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醫路」前行,逐夢「大健康」

2019-08-02     三明日報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在持續鞏固醫改的基礎上,近年來將樂縣醫改再添「點睛之筆」,揭開醫改第三階段「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帷幕。

回首前行的「醫路」,緊密型醫聯體管理模式、居民健康管理「大數據」、「網際網路+」分級診療……將樂縣從「治已病」發展到「治未病」,在「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醫改中,探索出了一條新穎而頗有成效的道路。

「謀」——健康促進,統籌規劃

謀定而後動。

2012年2月,三明市醫改正式啟動,將樂縣緊緊圍繞三明醫改的總體框架,探索出「兩院整合」「縣鄉村一體化」「組建總醫院」的將樂醫改路徑。歷時7年多,將樂醫改成效顯著: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難題解決了。

前兩個階段的問題解決了,如何讓老百姓少得病、慢得病、不得大病?將樂縣啟動醫改第三階段目標——「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行「健康將樂」建設。

2017年底,將樂縣開始著手健康將樂建設。2018年,在全縣經濟工作會上,正式啟動健康將樂建設,旨在探索「以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提升公共健康服務水平,增強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將樂縣副縣長肖玉琴介紹,與以往大不相同,這一階段的醫改,在定位上,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在策略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在主體上,從依靠衛生健康系統向社會整體聯動轉變。

近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中,指出「要強化政府、社會、個人責任,加快推進衛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務方式,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這與健康將樂建設不謀而合。

全民健康之路,沒有先例可循,如何摸著石頭過河?

去年,將樂縣實施「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戰略,出台《關於推進健康將樂建設實施意見》,制定《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工程推進健康將樂建設工作方案》,

全面推行健康行為養成等七大健康促進與教育行動,形成「黨委統領、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工作格局。

同時,為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將樂縣不僅成立了健康將樂工作委員會,建立起覆蓋各鄉鎮、各部門的健康促進工作機制,而且成立了健康促進與教育工程領導小組,統籌開展健康將樂各項工作。

「健康將樂建設不僅被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而且還被列入縣委、縣政府年終總評項目,對其實行專項考核。」將樂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謝家傑說,「在部門年終考核百分制中,健康將樂建設占了3分。」

「防」——健康服務,大數據管理

防患於未然。

將樂縣萬安鎮萬安村村民陳道和,今年70多歲,是一名高血壓患者。近兩年在家庭醫生的幫助下,他不僅高血壓得到很好的控制,而且更加注重身體健康。前段時間,聽從醫囑,他還「撿」回了一條命。

年初,陳道和突感頭暈不適,以為是高血壓所致,在家庭醫生伍文娟隨訪時,向她說明近期的身體狀況。然而,伍文娟發現最近老人血壓並未出現異常,因此診斷老人經常性頭暈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建議他到縣醫院檢查。

伍文娟一直是老陳的「健康管家」,因此老陳對她十分信任。聽從建議,老陳第二天就到縣總醫院做了CT檢查。果不其然,老人的頭暈症並不是因為高血壓,而是腦血管中長了一個腫瘤,幸好發現及時,老人手術後得以痊癒。

「只有將預防做到最大值,老百姓的健康才能獲得最大保障。」萬安鎮中心衛生院院長肖克團說,從2017年開始,醫院對全鎮632名高血壓、174名糖尿病患者進行跟蹤管理,這兩年門診人數雖然增加,但住院人數卻呈大幅減少的趨勢,慢病得到有效預防。

如何做好慢病管理?將樂縣有一個「秘密武器」——健康物聯網分級診療信息平台。在將樂縣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記者看到平台的電子顯示屏上,居民的體溫、血糖、血壓等健康信息正在實時更新。全縣近19萬人口的健康,利用這一「大數據」平台進行「點對點」跟蹤、管理和干預,實現醫療埠前移。

「健康管理系統正在對這些數據進行動態分析、評估,一旦發現居民健康異常,系統會及時發出紅色預警。」將樂縣總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肖少輝舉例說,「如果平台上一旦出現患者血壓、血糖升高的情況,系統將第一時間把信息推送到家庭醫生和患者手機上,並提醒家庭醫生為患者做好健康管理。」

肖少輝認為,利用「網際網路+」托起居民健康,不僅全方位打通醫療健康體系各大「堵點」,打破城鄉之間醫療資源不均衡局面,同時利用居民健康管理系統和健康「大數據醫生」,切實把「預防為主」這個前端管理起來,達到防治並舉的效果。

而慢病防控,離不開一支個性化的服務隊伍。為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控制率,將樂縣組建了一支由43名專科醫生組成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把慢病疾病管理起來,提升群眾的健康水平。目前,全縣簽約人群覆蓋率為30.2%,重點人群簽約率為75.64%。

「除了慢病重點管理人群外,普通的健康人群也是我們服務的對象。」謝家傑說,「目前,我們正在將基層衛計隊伍轉型成為健康教育專業人員,在全縣開展健康知識宣傳活動,不斷強化群眾的健康意識,創建好大健康的環境。」

「引」——健康生活,全民參與

引導,讓每個人承擔起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

當朝陽喚醒大地,在「美麗中國·深呼吸第一城」,運動健身就像開啟每天生活的一把鑰匙:老人們列好隊,跳起健康操;跑友們準時「打卡」,邁開腿;球友們揮灑汗水,為每一個精彩瞬間喝彩……

一個城區對待健康的態度,是它發展水平最好的體現。據統計,將樂縣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015年的3.5%,提升到2018年的16.3%,目前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達7.9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40%。

健康的身體,源自健康的生活方式。萬安村56歲村民黃樹泉,屬於「三高」重點管理人群,然而健康的飲食起居習慣,讓他遠離了病痛的困擾。

「合理膳食,多吃水果蔬菜,適量運動,控制體重,戒煙限酒……」對這些健康小常識,黃樹泉張口就來,「有空的時候把書拿出來翻翻,裡面圖文並茂,沒什麼文化也可以看懂。」

老黃所獲知的健康知識,是將樂人獨享的健康「秘籍」——《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將樂人最想了解的健康知識120問》。這兩本由健康將樂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書籍,一共4萬冊,在將樂幾乎每家每戶一冊。

健康生活方式是可以「管」出來的,尤其是對大量「生活方式病」來說,管理是治療的重要方式。

為引導全民健身,將樂縣在鼓勵百姓廣泛開展健身活動的同時,舉辦了一批全國蹼泳錦標賽、國際皮划艇馬拉松公開賽等金牌賽事,平均每年舉辦近30場賽事,直接或間接帶動百姓參與運動達10.6萬人。

為完善健康教育網絡,將樂成立以46名高職稱醫護人員為領隊的健康教育講師團,確立98個健康教育宣講課題,在全縣開展健康知識巡講。同時把健康教育課列入教學日程,編印《健康將樂》校本教材,全縣22所中小學校健康教育開課率達100%。

為全力打造全民健身圈,將樂已建成一批體育陣地,目前全縣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8平方米,高於全國2平方米的平均水平,公共體育場地利用率達100%。

……

從健康知識普及、合理膳食,到全民健身、控煙,再到心理健康和健康環境促進,在將樂一項項政策不斷細化,一項項民生「紅利」落地有聲。

(三明日報記者 鄭麗萍 陳雪珍 三明日報將樂記者站 沙觀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pwCvV2wBUcHTFCnfXA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