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深圳市鹽田區樂群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樂群小學」)舉行了2021年畢業答辯活動。50個畢業選題,303位學生全員參與,20位教師指導,六年級的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發現生活中的驅動性問題,共同探究大家感興趣的主題。 此次畢業答辯,是樂群小學舉辦的第四屆畢業答辯活動。
六年級畢業答辯,學生展示《靜電吸塵器》
在答辯現場,樂群小學的同學們自信大方地站在評委會老師面前,展示對主題探究的收穫,回答來自評委、同學的提問。 「為了這次答辯,我們準備105天,每日都通過微信群討論,我們還在社區中採訪了近5632人次,累計收到87561條信息。」樂群小學的同學們紛紛表示。
「我想對你們組研究的問題提出我的想法,我認為罐頭的主要成分是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營養成分。另外,一些魚類、肉類的罐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是有營養的,而且可以作為下飯菜,所以我認為罐頭並不屬於垃圾食品。」、「水果類或肉類的罐頭食品含有一些添加劑,會增加肝臟負擔,水果類罐頭的糖分過高,吃了易發胖,而且罐頭食品有太多色素,容易致癌。所以,罐頭食品是屬於垃圾食品。」
這是發生在樂群小學六(3)班畢業答辯現場的一幕,台下的同學對正在展示的小組,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畢業答辯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展示,更要面對台下觀眾、指導老師、評委老師的多方質疑。要想順利過關,不僅要有充分的知識儲備,更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還有隨機應變的控場能力。
樂趣小學開展的「畢業答辯」活動是其跨學科整合的生動實踐。六年來,樂群小學開展了十二個跨學科課程整合主題,跨學科學習早已讓樂群學子養成了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幾百個超市化的個性課程,早已使得樂群學子擁有「雅氣質、善學習、富創意、悅合作、勇擔當、會健身、樂生活」的七品素養;五維立體的生態教育發展系統,獨特的風車式生態課程體系,早已讓樂群學子在「品德、人文、智能、身心、審美」五大領域取得非凡的進步與發展。
六年潛心磨一劍, 校長王樹宏首創「硬核」小學生畢業論文的答辯,推出學生素養評價改革模式,社會各界反響熱烈,這一舉措充分展示了樂群學子的高水平個人素養和責任擔當。
王樹宏說:「當看到孩子們現場大方表達,合作互助、嚴謹認真、激情辯論;當看到孩子們一張張報表,調查統計、研究圖文;當聽到孩子們會後講述他們答辯準備、研究過程的故事時。我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正確和值得的, 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影響孩子一輩子,而非一陣子。」
位於深圳市鹽田區的樂群小學,創建於1921年。自創校以來,「樂群」一直是學校最重要標識,「樂群」未改、校址未改、初心未改,使命未改,可謂薪火相承近百年。
「樂群」語出《禮記•學記》: 「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原義為「和同學融洽相處,專心學習」。樂群即以眾人群處為樂事,是顧全大局的方法論,是中華民族之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基因。
2013年,王樹宏任職樂群小學校長,把「樂群」作為辦學核心理念,從校名、歷史沿革等方面深挖學校文化基因,提出「生態教育,讓每個生命自由舒展」的辦學主張,建立五維立體的生態教育發展系統,構建了獨特的風車式生態課程體系。
「教育的生態,就是要關注人的發展,關注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在王樹宏看來,樂群小學構建的是一個自然、和諧、美好、可持續發展的最適宜師生成長的生態教育體系。
《小馬奔騰》獲鹽田區中小學藝術展演(複賽)一等獎
而生態教育的理念要落地,課程重構是根本。王樹宏認為,只有讓課程更好地聯結生活、聯結活動、聯結管理以及一切可能的要素,讓學校課程縱橫交錯,生態教育才能夠真正「落地」。
以「童心」,即兒童的視角去重構課程,以培養綜合性人才為目標, 基於「生態樂群、和樂人生」的辦學理念,樂群小學提出了生態課程觀,催生了風車式生態課程體系的建立。目前,樂群小學將各項課程整合,建立起涉及身心修養、人文素養、藝術審美、科技創新、健康自信五大領域的課程。
縱向上,五大領域之下有層次、有梯度地建立普及性特色課程、超市化個性課程、精品化社團課程、序列化節日課程、隱形式文化課程五大課程層次;橫向上,開展主題式跨學科整合課程研究,改變傳統的線性課程形態,打破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壁壘,打破學習時間和教師間的邊界,聚焦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對課程進行深度整合,創造性地再造學校課程。整個課程具有層次性和科學性,打通了內在邏輯聯繫, 形成互相支持的課程體系,整個課程結構圖像旋轉的風車。
「東岸之聲」交響管樂團獲新加坡國際管樂節銅獎
在王樹宏的印象中,樂群小學的學生家長大多都是普通職工,整體生源相對其他學校沒有很大的優勢。 課程改革使這所八成外來務工子女學校的孩子受益良多,也促進了學生全面個性發展,很多學生走向了全國甚至是全球舞台。
「燕語鶯聲」合唱團獲鹽田區中小學藝術展演
(合唱節)交流活動學組第一名
十餘年來,豐富多彩的科技藝術體育課程、校內文化和社會實踐課程都取得了突出成果。目前,學校有3支管樂團,連續三年獲得深圳市校際管樂節金獎,並且登上了新加坡國際管樂節的領獎台。王樹宏自豪的說: 「樂群小學的管樂團是鹽田區最厲害的管樂團。」
「東岸之聲」交響管樂團畢業專場音樂會
不僅如此,她帶領樂群學子參加軟式棒壘球全國賽六年拿下七冠,孩子們的《喂鳥器》項目式學習赴芬蘭參加StarT全球峰會獲「中國區最佳學生項目」,培養走向世界的樂群少年。
王樹宏回憶, 總是會有個別家長對孩子們參加各種特色課程不予理解,她便多番邀請學生家長到校或者親自家訪,做好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只有走進學生家中,才能真正掌握學生情況, 校長就是要比別人付出更多,老師要做的校長也要。」她說道。恰恰是這群學生,素養全面,一步步走向國際領獎台,為樂群實驗小學解鎖多項榮譽。
2020年疫情期間,在家庭綜合化跨學科學習實用的「秘籍」和老師的指導下,樂群小學學生共同的心聲是 「雖然不能出門,但這個寒假過得非常有意義」,一批批優秀的學習作品也脫穎而出。在繁重的工作之中,王樹宏仍然留出時間給她的學生們講述英語讀物。
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研究共同體啟動儀式
01
一橫:跨學科整合,走在前沿的課程創新
全年級老師共同備課,多科老師同台授課,圍繞的是同一個主題。在為期一周的時間裡,學校沒有鈴聲,而每一個課程的時間也不定長短。除了在課堂教學,學生們也要走出戶外,結束後各年級學生也要按單位提交實踐作品。 這並非西方國家才有的項目制教學,而是樂群小學本土化、個性化的跨學科課程整合。
「粵之行——山海鹽田 暢行無阻」主題式
跨學科整合課程展示課
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是基於某個學習主題開展的跨學科合作學習,涉及多個學科的教學。 在深圳的公立學校里,樂群小學是唯一一個全校範圍展開跨學科整合的學校。
相較於不少學校還在探索階段,樂群小學4年前便把課程改革落地。如在2020年的主題式跨學科整合課程中,該校設置了16個主題:
一年級課題是樂趣,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剛走進校園,他們在語文學科中的主題先有認識自我,然後了解自己的學校,了解學校的每一個場所,每一個地方,每一棵古樹,然後繪製成地圖或者做成絲巾,就是他們的一個產品,這個課題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是很有意義的。
四年級是樂器,四年級的驅動性問題是如何為百年校慶來進行一場器樂的演奏,學生們需要自制不同器樂演奏,根據這個演奏樂器來連接音樂學科,要知道這個聲音是怎麼樣的,然後作曲等。此外,還可能連接到美術學科,比如吉他需要用什麼樣的材質?學生們要繪圖,繪圖之後把這個作品呈現出來,還可能需要用到信息的編程等。
2014年樂群獲得國際生態學校綠旗榮譽
實際上,從開學伊始確定主題,再到前期問卷摸底了解學生關注的問題,再到同年級老師就教材內容抽出合適內容、共同備課,花費的時間長達到三周。
這種形式是否會影響日常教學大綱的推進?王樹宏答道,「課程設計都是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主題選擇源於孩子們的興趣,源於生活,也源於教材,但不唯教材,所以跨學科整合課程改革捕捉到了孩子們的興奮點,點燃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滿足孩子們的學習需求,讓學習更有深度和廣度。」
老師表示,「給課程做減法,我們從單科老師變成了全科老師。」一年級的學生則認為,課堂的改變讓他更加自由,「喜歡這種從黑板教學走向實踐世界的課程方式」。
王樹宏認為,這個課程的研究是和孩子們的生活相連接的,只有和生活連接起來,它才是學習的意義所在。 樂群小學跨學科課程不僅僅是在教室,學習場景還可以是在博物館、某個研學基地,在具體的情境中去幫助孩子去深入的了解問題。
早在2015年,樂群小學成功舉辦全國小學課程整合校長微論壇後,課程融合的理念就逐漸被老師們所接受。校領導帶領老師們多次參加國際PB L項目學習,2016年9月新學期教師會議上,王樹宏校長提出課程深度整合理念。 課程整合是基於學生面向未來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更是基於樂群孩子七品質的培養。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授來訪
多年來,在實施生態教育的基礎上,樂群小學積極開展跨學科課程整合研究,基於國家課程,基於社會生活,打破學科壁壘,學習時間和教師間的邊界,重構課程型態。樂群的跨學科課程從跨學科的教師組創課程設計3.0時代,逐步向自發組建學習組織的學生群創學習4.0時代邁進。
「樂群小學的跨學科課程整合,可以說是站在時代的前沿,因為樂群課程整合得到了很多教育專業人士的認證,很有實踐意義,但是課程改革的過程是非常不容易的。」王樹宏說。
對於樂群小學的內生式發展,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如平可謂感慨良多。陳如平表示,樂群小學的跨學科課程不僅是跨越式的改革,它甚至可以被稱之為」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於「樂群」文化基因內生出的教育活力, 不僅在學生、教師、家長的圈層獲得了良好的口碑,之於整個社會,樂群小學都有著可持續的影響力。
目前,樂群小學的課程研究也在和遼寧、湖北、江西、廣東、湖南、雲南、貴州等6所學校同步進行,「這些學校是樂群『手拉手』學校,希望樂群的課程研究不僅能夠助力我們國家的鄉村教育,甚至可以帶到其他國家。」王樹宏感慨地說。
中國教科院馬濤副院長稱讚樂群學生:
「有創意,會表達,綜合素養令人驚嘆!」
此外,樂群小學每年開展兩次教育研討盛會,邀請專家學者為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進行前沿引路。中國教科院副院長馬濤稱讚學生「有創意,會表達,綜合素養令人驚嘆!」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如平稱讚生態課程「是在傳承基礎上的創新,是課程整體育人的優秀範例。」
教育部長江學者、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分會副理事長范國睿稱讚樂群的課程改革關注整體育人,為學校在跨學科整合道路上的勇氣與堅守點贊。
02
一縱:構建五大課程 獲全國壘球賽四連冠
針對樂群小學的課程結構和育人模式的改革,陳如平接受中國網採訪時表示,「任何的課程創新都要回到『原點』,也即從文化基因的內涵做延伸,不斷從其中挖掘出教育意義,形成辦學的願景、期待,從而把它轉化成目標」, 而樂群小學正是從「樂群」文化原點出發,面向未來,讓學生在多元化課程實踐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培育內在的自發學習能力,加深個人與社會的價值聯結。
全國軟式棒壘球錦標賽六年獲七冠
在樂群小學,全校近2000名學生里,沒有一個人不會豎笛,從這裡也走出了全國壘球大賽的四連冠。 而這得益於樂群小學的一縱,即五大課程重構。
面向全體學生,在國家課程中開設普及性特色課程,讓每一位學生從課程中受益。在普及基礎上形成梯度的壘球教學,形成梯度校本教材。在一至六年級思品課中開設國學課、書法課、主題分級閱讀課;在一二年級音樂課中開設形體課,三至六年級開設豎笛課。
此外,最受學生歡迎的還有超市化個性課程。每到周三下午,64門個性化課程,就會像超市貨物一樣擺在電腦網頁上,全校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愛的課程。
除此以外,精品化社團課程、序列化節日課程、隱形文化教育等正在開展。既有跆拳道、版畫在內的近20項精品化社團課程,也有把節日融入課程的三月環保節。
樂群小學的孩子們在課程改革中成長,近四年參加區級以上比賽獲獎總計近800人次。其中,在全國壘球大賽中獲得四連冠,全國N O C大賽獲4金6銀,全國跆拳道大賽獲18金16銀15銅,全國版畫大賽中獲金獎,市合唱節獲銀獎,管樂節獲銀獎。
世界少棒聯賽(深圳賽區)樂群斬獲U10組冠軍
實現課程重構,樂群實驗小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早在2015年12月,樂群實驗小學成功舉辦全國小學課程整合校長微論壇後,課程融合的理念就逐漸被老師接受。在沒有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王樹宏帶領老師多次參加PBL項目學習,到全國各地取經,研究國內外理論、收集大量資料,老師之間不斷研究、討論,進行思維碰撞。
2016年9月的新學期教師會議上,王樹宏提出課程深度整合理念。 「課程整合是基於學生面向未來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更基於樂群孩子品質的培養。」王樹宏表示。
不同學科教師同上一節課、長短課、室內外課……在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學習中, 學科不再是課程的組織中心,它們被融入主題之中,學生作為研究者圍繞某一項目或某一問題參與學習活動。
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全國研討會展示課《建橋之約》
03
新樣態辦學,不做簡單的拿來主義者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提出, 教育必須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
作為深圳東部的濱海城區,鹽田區緊跟時代步伐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紮根鹽田沃土辦教育,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倡導的「新樣態學校」為抓手,通過落實和運用現代教育精神與技術致力於回歸育人核心的學校發展形態,最終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
經過一年多的新樣態學校建設,鹽田教育從理念到行動,從願景到實踐,都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 形成了「新樣態」學校建設鹽田經驗,並逐漸走向全國。
2018年1月,鹽田教育人受邀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教育科學論壇「新樣態學校的思與行」,向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介紹鹽田經驗。4月參加「中國新樣態學校聯盟2018年學術年會」,鹽田新樣態建設經驗受到與會專家和嘉賓的廣泛讚譽。
10月14日至16日,鹽田區被中國教科院作為先進地區樣板,參加了送教新疆新樣態實驗區和學校聯盟活動,再次介紹了鹽田推進新樣態的經驗。11月26日至27日,鹽田區參加由中國教科院舉辦的首屆新樣態學校論壇,深度參與論壇各個環節活動,再次在全國性學術會議分享鹽田新樣態經驗,展示鹽田新樣態風采。
第九屆校園藝術節展演,
小鳳凰舞蹈團《我有一個夢想》
樂群小學的發展得益於深圳市鹽田區委區政府對教育人才的重視、支持及公辦學校大刀闊斧的改革,是深圳市鹽田區改革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樂群小學校內,7棵百年古樹悄悄訴說著百年校史, 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讓這裡的孩子們能時刻感受著人、自然、社會的和諧統一,也讓王樹宏堅定了以生態教育打造學子和樂人生的辦學理念。
2012年,樂群小學成功註冊為國際生態學校,秉承「生態教育、和樂人生」的辦學理念,以「培養走向世界的樂群少年」為目標,走在新樣態辦學路。
樂群實驗小學獲評深圳市第二批教育科研基地學校
作為新樣態學校的先行者和踐行者, 樂群小學以打造「有人性、有溫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樣態樣板學校為己任,堅持「全面育人、文化內生、課程再造、整體建構」主張,積極探索內生式發展道路,激發辦學活力。
王樹宏常思考:是不是為聚焦創造型、創業型人才培養來構建課程。她認為,跨學科課程的提出是有路徑可尋的,這個路徑就是新樣態教育。「樂群小學是從2013年開始進行新樣態教育理念的挖掘梳理,再到課程體系的建構,6年來,沿著這個路徑慢慢去探索,慢慢地成就樂群的發展理念和特色。」
作為「新樣態學校」理念的倡導者——陳如平認為,新樣態學校「旨在去功利化,反對各種非科學、反教育的行為,突出有人性、有溫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四有」特徵。
2016年,王樹宏破格成為他的訪問學生,「一路走來,我對跨學科課程整合的思考,都是得源於陳如平老師『新樣態學校』的思想。樂群學校的整個文化理念、未來發展方向,也是請到了陳如平老師來幫助我們把控。此外,陳如平老師還在學術上一直指導我,一些研究成果、標題,陳如平老師都給予我很大的幫助,甚至在每一場研討會,他都會給我一些細緻的指導,這對我來說是受益匪淺。」王樹宏說道。
陳如平常講,如果純粹是為了特色去塑造品牌,急於求成,那麼價值導向就會出現偏差。「現在很多學校提出的校訓,並不是自己的,而是隨波逐流附庸別人的,與學校本身的歷史沿革和傳統毫關係。這樣一來,它和教育就脫節了。」
國學操
王樹宏常稱,陳如平老師是她遇到的最好的老師,也是對她影響最大的人, 這種影響不僅在學術上,還有人格上。
而對於王樹宏這名「學生」,陳如平也尤為欣賞。「王校總是不厭其煩地來問我問題,那麼我也應該不厭其煩地回答她的問題。」在陳如平眼裡,王樹宏非常善於思考和學習。不論在何種場合,她總能保持「不恥下問」、刨根問底的品質。「只要我在,王校總是找各種機會『抓』著我,問她在書本上讀到的不太理解的地方。」
除了善於思考,王樹宏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拿來主義者,她還擅長創新和轉化。「她總能利用各種學習機會,把好的案例吸收到自己的思維和實踐中,她就是這樣一個好學生」。
04
重視師資建設,讓人才真心留於沃土
在師生同發展的情況下,學校影響力不斷擴大。樂群小學先後獲得中國教科院中國新樣態學校首批實驗校、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實驗學校、全國創建綠色學校先進學校、國際生態學校綠旗榮譽校、廣東省體育特色學校等榮譽;在全國義務教育均衡化檢查中,國家督學對樂群小學生態教育給予高度評價;在深圳市辦學水平評估中,樂群小學獲高度評價,並作為唯一代表在全市校長會議上做經驗介紹。
取得如此成績的背後,離不開樂群小學教師人才的引進。近三年來樂群小學先後共引進8名高層次人才,這其中有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省級骨幹教師,更有全國賽課第一名教師。
為了選聘高層次教師,王樹宏赴全國各地培訓時都不忘廣納人才。 她認為,一個優秀的人才就是一個優秀的學科團隊,要引進教育人才,讓最優秀的教師就在學生身邊。
在名師引領下,樂群年輕的教師隊伍越來越有激情、有活力、有幹勁, 學校通過「名師引領骨幹、骨幹帶領青年教師」模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一批批年輕教師在全國、省、市賽課中取得優秀成績。王樹宏認為, 開展生態教育,教師是關鍵、課程是基礎、學生是主體。
王樹宏經常帶領校優秀教師赴新疆、雲南、貴州、江西等地區開展扶貧支教工作。她希望鹽田區繼續加大宣傳力度,不斷細化完善人才培養和人才扶持政策,不斷提升師生的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創建有智慧的鹽田教育,讓人才真心實意留在鹽田這片幹事創業的沃土上。
樂群學子連續三屆獲年度項目式學習
優秀項目展評全國一等獎
樂群小學對每一位老師的培訓目標之一, 就是讓他們都能成為培訓型教師,並能夠和其他人去分享自己的做法和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老師的組織協調能力,課程設置能力,溝通能力以及跨學科課程整合的思維都有所成長,有所鍛鍊。很多老師在剛開始培訓的時候連基礎的概念都不了解,於是,王樹宏邀請專家來培訓,讓老師們慢慢地去領悟。
王樹宏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她的教師團隊就像「樂群」校名一樣,整個團隊非常和諧。「行政跟老師之間,老師跟老師之間,學校跟家長之間充滿和諧的氛圍, 這個團隊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一直倡導這種正能量的理念,我真心感到很幸福。」
第二屆粵港澳「童聲同心同夢」青少年合唱展演金獎
如今,樂群小學的辦學方向越來越明朗,前途越來越光明。「我們用成績來說明,樂群小學是踏踏實實在研究課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孩子們有很大的變化,他們的研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強的。現在,整個區域上也沒有人再說樂群小學的研究是花架子。我覺得我們之前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王樹宏說。
以「生態樂群、和樂人生」為辦學核心理念,用生態教育打造學子和樂人生,以跨學科整合的「課程減法」走在時代前沿,以縱橫有致的課程建構培養新時代綜合性人才。這是樂群小學的真實寫照,也是全體樂群人引以為傲的成就。
5月20日是樂群小學百年校慶日,站在新的起點上,樂群小學又開始了無止境的實踐與探索。
劉麗嬌 | 作者
鄧曉婷 | 編輯
張青青(實習生) | 排版
中國網教育頻道 | 出品
此文為中國網教育頻道獨家稿件。轉載須經授權,並註明作者及來源,違者必究。
News
中國故事 | 史家小學: 用獨創的
素質教育評價體系,培育「和諧的人」
中國故事 | 他解決了世界難題,
改變了數以萬計差生的命運
中國故事 | 問題化學習研究18年:
一群人的探索,解決學習的中國之路
中國故事 | 「深漂」校長劉漢文:
用30年的敏銳助推教育與時代同行
中國故事 | 鹽田教育是深圳海邊的一顆
璀璨明珠——專訪深圳鹽田區教育科學
院院長李天才
中國故事 | 陳尚寶:以伯樂眼光,開創
鹽田項目式學習新圖景
中國故事 | 種豆南山下——專訪南山
文理實驗學校校長吳希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