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
神獸歸籠
喜大普奔
家長依舊操碎了心
家長A:「聽說坐在前排的孩子不近視,學習還好。真有這回事?」
家長B:「我打算跟老師說說,給孩子調個好座位。就不知道坐第幾排對孩子眼睛最好?」
家長C:「怎麼辦?我兒子坐在邊邊上,沒有正對著黑板,只怕要看成斜視了?」
教室里真有所謂「黃金座位」?這可真是難為了班主任。
「黃金座位」,救得了眼睛?
「黃金座位」是指教室里,二三排正居中的那幾個位置。
很多家長都有「黃金座位」情結。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太靠前影響視力,太靠後又看不清。正對著黑板,離得又近,眼睛自然就不吃力了。
可事實是怎樣呢?先來看看,我們的眼睛看遠、看近時,都是怎麼「工作」的呢?從眼視光學角度,看遠時睫狀肌放鬆,晶狀體變薄。看近時睫狀肌收縮,晶狀體變厚。
簡單來說,就是眼睛在看距離5米~6米處的物體時,基本無需動用眼肌調節,物體就能很好地成像在視網膜上。這時視物清晰、眼肌放鬆。
但在觀察5米以內的物體時,就需要通過眼肌的收縮調節,物像才能落在視網膜上。因此,物體離得越近,眼肌收縮程度就越強,相應的負擔就越重。
座位與視力之間的曖昧關係,這下你懂了吧?
敲黑板了!如果長期近距離看黑板,相對容易造成近視,或者發生近視後不易被發現。
而距離黑板遠的優點是,不易引起視疲勞而發生近視,或一旦出現近視就很容易被發現。當然缺點也有,就是看黑板上的小字比較費勁兒。
「孩子坐在教室兩側,眼睛會不會看成斜視啊?」這另一種擔心怎麼破?
坐在兩側,難道就意味著是眼睛斜著看黑板嗎?
斜視是指眼外肌協調運動失常導致雙眼不能同時注視同一物體。斜視發生時,可能出現將一個物體看成兩個影像。
斜視的成因,有先天的,後天的外傷、高度屈光不正等情況,都可能導致斜視。所以只能說,近視的人更容易斜視。
如果孩子已經近視了,重要的就不是位置,而是配鏡了。
你家孩子的學校也是定期調換座位吧?這樣對孩子的眼睛調節有好處,有助於早期發現近視。所以,座位之爭只是爭一時,保護視力才是爭一世!
更容易近視,該怪誰
為孩子的眼睛著想,該爭的還真不是座位。如果說你家孩子更有可能近視,那就看看掉進的下面哪個坑吧。
01 遺傳因素:真得怪爹媽
爸媽都是近視、有一個人是近視、兩人都不是近視,這三種情況下,孩子發生近視的比例大約是6∶3∶1。
更悲催的,如果爸媽近視都在600度以上,那孩子就更容易發生近視了。
如果爺爺奶奶都不近視,爸爸媽媽也是後來才近視的,還會遺傳給下一代嗎?
會!
雖然你不是天生近視,但你後來近視了,你的遺傳背景也會改變。就算做了近視雷射手術,你孩子近視的可能性還是比非近視父母的孩子要高。
02 環境因素:太亮太暗都不好
太亮、太暗、炫光、反光的周圍環境,對眼睛影響很大。
舉幾個常見的例子:燈光不夠明亮的寫字桌……忽明忽暗不斷晃動的公交車……反射不均勻的黑板……過亮的教室牆壁……
孩子長時間呆在這樣的環境中,費力地看東西,會引起視覺疲勞,增加近視的風險。
所以家長如果一定要找老師說說,那就建議用磨砂面的黑板吧。這樣的黑板可以減少因黑板反光而引起的眩光,尤其是斜對著黑板的座位!
同時,教室的光線應該亮一些,增強對比度。
03 習慣因素:近距離用眼太多
近距離用眼,與近視的密切關係已經強調了好多年。
研究表明,一段時間的近距離用眼後,會出現短暫性近視漂移。而當這種近距離工作誘導的短暫性近視發生的頻率高了、持續的時間久了,就可能變成永久性近視。
過多近距離用眼,不只是看戒不掉的電子產品,看書、看報、看琴譜等,都有可能導致近視。
而今的人們,長期處在相對狹小的空間,看遠嚴重不足,光盯著眼前這些事,可不就是費眼睛嘛!
預防近視,別再拖了!
聽說過嗎?近視居然是「絕症」!
在目前的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癒。《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指出,截至目前,醫學上還沒有治癒近視的方法,只能通過科學的矯正、改善用眼習慣等避免近視加重。
所以,預防近視,不能再拖。
01 定期檢查孩子的眼睛
建議家長每半年帶孩子去檢查眼睛。不少情況都是等到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後,才發現孩子視力不好,往往為時已晚。
對於0~3歲的孩子,首先要排查一些可能影響視力發育的眼病。比如,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上瞼下垂、斜視等。
此外,兒童會存在一定的遠視度數,即遠視儲備。3歲左右孩子有300度左右的遠視,到7歲為100度左右。有遠視儲備就好像有一筆錢存在銀行,還有得花,離近視還有點空間。
定期檢查遠視儲備的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就要及時干預。這也是預防近視的重點。
02 足夠的戶外運動時間
研究表明,每天2小時或者每周10小時的戶外活動,可以有效預防近視的發生。如果每周累計的時間能超過15小時,效果會更好。
足量的戶外活動可以抵消近距離用眼帶來的近視。在戶外,紫外線會刺激視網膜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可以阻礙近視的發生。
所以,隨著疫情逐漸好轉,不要繼續宅在家裡,多帶孩子到外面走走玩玩,讓眼睛也曬曬太陽。
03 電子產品要限時
給手機平板設置密碼,限制使用時長。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不讓一歲半以下的寶寶接觸電子產品;2歲~5歲孩子每天不超過1小時;5歲以上的孩子同樣不能鬆懈。
如果要看動畫片,最好投到電視螢幕或用投影儀看,保證足夠的距離。看平板的時間,一次不要超過15分鐘。手機螢幕小,建議儘量不接觸。
來源:健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