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先鋒⑦「一帶一路」建設是長期而艱巨的世紀工程——對話知名學者趙磊、劉衛東、傅夢孜

2019-08-09     一帶一路報道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marks a long-term, arduous, and century-long project—Interview with Zhao Lei, Liu Weidong, and Fu Mengzi

趙磊: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關係與「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劉衛東: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所長特別助理、「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

傅夢孜: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Q本刊記者:「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什麼?

劉衛東: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明了「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往哪走,今後幾年怎麼走,吹響了「一帶一路」建設的號角,同時指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即開放、綠色、廉潔、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世紀工程。這樣一幅歷史畫卷必將在世界格局的不斷變化之中,以及在各種力量碰撞和各種矛盾的解決中逐步展開。只有站在歷史高度上充分認識其艱巨性和挑戰性,才能正確認識「一帶一路」建設的進展與成效。

中遠海運特運大良輪在黃埔新港成功裝載巴西奧運渡輪「麵包山」號

Q本刊記者:如何理解開放對於「一帶一路」發展的意義?

趙磊: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主旨演講中,「開放」共計出現12次,體現了中國對於開放的高度重視,以及開放對於「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意義。事實上,開放是「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底色。「一帶一路」倡議的原則——共商共建共享,要求沿線國家保持開放的心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涵——互聯互通,要求沿線國家有開放的行動;「一帶一路」的重要目的——合作共贏,要求沿線國家有開放的擔當。

劉衛東:從本質上講,「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開放包容的體系,對所有感興趣的國家和地區開放,沒有預設的國家名單和空間範圍。《願景與行動》曾提到「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但也強調「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範圍,各國和國際組織均可參與。實際上,目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已經從亞歐非大陸拓展到拉丁美洲和南太平洋地區,充分體現了其開放性。

以高質量發展推動一帶一路共同繁榮

Q本刊記者:在完成頂層設計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該如何在相關戰略、政策上做好對接工作?

傅夢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需要做到三個對接點:一是與當地國家發展戰略對接,找好具體地方、領域或行業的契合點。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的主脈,如要讓互聯互通對「一帶一路」倡議產生輻射效應,需找准當地需求,契合發展需要建設相關基礎設施,開展產能合作。需要注意的是,「一帶一路」要有惠及面廣的民生工程,才能形成涓滴效應,使通道建設與產能合作、基礎設施相互支撐。二是與全球價值鏈緊密契合。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是大勢所趨。經過多年努力,中國正在解除對全球產業分工低端地位的鎖定,向中高端邁進,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堅實的基礎。在這一關鍵時期,建設高質量基礎設施要有梯度效應,有序轉移優質產能,而非一味追求高技術。中國走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是新型全球化的重要驅動力。價值鏈的變化將重塑國際勞動分工的格局,不僅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提供新的合作選擇,也為中國企業與已開發國家進行產業和技術合作創造條件,增添自信。三是與綠色絲路發展理念結合。互聯互通常常涉及大範圍及長線開發,一些大型工程有可能改變部分地區的生態面貌,如果處理不好環保問題,很可能遭到當地民眾的牴觸和反對,甚至被一些西方媒體炒作負面聲音、放大負面情緒。因此,綠色、環保和可持續是高質量高標準共建「一帶一路」的必然要求。這正是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要本著開放、綠色、廉潔理念,追求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要把支持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融入共建「一帶一路」。

科倫坡蓮花電視塔是中斯兩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合作項目

Q本刊記者:各地的區域發展如何做好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協調統籌、相互促進?

傅夢孜:六年來,中國各地區紛紛出台政策措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逐漸拉開與外部互聯互通的帷幕。中國的邊疆地區從開放的後方一躍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邊疆開發和鄉村振興有效配合成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上國內發展日程,「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也需要與這些區域進行有效對接。國內區域發展及整體協調推進會讓國內區域發展產生外溢效應,形成內部與外部的良性互動。這就要求我們擴大改革開放,提升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程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智能製造、數字經濟等前沿領域研發和國際合作,推動形成基建引領、產業集聚、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綜合效應。

河南重點打造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建設

趙磊:就城市而言,新疆、福建深度推進「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遼寧積極創建「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一批國際知名企業跨過山海關,在東北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河南重點打造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建設,成立了200億元的中原絲路基金;山東蓬萊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陝西韓城連續多年舉辦「一帶一路」國際燈光藝術節;寧波精準對接中東歐市場。此外,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國際進口博覽會等成為「一帶一路」新的重要支撐。

2018中國·韓城「一帶一路」國際燈光藝術節

Q本刊記者:企業「走出去」,如何走得更好,提升品牌化、國際化?

趙磊:國有企業是主力軍,民營企業是生力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就是要順應企業國際化布局的規律。當然,未來的最好效果是不區分國有企業或民營企業,而是培育有全球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培育世界一流企業。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不僅需要中國企業參與,也需要優質的國際企業參與。我國目前已與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法國、義大利、德國等國建立了第三方合作機制,共同聚焦基礎設施、環保、金融等領域,在一系列重大項目上取得了實質性成果。華為、華立、四達時代、魏橋創業、吉利、美的等民營企業開始與「一帶一路」掛鉤,開始擁有品牌價值。總之,中國企業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致力於走進去、走上去;不僅要產業化、更要聚焦於品牌化、國際化。

德國杜伊斯堡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的物流倉庫

Q本刊記者:在「走出去」的項目操作中,如何更深入對接國際通行規則?

傅夢孜:深入對接國際通行規則,在項目操作過程中堅持公開、公平和透明,將助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邁上新的階梯。習近平主席指出:「對接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規則、標準和最佳實踐,統籌推進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讓各國都從中受益,實現共同發展。」這一要求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指導。通行國際規則是「一帶一路」倡議需要遵循的原則,其中項目方案、環評、法律空間、招聘用工、招標開放等都需要公正與透明。例如,科倫坡港口城是斯里蘭卡「大西部省」戰略規劃的旗艦項目,也是中斯兩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務實對接的重點項目。科倫坡港口城二期建設方案在報當地政府審批前,邀請當地測評機構和第三方進行環境評價,並在電視上公開評審結果,形成的相關報告發至國會議員,廣泛汲取意見。這樣的透明性環節,對於保障項目的民意支持大有裨益。總之,隨著「一帶一路」項目各項信息的公開,有利於「一帶一路」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支持,也有助於避免項目變更或遭受外界不實指責。當然,對西方一些歪曲中傷的輿論,如製造所謂「債務陷阱論」等應主動出擊,基於事實及時說明真相。

2018年10月,生態文明建設國際論壇壇暨第二屆國際絲路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

Q本刊記者:「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更加強調建設綠色絲綢之路的意義何在?

劉衛東:必須認識到,在人們生態環境意識全面覺醒的當代,不顧生態環境的經濟增長已經越來越不受歡迎,包括在低收入國家。此外,近幾十年來,活躍的環保組織在喚醒欠發達地區人們環境意識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領域一支重要的力量。因此,與前四十年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時期不同,「一帶一路」建設面臨著全新的國際環境和輿論氛圍,必須走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事實上,建設綠色絲綢之路是中國的主動作為,是其自身綠色發展理念和經驗的推廣。綠色絲綢之路建設不僅僅是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國際社會的期望,更是中國自身綠色發展理念的海外實踐和主動作為,更是「一帶一路」建設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領域之一。

2016年10月5日,亞吉鐵路建成通車

Zhao Lei: In the keynote speech delivered by President Xi at the second BRF, the word 「opening」 appeared 12 times, reflecting the great emphasis that China placed on openness and the important effect of opening up on BRI construction. In fact, opening up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keynote of the initiative. BRI’s principle of achieving shared growth through discussion and collaboration requires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to maintain an open mind; its important connotation, connectivity, demands those countries to take open actions; its important purpose, cooperation and win-win situation, requires those countries to shoulder open responsibility.

Liu Weidong: In essenc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n open and inclusive system for all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at are interested in participation and has no pre-set list and number of countries. I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vision and action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 twenty-first Century, it is mentioned that though the BRI runs through Eurasia and African continent, the countries related to BRI are based on, but not limited to those along the ancient Silk Road. That is to say, every country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can participate in it. In fact, countries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RI have expanded from Eurasia and African continent to Latin America and regions in the South Pacific, fully demonstrating BRI’s openness.

Fu Mengzi: Deeply matching international rules, and insisting on openness, fairness and transparency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projects will improve the high-quality joint construction of BRI to a new level. President Xi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align our cooperation with universally accepted rules, standards and best practices, and pursue economic growth, social progres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a balanced way. The BRI should be beneficial to all and deliver common development.」 This requirement provides clear guidance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雷露

審核:向雯

主編:鄧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pE44eGwBvvf6VcSZqEZ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