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亞洲預選賽40強小組賽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中,國足以7比0大勝關島後,兩名規劃球員艾克森和李可都身披國字號戰袍在兩輪小組賽中獲得上陣機會,其中艾克森更加得到重用,兩輪比賽均首發出場並取得進球。而另一位歸化球員李可的定位更偏向於替補,相對於艾克森來說,獲得的上場時間較少。但人們對李可的期待並沒有減弱。
自從加盟北京國安以來,這位前阿森納青訓的能力逐步得到體現,巨大的覆蓋範圍,充沛的體能,穩健的防守以及具備一定的前插進攻能力,使得他成為國安中場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國家隊中,由於前兩輪對手的水平有限,國足在進攻端優勢明顯,而且國足的防線也未受到過多的壓力,因此守強於攻的李可變得「無用武之地」。可以預見的是,如果碰到能對國足防線造成威脅的對手時,李可的作用和定位可能會急劇上升,因為國足面對強敵時,李可的防守能力將會是國足後防線的一顆定心丸。
李可在規劃之時,便被球迷高呼為鄭智的「接班人」。兩人在球場上頗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既可以踢中前衛、後腰,在球隊需要時又可以客串出任後衛,是一名多面手。在競技素質方面,現在的李可和巔峰時期的鄭智一樣,具備強悍的身體條件,對抗毫不遜色。在球風方面兩人都是非常硬朗,兩者在球風上存在一些異同,但人們更關注的是,李可到底離鄭智還有多遠的差距,他能否順利接過國足中場的大旗,本期靴室笑談社,與大家一同探討。
【出道軌跡與位置定位】
鄭智在遼寧以右後衛出道,隨後固定在中場的位置,健康的鄭智是當時查爾頓主帥帕杜麾下的絕對主力,2007-08賽季鄭智便為查爾頓出戰42場,位置是靠近中路,更接近於攻擊型中場,善於跑動而且腳下盤帶控球尚可,具有組織屬性。
(年輕時代鄭智是球隊的攻擊利器)
而職業生涯後期的鄭智完成了轉型,位置更加靠後,基本固定在後腰的位置,球風年輕時期差異巨大,更加偏向於攔截和組織,成為球隊後場的指揮官,需要承擔發起進攻的任務。
而李可青年時也是右後衛出道,隨後更多出現在中場位置上,既可以勝任中前衛,單後腰,又能出任右後衛。但是李可的戰術定位比較模糊,單論位置和職責分工,他更像一名防守型中場,可以擔任單後腰完成掃蕩,保護後防線。從個人在場上的表現來看,他還保留著英式B2B的球風,既能防守,又能傳球,在適當的時機又可以上插完成進攻,但他在國家隊和俱樂部的主要還是以中場防守掃蕩和保護後衛線為主。
【共同點:身體對抗能力出色】
職業生涯後期的鄭智由於年齡導致身體素質有所下滑,位置也不斷後撤,但年輕時期的鄭智在身體素質方面,尤其在對抗上是當時國內甚至亞洲中場球員中最出類拔萃的一檔,在以身體對抗激烈而著名的英倫賽場上,無論是英超還是英冠,都能適應比賽的節奏。
而李可從小深受英倫的球風影響,加上身體素質出色,擅長用身體進行對抗,在球權爭奪中善於利用身體對抗的優勢爭奪球權。而且可以適應高強度對抗和快節奏的比賽模式,身體對抗方面在亞洲毫不吃虧,甚至在中超面對高水平的外援,例如保利尼奧絲毫不輸。
本賽季國安對陣恆大的比賽中,李可的防守職責特別是在盯人防守中,主要盯防保利尼奧。比賽中數次單對單面對保利尼奧,在身體對抗上毫不處於下風,出色的身體素質能在對抗上硬抗身體條件出色的保利尼奧。
職業生涯後期的鄭智雖然身體素質不如巔峰,但其對抗能力依然可以在中超賽場上對抗外援,例如這次與胡爾克的直接對抗中便占據了優勢。
【防守的異同點】
鄭智的防守在年輕時期憑藉體格和運動能力確保防守的硬度,而且防守意識屬於上乘,上搶和纏鬥攔截出色,但是下腳和鏟球相對魯莽,後期的鄭智主要注重對於球路線的判斷,加上經驗的增長閱讀比賽的能力增強,往往利用合理的卡位,提前預判完成搶斷和攔截,而且戰術犯規的掌握爐火純青。
鄭智在後腰位置上的防守總體以路線切割為主,憑藉著閱讀比賽和經驗的判斷,在對方傳球路線上斷球或攔截是其主要的防守風格。
這次李可在邊路的搶斷重新奪回球權,在預判對手的球路後出腳果斷而且精準,而且在下腳的過程中利用身體卡身位先找對抗,對抗出現優勢後立馬完成搶斷。
李可在防守方面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善於利用身體對抗建立優勢,由於受到英式足球風格的影響,李可身體素質在亞洲處於一流水平,往往能利用對抗獲得防守優勢。第二:防守技術出色,他並非全盤依賴身體對抗進行防守的球員,他通過對於攻防球員的動作和球路的預判,並且通過精準的下腳進行攔截和搶斷,出腳特別乾淨,不容易吃牌。第三:防守意識出色,作為後腰他協防的速度和時機出色,可以配合後防或中場協同完成防守。
這次李可展示了後腰對於大禁區弧頂區域的保護,在對手內切的時候及時回追補位,利用精準的下腳斷掉隊友的皮球。
【進攻的特點】
巔峰時期的鄭智具備亞洲頂級前腰的腳下技術和腳法應用,而且在對抗,爆發力,體格,體能,柔韌性和無球速度和結合球的速度都可以與歐洲球員媲美,而且還具備頂級的防守意識,攻防結合起來是一名非常全面的球員。
年輕時期的鄭智結合球的速度在亞洲來說是頂級中的頂級,在觸球的一瞬間能很好地結合速度甩開防守球員,例如當年魯能亞冠面對橫濱水手,李霄鵬斷球後直塞給前插的鄭智,鄭智在觸球的一瞬間順勢往前趟,利用速度和爆發力完全擺脫防守。
其次鄭智在進攻時從後插上的攻擊慾望超強,在職業生涯前期作為攻擊型中場通常會衝擊禁區。恆大時期的鄭智偶爾也會在進攻時抓住恰當的時機衝擊禁區。
而李可在英倫時期,位置更加接近於B2B,善於在攻防轉換時直插禁區搶點完成破門,其身體素質確保了在禁區內的對抗中能搶到第一點。在加盟國安後,李可的防守職責遠比進攻職責更重,但在局面占優,陣型上壓的情況下李可會抓住時機前插尋找得分機會,例如李可加盟國安的第一球,面對河南建業就是在禁區12碼點接到奧古斯托的橫傳完成破門。
這次是李可的一次前場穿插跑位,與隊友完成撞牆配合後殺入禁區利用左腳低射破門。
然後是經典的B2B在禁區內製造第三點的例子,隊友傳中時在禁區完成搶點破門。
其次是經典的直線插上,接應隊友的過頂球後不停球直接挑射破門,展示了良好的基本功底。
【組織與傳球】
鄭智戰術作用極強,因為鄭智在中後場還具備出球,和組織的能力,可以驅動整個中後場的進攻體系。在大舉壓上進攻時,鄭智的組織能力和傳球的功底又能形成小組的傳控模式,在溫水煮青蛙的傳控戰術中鄭智具有節奏感的橫傳和長傳是恆大進攻的節奏保證。鄭智的組織能力毋庸置疑,當年阿里漢在亞洲杯便復刻以往他球員時代從中場到中衛的例子,將鄭智安排在中後衛的位置上,驅動後場體系。
鄭智的身體對抗,腳下的技術以及比賽的閱讀能力讓他在後場無論是組織還是反擊轉換都能第一時間發起有效的進攻。
李可的定位和職責本身不以組織能力見長,但他具備以下3個點,第一:在由攻轉守的過程中往往能第一時間處理球或完成轉移,能第一時間發起進攻。第二:長傳功底出色,具有一腳打開空間的長傳轉移球。第三:意識優秀,以往在英倫風格的薰陶下,形成了很強的向前意識,守轉攻時拿球絕不拖泥帶水,幾乎不用過多調整便可以完成出球,發起進攻。
李可在後場持球推進,視野非常開闊,看到了另一端的奧古斯托後立馬能利用精準的長傳找到奧古斯托,突然轉變節奏,使得球隊進攻完成提速,快速打到對方的30米區域。
【結語】
儘管媒體和球迷都在探討李可是否是鄭智的「接班人」,但無論在球風、技術特點還是位置上李可和鄭智的差異都頗大,職業生涯前期的鄭智多數出現在前腰和攻擊型中場的位置,後期的鄭智出現在後腰位置上偏向於組織。而李可現在的定位是後腰,主要職責以防守為主,但具備一定的B2B屬性。隨著40強賽的進行,國足遇到的對手會越來越強,李可防守能力出眾的特點將會是國足防守是否穩固的一個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