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土茯苓

中藥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肝、胃經。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之功效,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服時忌茶。

藥材鑑別

本品略呈圓柱形,稍扁或呈不規則條塊,有結節狀隆起,具短分枝,長5~22cm,直徑2~5cm。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堅硬的鬚根殘基,分枝頂端有圓形芽痕,有的外皮現不規則裂紋,並有殘留的鱗葉。質堅硬。切片呈長圓形或不規則,厚1~5mm,邊緣不整齊;切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及多數小亮點;質略韌,折斷時有粉塵飛揚,以水濕潤後有黏滑感。氣微,味微甘、澀。以淡棕色、粉性足、纖維少者為佳。

中醫藥膳推薦

1、土茯苓煲龜湯

材料:烏龜500克,土茯苓30克,鹽2克

做法:將烏龜去頭、甲,洗凈,切塊,土茯苓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煮取汁,至汁濃時停火,去渣留汁,將藥汁、龜肉、鹽入鍋,加水少許,共燉至龜肉爛熟時停火即可。

功效:滋陰養血,解毒利濕。

注意:烏龜:龜肉不宜與酒、果、瓜、豬肉、莧菜同食。土茯苓:服時忌茶。

2、土茯苓煲龍骨

材料:土茯苓適量,豬脊骨適量,胡蘿蔔1根,食鹽適量,姜適量,陳皮適量

做法:豬骨洗凈,用沸水焯一下,撈起用清水洗凈,新鮮土伏苓很硬,最好買時叫店家切好片。陳皮泡軟洗凈,紅蘿蔔去皮洗凈切塊,將所有食材放入瓦煲內,加適量水煮沸後,改小火慢煲3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驅濕、清肝潤肺。

適用:肝腎陰虧者慎服。

3、土茯苓雙豆老鴿湯

材料:鮮土茯苓300克(若用干品,則50克),赤小豆、綠豆各50克,陳皮10克,老鴿2隻(約750克),豬瘦肉250克。

做法:先將鴿子宰殺,去除羽毛及內臟,洗凈,斬大塊;豬瘦肉洗凈,切厚塊,與鴿子塊都放進沸水中稍焯,撈出沖洗乾淨血沫;土茯苓洗凈,切塊。然後,連同洗凈的其他食材一齊置於砂鍋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白酒少許,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熬2小時,精鹽調味,即可。

功用:本湯食材中,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善於清熱解毒、除濕泄濁、通利關節;赤小豆性味甘酸平,長於利水消腫、解毒;綠豆性味甘寒,功善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搭配性味咸平,功擅滋腎益氣、祛風解毒的鴿子,及性味甘咸微寒,功能補腎滋陰、益氣養血、潤燥的豬瘦肉;佐以性味苦辛溫的廣陳皮,既可健脾理氣、燥濕化痰,使湯補而不滯,又可去除鴿肉之腥臊味。諸物合用,有良好的益氣養陰、健脾去濕、清熱解毒等作用,適宜於春夏之交,濕熱熏蒸時節一般人群服食。也可用於脾腎不足,水濕內停,郁久化熱或感受濕熱毒邪所致諸症的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