力很低,對外界 反應遲鈍。高密度養殖條件下,如果浮頭髮生在上半夜或午夜剛過。

表明水體嚴重缺氧,應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否則會造成魚蝦大批死亡,甚至泛塘。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水產養殖肥水,詳情點擊「了解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qQDfV2wBUcHTFCnfbWg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