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球75億人口穿越到侏羅紀,那麼以人類的聰明能扛多久?

2020-06-29     天天科技說

原標題:如果全球75億人口穿越到侏羅紀,那麼以人類的聰明能扛多久?

很多人以為回到侏羅紀時代,會因為恐龍的存在而導致人類滅絕,其實並不是,恐龍並不是人類的對手。

環境因素

我們知道,地球的溫度並不是穩定的,而是不斷地發生著波動,最冷時是大冰期,整個地球都會被冰雪覆蓋,這時的地球如果從太空看去,就是一個雪球。

但是很幸運,侏羅紀時代的溫度比較溫暖,氣候還是比較適合人類生存。

由於侏羅紀時代植物眾多,因此大氣中的氧氣含量也很高,但有不會像石炭紀時期達到35%的含氧量,不會讓人類造成氧中毒。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與現代不同的是時間,由於月亮對地球的潮汐利,導致地球一直在緩慢減速中,而在侏羅紀時代,一天大概只有21個小時,總體來說,對人類的影響不大。

恐龍和人類

很多人一想到侏羅紀,就想到了恐龍,這本身並沒錯,但是很多人以為當時遍地霸王龍這個想法就不太準確了。

實際上,在侏羅紀時代,數量最多的恐龍是食草恐龍,這是由生物鏈決定的。

在大自然中,食物鏈分為三個組成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生產者主要是指植物,它們通過吸收太陽的能量,轉化為自身的能量。

分解者指的是細菌,分解植物碎屑和動物肉體。

消費者是指自身不能通過太陽提供能量,而是通過吃其他生物來生存。而消費者又分為一級消費者,二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等,一級消費者主要是以植物為生,它們的牙齒和消化系統都是為了讓它們更好的消化植物。

二級消費者是雜食動物,或者低級的食肉動物,主要以小型昆蟲、小型哺乳動物以及植物為食。

三級消費者就是我們常說的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比如咱們人類,什麼都吃。雖然我們把消費者分為好幾個等級,但其實每一級之間的分界線並不明顯。

消費者之間是具有能量傳遞的,在每個層級之間僅能傳遞10%-20%的能量,也就是說,食肉動物數量必然要遠遠小於食草動物(否則就會不夠吃),這個規律在恐龍中也一樣。

所以,如果70億人口集體穿越回侏羅紀時代,那麼人類可以以食草恐龍為食(不考慮恐龍有毒或者肉類不好吃的情況)。

除了食草恐龍外,人類還可以像早期人類學習,採集果實和塊莖為食物,在剛剛穿越時期,人類的食物還是比較充足。

雖然當時有許多食肉恐龍們,但由於地球人數占據絕對優勢,因此人類很有可能把食肉恐龍殺成保護動物,要知道人類雖然沒有武器,但會使用陷阱以及會製作工具。

當然了,在獵殺食肉恐龍時,因為缺醫少藥,再加上不適應環境,可能會有一批人類死亡,但還有絕大多數人可以在此生存的好好的。

缺少食物

因為侏羅紀時期還沒有誕生農業,再加上人類最早的農作物品種粟、黍直到新石器時代才大規模種植,也就是說,在新石器時代還沒有農業,粟和黍在更早時期只是一株小草。

換句話就是說,即使人類集體穿越回侏羅紀時代,也會面臨農業的問題,首先沒有可以大規模種植的品種。

其次即使有合適的糧食品種,由於這些品種還是野草,沒有經過幾千年的人工選擇,因此產量都不高(很有可能特別低)。

再者人類雖然聰明,但科技幾乎為0,還無法利用身邊工具製作現代化肥,農藥。

還有,很多動物人類還未馴化,無法為人類所用,所以整體科技水平低。

綜合以上因素,人類短時間不能利用農業滿足所有人類的需求,因此很有可能會爆發戰爭。經過戰爭之後的傷亡人數,會與地球生態圈維持一個平衡。

科技水平提高

戰爭會消亡一大批人,剩下的一部分人或許會形成穩定的政治,或者國家。首領會分配各種工作,比如會分配一些擅長種地,以及擅長改善糧食作物品種的育種專家,讓他們發展農業;讓體力好,年輕力壯的人們去獵殺各種恐龍;讓婦女以及年老體弱者在附近的地方採集植物;再讓一部分人建造房屋,再讓一部分發展科技。

在穩定的政治環境下, 人類的科技水平會有所提升,各項水平即使趕不上目前的水平,也足以維持一部分人類在當時繁衍生息。

如果沒有流行疾病,以及滅絕恐龍的那場小行星撞地球,人類很有可能在侏羅紀時代活的好好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q2XL-3IBd4Bm1__YLhE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