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月22日,MARTHA K. MCCLINTOCK 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Menstrual Synchrony and Suppress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室友和好友的經期越來越趨於一致:室友、親密好友、室友兼親密好友經期同步(即經期開始的時間越來越相近)的比率越來越大。
自從該研究發表以來,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其中一些顯然複製了同步性的發現,而另一些則失敗了。因此,儘管人們普遍認為女性之間的月經同步發生並被認為是適應性的,但在科學上存在重大爭議。
近期,川北醫學院楊正偉等人在Human 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Women do not synchronize their menstrual cycl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使用2種不同的方法,發現同居或密友的女性不會出現同步月經周期,駁斥了Nature 的研究成果。
關於女性經期同步的研究並不多見,最早的也只能追溯到70年代。這使得「生活在一起久了,經期就會同步」的說法成為了新一則難辯真假的都市傳說。根據機率學的知識我們可以計算,兩名月經周期均為28天的適齡女性,來潮日為同一天的機率是1/28;來潮日相隔至多一天的機率是3/28;以一次經期按平均值5天作為參照,來潮日相隔至多5天的機率是11/28。從機率上說,女性的經期有很大的可能發生重疊,而很有可能正是這種重疊,會導致我們產生一種「經期同步」的錯覺。
1971年1月22日,MARTHA K. MCCLINTOCK 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Menstrual Synchrony and Suppression"的研究論文,該調查以女子大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樣本數量小,研究周期僅為8個經期左右。研究人員稱,室友和好友的經期越來越趨於一致:室友、親密好友、室友兼親密好友經期同步(即經期開始的時間越來越相近)的比率越來越大。室友經期同步的比率和好友經期同步的比率差不多。
自從第一項研究發表(McClintock 1971)以來,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其中一些顯然複製了同步性的發現,而另一些則失敗了。 隨後的方法論批評認為在報告同步性的研究中發生了嚴重錯誤。 因此,儘管人們普遍認為女性之間的月經同步發生並被認為是適應性的,但在科學上存在重大爭議。
雖然人們普遍認為,同居或密友的女性可以同步月經周期,但是爭議不斷。近期,川北醫學院楊正偉等人在Human 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Women do not synchronize their menstrual cycl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同居或密友的女性不會出現同步月經周期,駁斥了Nature 的研究成果。
對於該研究,用了兩種方法重新觀察了這種現象。首先,研究人員收集了186位生活在宿舍一年以上的中國女性的月經周期數據。研究人員發現,生活在小組中的婦女沒有同步她們的周期。
其次,研究人員回顧了第一項報告月經同步的研究。有趣的是,MARTHA K. MCCLINTOCK發表的月經同步處於機會水平,也就是自然狀態下都會出現。其方法學出現重大錯誤。
總而言之,該研究通過2種方式,證明同居或密友的女性不會出現同步月經周期。
參考信息: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2110-006-1005-z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229244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