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2019年全市投入近千萬元開展惠民演出

2019-12-10   聊城新聞網

全媒體記者 陳金路 通訊員 李永霞

「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來我,保國臣,頭戴金冠壓雙鬢……」12月8日,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2019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演出中的一段《穆桂英挂帥》讓很多中老年觀眾跟著哼唱起來。同時,高新區後姜村,聊城雜技團的文化惠民演出的節目《過猴山》《魔術》《三個和尚》等,讓百姓看得如痴如醉。這僅僅是聊城市2019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演出的幾個場景。來自市文化和旅遊局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2019年全市已送戲下鄉6000多場。

戲台搭到村頭 歡樂送進農家

12月8日,高新區後姜村,聊城市雜技團2019文化惠民專場演出正在火熱上演,《過猴山》《呼啦圈》《對手技巧》《太空漫步》《魔術》《頂花壇》《轉碟》《柔術》等節目,尤其《呼啦圈》節目,96個呼啦圈,重量達10餘斤,在一個小雜技演員身上同時轉動,像整個人鑽進轉動的圈子裡,全場觀眾看得目不轉睛。還有《太空漫步》,雜技演員利用一個高高的立竿,在模擬的星空中,時而展翅飛翔,時而空中漫步,時而倒立,讓全場觀眾看得目瞪口呆。截至目前,市雜技團今年進校園演出10場,下基層惠民演出33場,「一村一年一場戲」活動演出120場,今年共計演出197場。

11月10日,68歲的國家一級演員、二度梅花獲得者章蘭團長率團在陽穀縣阿城鎮西鋪村演出,《牆頭記》《金水橋》《春江月》《穆桂英挂帥》等一批傳統優秀劇目紛紛亮相,村民們不住地拍手叫好。「演得真好啊,豫劇團這麼冷的天能到我們村演出,不收一分錢,還能看到這麼好的戲。特別是在家門口能看到章蘭團長這麼大的腕,人家這國家級的演員,親自上台演出,多感動人啊!」西鋪村的一位老大爺激動地說。當月,市豫劇院共進行惠民演出達40餘場。截至11月底,2019年全年,市豫劇院下鄉惠民演出近60場。

城市劇場廣場 惠民演出不斷

五一小長假期間,「放歌新時代·文旅惠民生」五一惠民專場演出在東昌湖風景區上演,專場演出戲曲連演4天、雜技連演2天,場場演出讓市民和遊客大飽眼福。在中華水上古城北舞台,5月1日的京劇專場演出,《勘玉釧》《范進中舉》等讓台下眾多中老年觀眾看得津津有味;5月3日的豫劇專場演出飛《金水橋》《牆頭記》等,觀眾們不時拍手叫好。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8周年,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7月1日至7月3日,聊城市豫劇院、京劇院和雜技團3個市屬院團在各自劇場推出15場惠民演出。9月30日開始到10月4日,聊城市豫劇院、聊城市京劇院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別推出兩場精彩演出,《繡花女傳奇》《牆頭記》《孟麗君》等百姓耳熟能詳的節目一一呈現在市民面前。其間,市雜技團劇場也推出了《跳繩》《呼啦圈》《過猴山》《快樂的炊事員》以及《太空漫步》《水流星》《三個和尚》等節目。2019年,市雜技團城市巡演達34場。

全市投近千萬開展惠民演出

據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4月,市文化和旅遊局制訂了文化惠民演出實施方案,把「戲曲進鄉村」列入各縣市區綜合管理考核指標。對全市「戲曲進鄉村」文化惠民演出進行了整體部署,形成了以縣為基本實施主體,以國有文藝院團為引領,縣域藝術團體和文化館(站)演出隊為骨幹,以民營藝術院團為補充的送戲格局。

今年的惠民演出還創新了方式,豐富了內容。走進貧困村開展京劇、豫劇、山東梆子和雜技類、綜藝類文藝演出,為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鼓舞信心,使廣大群眾充分共享文化發展成果。2019年,全市投入近千萬元開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其中,市文化和旅遊局共計投入162萬元進行「戲曲進鄉村」文化惠民演出,市雜技團、市京劇院、市豫劇院三個市級院團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演出,全年下鄉演出近300場。2020年春節期間,將繼續做好文化惠民演出,讓百姓歡歡喜喜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