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拉斯維加斯奧賽中「前年老二」克里斯首次逆襲獲得了古典健美組冠軍,而在過去兩年蟬聯古典亞軍的布瑞恩衛冕失敗。這樣的成績在公布時就引起了現場選手包括布瑞恩本人的驚訝,很多觀眾也沒有預料到這樣的結果。
從備賽狀態和舞台展示來看,布瑞恩的表現都無可挑剔,今年的裁判出於何種目的,讓狀態並未到達巔峰的克里斯成為「古典之王」?
看似意料之外的結局,其實也在情理之中。以下內容或許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次賽事的結果。
往期文章中,我們介紹過古典組、傳統組和健體組的區別。當時談到了古典組的設立是2016年,截止到今年剛好舉辦了四屆。第一屆古典組冠軍是老將丹尼,第二三屆冠軍都是布瑞恩,如果按照傳統健美的經驗來看,今年古典組冠軍還是布瑞恩更合適。
古典健美和傳統健美不同:
傳統健美的標準已經非常明確了,選手們都在朝著巨大化的方向發展,這種趨勢已經不可阻擋,觀眾們也習以為常。傳統健美只擁有固定的受眾,大多數普通人不能夠理解那樣龐大的身軀。為了競技選擇將藥物和高強度訓練引入比賽,這樣的奧賽一是不夠美,二是不夠健康。
可今天的古典健美還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看似是不斷成熟,實際上有自己的考慮。舉辦賽事需要盈利需要更多觀眾的喜愛,他們需要藉助古典健美的模式來培養一個能夠比肩乃至超越阿諾德施瓦辛格的存在。
這個人將重新樹立古典審美的標準,他的存在需要滿足絕大多數民眾觀念中對於奧賽冠軍的想像:高大威猛、線條流暢、陽剛帥氣。如此才能收穫更多民眾對於這項賽事的關注,才能號召更多的選手爭先恐後投入到這項比賽當中。
從這張現場圖來看,古典組前五名中除了克里斯之外,大家的身高基本相差不大。
身高優勢意味著更多的發展可能。
我們拿手臂舉個例子:如果兩個人的手臂肌肉量相同,手臂短的人勢必要比手臂長的人看上去肌肉更飽滿,手臂長的人需要增加更多的肌肉量才能讓視覺效果達到一樣的水平。
當然這只是以小見大的說法,並不完全嚴謹,我想論述的是骨架和身高有優勢的選手在健美運動中需要更飽滿充實的肉量才能呈現出更好的視覺效果,這是劣勢;但優勢在於軀幹長度可以在視覺上讓腰腹更細。
和克里斯一樣被看好的另外一位選手,荷蘭的衛斯理,同樣是高個子大骨架,這樣的健美選手比個子低的選手肉量需求更高,但肌肉成長的空間更大,也許競爭者只能是小縫小補乃至維持現有水平,但他們卻能做到每一年都有所進步。
這是裁判們期待看到的事情。今年古典組、健體組新晉冠軍都在身高上優勢巨大,也許這是評判標準的另一個風向標:鼓勵多元化發展的選手加入比賽,甄選出潛力巨大的種子,經過一輪大洗牌之後才能角逐出最後的冠軍。
身高優勢符合普通民眾的傳統觀念。
高大的男生就是更容易和力量、安全感產生聯繫,而且身高帶來的優勢包括四肢相對偏長,這樣身形的整體觀感更加舒展,肌肉的視覺延展度更飽滿;相對偏矮的選手受制於骨架水平,哪怕肌肉再發達、比例再協調,和高大的選手站在一起都會顯得劣勢。施瓦辛格和弗朗格的對比足以說明這一點。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一位古典健美選手的肉量比傳統健美的巨獸遜色一些,但是他纖細的腰部可以隨時展現真空腹,身體符合黃金分割比例,舉手投足間宛如古希臘雕塑,這樣的形體是不是更有美感?
布瑞恩和克里斯都屬於天賦奇佳,後天突出的全能型選手,但克里斯從2017年參賽開始就擁有大量擁躉,甚至2017年首秀之後作為亞軍和兩位冠軍菲爾西斯、劉易斯一起拍攝雜誌封面,由此可見其影響力。
粉絲群體龐大、贊助商不斷,克里斯通過社交媒體和商業運作讓自己成為這個時代下最受歡迎的健美男神,這位加拿大選手的出現給古典健美注入了新的血液,從奧賽主辦方和觀眾群體的角度來看,克里斯都是古典健美最好的名片。
考慮到他未來發展潛力的巨大,同時參考他在社交媒體傳播和商業價值上的優勢,今年古典奧賽的結果其實可以理解。
而且在2019奧賽現場有一個小細節:古典健美最後的自由造型展示,克里斯主動幫助中國健美選手陳康調整舞台造型,好人緣可見一斑。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舞台沒有絕對的公平。
以上就是從賽事標準、選手潛力和商業價值方面做出的一些解讀,僅代表筆者的個人觀點。
人性也好、資本也罷,今年的奧賽已然塵埃落定。不考慮那些盤根錯節的因素,引導大眾重新審視古典藝術之美,才是健美和健體理應做出的最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