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姐夫接手經紀人的事情之後,做得很不錯,李連杰的事業有了很大的進展。
1993年是他真正賺錢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他天天都在拍片。這一年,他的片酬升為1600萬港幣,僅次于成龍,凌駕在劉德華、周星馳、周潤發等天皇巨星的片酬之上。
李連杰從1980年拍第一部片子《少林寺》時領取1元人民幣日薪,到1993年一部片酬1600萬港幣的巨大變化,靠的是他的敢於闖事業的雄心和真功夫的實力。其後他的身價日益增高,其賣埠價在東南亞不斷飆升,據說身價當時也達2500萬。
他的魅力,不但吸引了一大批的台港觀眾,同時,他也吸引了一大批日、韓、東南亞及美國觀眾,成為具有極大市場的票房明星。香港影視評論家估算,1993年李連杰的片酬加分成,總收益應超過一億。
這一年是他的大豐年,但也是他的災年。
不久,悲劇再次發生了。李連杰在蒙古拍戲的時候,突然聽到姐夫出車禍的消息,痛失親人令李連杰悲慟欲絕,他覺得姐夫的死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自己對不起姐姐。
姐夫的死讓李連杰有了萬念俱灰的感覺,他感到了人生的虛幻與無常,他對利智說:「什麼功名利祿,都很虛幻,人生的本質是要活得快樂。」
李連杰的狀態曾讓利智緊張了好一陣子,利智經常勸說與安慰他。在利智的勸說下,李連杰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勇敢地去開拓自己的事業。
俗話說「禍去福來」,就在李連杰悲痛的時候,他遇到了台灣電影娛樂界的奇人楊登魁。楊登魁對尚在悲痛之中的李連杰說:「人死不能復生,你要勇敢地面對現實,對死者最好的祭奠就是繼承死者的遺志,開創出輝煌的事業,這樣,死者也是會含笑九泉的。」
李連杰聽出楊登魁話裡有話,於是說:「楊先生,我能再做什麼輝煌的事業呢?怎麼做也是拍電影。」
楊登魁笑了笑說:「不一定非得拍電影,當老闆也是一條路嘛。」
李連杰聽後,心裡一振說:「那你說說看,我也有這個意思。」
楊登魁見李連杰也有此意,大喜,說:「你投資組建一個電影公司,自己當老闆,我從你這裡購買影片。」
「我現在資金還不夠,組建一個電影公司不是小事。」
楊登魁爽朗地笑笑。「這不要緊,我先投資3000萬港幣給你,以每片一千萬的價錢,向你買下三部新戲的台灣版權。」
這句話猶如一劑強心劑,讓李連杰精神一振,他想,這楊登魁也真夠膽大,片子連影都還沒有,就敢一次性付清三千萬港幣。這樣俠義的朋友值得交。
李連杰開玩笑地跟他說:「你不怕付了錢,我就消失了。」
楊登魁說:「我怎麼會怕你跑呢,我看中的就是你的聰明、勤奮與重義。」
「你為什麼投資給我呢?」李連杰問。
楊登魁說:「我做事全憑個性爽朗膽子大,我喜歡搏大。」
李連杰當即答應了組建電影公司,隨後雙方又談了一些細節上的事,楊登魁便回台灣去了,不久,3000萬港幣進入李連杰的戶頭,自組公司的經濟問題迎刃而解。
在奇人的幫助下,李連杰的事業煥發出勃勃生機。
這時,嘉禾、永高等公司都透過中間人接觸他,以超過二千萬的片酬請他拍片。李連杰一一加以拒絕,決定在大陸自組公司拍片,在大陸製作影片,影片完成後再交由香港發行。
公司在籌備的時候,李連杰對利智說:「你說我的電影公司起什麼名字好呢?」
利智說:「我不懂這事,你去問問起名公司。」
李連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正東這個名字好不好?」
利智一愣說:「正東有什麼含義嗎?」
李連杰說:「有二點,一、我小時候用的名字叫李正東。二、五是我的幸運數。家中排行老五,五屆武術冠軍,五會帶來好運,但公司用五字似乎不太好,於是改用五劃的正來代替。東,即東方之意,日出東方,不是很好嗎?」
正東電影公司名字確定之後,李連杰和楊登魁討論開山之作拍什麼,經過商議,決定繼續方世玉的路線,拍一部武俠喜劇片,片名為《功夫皇帝方世玉之誰與爭鋒》,擬請蕭芳芳、李嘉欣、計春華、鄭少秋出演。
確立好要拍攝的电影後,李連杰與楊登魁開始籌建導演和製作班子。經商議,決定由李連杰做老闆及監製,並擔綱主演,導演為元奎,策劃為許鞍華,這兩人一武一文,互相輔助。他倆由於之前與李連杰多次合作,拍攝工作不僅使李連杰完全放心,還無須太多操心。尤其令李連杰欽佩的是,元奎非常善於把握拍片進度,可以做到絲毫不差。
商定之後,李連杰派人把方世玉的劇本大綱送給元奎。
過了幾天,李連杰找來元奎,因兩人都是老朋友,李連杰開門見山地說:「元導,我的劇本你也看了,就不多說了,我想請你執導方世玉一片,希望你幫我一把。」
元奎爽快地答應了,見元奎答應,李連杰很高興。兩人開始討論起具體的事情來,元奎對李連杰說:「片子我想了一下,你拍方世玉有優勢,也很合適。而且古裝戲對你的動作有幫助,另外,方世玉這個人物用喜劇的方法去拍,觀眾容易得到新鮮感。」
李連杰說:「對,觀眾就是上帝。現在的電影只要視覺及聽覺上配合,動作瀟洒而有少許突破就可以,人的四肢打起來永遠都是那幾種,所以重要的地方是有個好劇本,可愛的人物。」
隨後,李連杰又說:「方世玉一片準備請蕭芳芳、李嘉欣、計春華、鄭少秋出演,蕭芳芳演苗翠花、李嘉欣演雷老虎的女兒、鄭少秋演陳家洛、計春華演反派于振海,你覺得合適嗎?」
元奎說:「蕭芳芳的工作態度我很佩服,她在身體不舒服時仍全情投入,她拿著劇本充分消化,自我豐富以臻完善,甚至與對手了解怎樣去表達一場戲,我想是她從影幾十年以來的經驗累積,除了女星著重的漂亮外型外,她還關心每一個人給觀眾的感覺,每一細節她都用心想過。這在演員中是很難得的;李嘉欣的選擇也很好,我們需要個純潔點的形象,她的第一個鏡頭很重要,我們要她用眼神演戲,這樣會有內容;至於鄭少秋,我想他在影片中著重體現出老大的感覺;計春華嘛,當反派當慣了,肯定是沒有問題的。」說完之後,元奎笑了起來。
李連杰也跟著笑了起來,說道:「這些人物一個人一種性格,方世玉頑皮正直,苗翠花潑辣張揚、雷老虎的女兒純情剛烈、于振海陰險惡毒。」
「那在武打動作上怎麼設計呢?我想在這部影片中區別於李小龍的生猛和成龍的拚命。」
元奎思考了一下,說:「在這部武打片里要發揮你的特長,《黃飛鴻》一片中,除了有武學正宗遺留的大家痕跡之外,還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出的儒雅。在方世玉電影中你仍要做到這一點,用舞蹈般華美的招數戲打對手,先禮後兵,後發制人,點到即止,招招留情,將武藝與俠義完美地結合,既打敗了敵手,又打敗了觀眾。」
元奎的話說得李連杰很高興,他拍拍元奎的肩膀說:「好,武打設計就按你的辦!」
從元奎那裡回來後,李連杰便花精力想如何去塑造方世玉這個人物,為此,他鑽研了好長一段時間,李連杰希望在方世玉上有較大的突破,他說:「我不想讓人認為我只懂得演黃飛鴻,我想擺脫黃飛鴻的形象,去創造一個新的東西。」
最後他從方世玉與黃飛鴻的比較中獲得了靈感。
黃飛鴻的形象是一代宗師,他的心裡背負沉重的包袱,有家庭的有國家的,所以其一舉一動都要穩重,就是武打動作的設計也不能輕浮,要沉得住氣。而方世玉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輕人,腦袋裡什麼也不想,做什麼事情都很直接,他的一些動作相對於黃飛鴻來說要隨意得多。
李連杰分析時說:「方世玉是一個很隨意,很機靈,有正義感的人,他出手的時候不會想到這一出手跟民族大義有什麼關係,他只有母親,但母子關係卻近乎姐弟感情,無所不談,路見不平,打過再說。」
1993年4月,《功夫皇帝方世玉之誰與爭鋒》開拍了,大概因為自己打工時備受老闆的壓迫,初當老闆的李連杰對自己的員工很好,李連杰對自己的員工說:
以前我做的事,都是別人安排,自己沒有控制權,所以未必稱心如意,現在,希望借著做老闆來改變命運,不但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他人的。我跟你們在一起感到很快樂,做老闆賺錢並不是惟一的目的,而是想拍一些自己喜歡的電影。
由於老闆好,正東電影公司的員工也以在他的手下幹事感到驕傲。
《功夫皇帝方世玉之誰與爭鋒》完成後,在香港嘉禾院線的28家影院同時公映,結果從1993年3月4日至3月31日,共放映28天,累積票房達到三千萬元港幣,成績可佳。
電影放映後,李連杰鬆了一口氣,美美地睡了一覺。幾天後,召開慶功會,記者問李連杰道:「你的影片又成功了,你在方世玉一片中又塑造了一個英雄,你認為香港人會接受你這一個英雄嗎?」
李連杰說:「我心目中不存在英雄,各個人只有不同的位置而已,我是個不太崇拜英雄的人,若要選擇便是李時珍,因為他為了對人的愛,去嘗藥草,為了別人而無私付出,這種態度我是喜歡的,至於觀眾要求的英雄是怎樣,我不太清楚。」
1993年是李連杰最多產的一年,除了拍自己的方世玉,還主演了其他電影公司的電影,如嘉禾的《太極張三丰》、《新少林五祖》,還有永盛的《倚天屠龍記》。
常人很難明白他是如何工作的,現在描述一下他的工作方法:
當上映他的《方世玉》時,《太極張三丰》已經開始拍攝,當《方世玉續集》接近埋尾時,又輪到《新少林五祖》開鏡,當《太極張三丰》在香港及台灣上映時,永盛的《倚天屠龍記》又快要完成了。李連杰就像一個軲轆一下轉個不停。他說:「1993年我天天都在拍電影,每天忙到十一點多,有時要二三點,累得半死,最想的就是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