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竹子和雜草是山水畫中常見的配景,配景的題材廣泛,為豐富山水畫的內容增加了題材。配景在山水畫中起著主要作用,因此配景的好壞關係到一幅山水畫的藝術質量。
【蘆葦的畫法】
國畫蘆葦是山水畫中常見的配景,撇蘆葦一般呈現出向一邊倒的態勢,表現出有風。並要注意通過疏密參差、顏色的濃淡區分前後空間關係。
1 選用狼毫筆中鋒畫出參差高低不同的蘆草。
2 在蘆草右側重墨添加葉子,葉子通常兩筆為一組,蘆葦頂部的葉子顏色較淡。
3 繼續添加蘆葦的葉子,適當調整墨色的濃淡變化,通過濃淡變化區分出前後空間關係。
4 繼續添加蘆葦葉,近景的葉子用濃墨,要密。遠景用淡墨,要疏。
【竹的畫法】
竹子在中國畫中有著非同一般的傳統意義。竹子四季象徵著頑強的生命,竹子空心還代表著虛懷若谷的品格。山水畫中常用竹子作為配景,表現挺拔洒脫、正直清高的人文追求。
1 中鋒用筆調重墨,從下往上中鋒用筆勾竹竿,每竿都要有頓挫,筆意要貫穿。根梢部略短,至中漸長。
2 中鋒用筆根據竹竿的生長規律勾畫竹子的小枝。竹子小枝的生長規律是左右交替生長,因此出枝的位置要合乎竹子的生長規律,小枝下筆流暢挺勁,不可遲緩。
3 根據畫面的疏密關係和濃淡變化從畫面最左側開始添加葉片,使疏密關係更加強烈,並使畫面豐富多變。
4 繼續添加右側近景竹子的竹葉,畫竹葉通常以一筆、三筆、五筆為一組,互相結合併成章法。但無論幾筆畫成的葉子,都要用濃淡相間的墨色,務必注意前後層次有變化。
5 觀察畫面的構圖和疏密變化,淡墨添加遠處竹竿的竹葉。竹葉生於小枝的前端,由葉鞘、葉柄和葉片組成,在小枝上一左一右,交互生長,成為一組。
6 調重墨添加前景的竹葉,使竹葉前後形成空間變化。完成竹葉的繪製。
【草的畫法】
山水畫中常在山石間繪製小草表現畫面的生機,繪製石上的草時一般成組繪製,大小、疏密要有變化,通過顏色的濃淡區分前後空間關係。
1 用雙勾法勾勒出山石的外輪廓,通過墨色的濃淡變化區分出山石的前後。
2 調重墨從山石的邊緣處畫草,兩筆交叉排列。
3 繼續從其他的邊緣線向下畫草,注意大小疏密變化。
4 繼續豐富山石間草的層次關係,五六筆為一組。
5 在山石的近景處重複添加草,突出前景部分。
6 繼續豐富石頭前面的草。
7 調重墨豐富山石中間的草,形成從中間到四周的疏密對比。
學習 更多繪畫知識,關注頭條號:繪畫視界。一直是你繪畫路上的良師益友,簡單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