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最火的新片,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了。
這部在點映時就爆出高口碑,豆瓣評分8.7,各大公眾號紛紛推薦的電影,昨日全面公映後,依然保持著8.7的高分,12萬人打分。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
豆瓣評分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個「小魚兒與花無缺」的故事。
兩個不同命運,卻生來就註定相互羈絆的孩子,最終相遇、相知、共同面對命運的波瀾。
哪吒與敖丙
一顆混元珠,分裂成兩部分,一顆靈珠,一顆魔丸。
它們互為一體,又各自獨立。
原本是靈珠降生的哪吒,陰差陽錯含著魔丸出世。
原本無緣靈珠的敖丙,卻得到了靈珠。
於是,一個是畫著煙燻妝,齜牙咧嘴,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的混世魔王。
哪吒
一個是溫潤如玉,氣質出塵的翩翩佳公子。
敖丙
命運的顛覆,從來都是好壞相隨。
原本該受世人景仰的哪吒,上有天雷劈落,下有陳塘關的百姓欲除之而後快。
但被踩在爛泥里的同時,也是翻盤的開始。
「去你個鳥命!」
意外得到靈珠的敖丙,原本最有希望脫離妖魔,晉升仙列。
卻背負著整個龍族翻身的希望,最終仍墜落妖魔之道。
這何嘗不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命運?
很多人被《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題「我命由我不由天」燃到。
然而,我更喜歡的,卻是裡面的各種矛盾,賦予的角色的豐富性,和整部電影的深度。
兩位主角自不必說,本性和命運施加的壓力,讓他們身上充滿矛盾和戲劇張力。
畫師 灼忘 畫的哪吒與敖丙
龍族,曾經幫天庭鎮壓了許多妖獸,被天庭封為龍王后,長年累月寸步不離地在陰暗幽冷的海底鎮妖。
鐵鏈加身,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坐牢呢。
龍宮
所謂龍宮,不過是鐵鏈纏繞的一尊石柱。
天庭一石二鳥,既利用龍王壓制妖獸,又鎮壓了龍王——這個始終被天庭看作妖的海底霸主。
龍王
龍王自然不能甘心。
而我們也深深理解這一點——這個時代,誰還會把天庭奉為權威不可質疑,神聖不可侵犯的所在?
早在2015年,《大聖歸來》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不服如來管制,為信仰和愛重新拿起金箍棒的齊天大聖。
《大聖歸來》
龍王的不服,實際上和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一樣,契合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題,也造成了敖丙身上的矛盾。
最終促使熬丙也和哪吒站在一起,共同對抗命運——
誰說命好,就不需要對抗?
「我命由我不由天」,說的是無論命運好壞,自己都有主宰的權力。
「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還有申公豹,甚至是李靖夫婦,無一不在對抗上天賦予自己的命運。
申公豹和龍王一樣,無論多努力,都被人看作是妖,所以他偷了靈珠,培育敖丙成為自己晉升十二金仙的階梯。
李靖夫婦,致力於引導哪吒走上正途。
李靖夫婦
而世人的偏見、天庭的偏見,又是影片的另一大主題。
「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
本質上,是「我命由我不由外人」。
偏見,是造成眾多悲劇的一大原因。
也使得「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口號,在燃爆眾人的同時,也讓人感受到深深的悲涼。
至此,可以說《哪吒之魔童降世》完全是再創作。
對比1979年上海電影美術製片廠出品的《哪吒鬧海》,《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與時俱進,在內容的豐富度和深度上,也比前作要好。
1979年《哪吒鬧海》
1979年《哪吒鬧海》講述的是哪吒打死敖丙,抽掉龍筋,由此引來龍王不依不饒的報復,和父親阻力的故事。
以現在的眼光來審視這部電影,未免簡單粗暴。
將龍王定義為絕對的反派角色,絕對的壞,絕對的殘暴。
可哪吒畢竟打死了龍王的兒子,還抽了人家的筋。
作為父親,難道不該報仇雪恨?
哪吒的一臉正義,在龍王看來,那就是囂張啊,能不不依不饒嗎?
當然,時代不同。
那個時代,反抗父權,堅決打擊惡勢力是燃點。
而現在,反抗命運,從周圍一片偏見阻擋中,找出自己的路,才是燃點。
內里,是一個人,一個國家成長了二三十年的自我意識。
《哪吒之魔童降世》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才做到了商業和藝術價值上的雙成功!
哪吒和熬丙決戰
《大聖歸來》的成功也是同理,反抗如來,從極喪中重振鬥志,這本身就是一件極燃的事。
融石為甲,揮焰成袍
而今年1月的《白蛇:緣起》,畫面想像力爆棚,但走的是唯美愛情路線,不夠燃,也不夠深刻。
這也是它雖然感動了很多人,但評分仍然與《大聖歸來》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有差距的原因之一吧。
《白蛇:緣起》
從這點上說,《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完成度上,可謂是刷新了國漫紀錄。
口碑超過《大聖歸來》,實不為過啊~
(作者:天涯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