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中黃渤製造了最大bug,居然和咱淄博有關

2019-10-10     淄博二三事

剛剛過去的國慶節,你去影院看《我和我的祖國》了嗎?

在這部精彩的獻禮片中,你最喜歡哪個故事呢?

據很多網友的評論,他們都對由黃渤主演的第一個故事《前夜》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由黃渤飾演的林治遠為保障開國大典國旗順利升起,爭分奪秒排除萬難,用一個驚心動魄的未眠之夜確保立國大事「萬無一失」。

但是,作為淄博人,你發現了嗎?在這個故事中有個很大的bug,還和咱們淄博有關。




也有網友在網上提了出來,那就是——黃渤在《我和我的祖國》中爬旗杆的鐵鞋,是在咱淄博工作的電工張克京1960年才發明出來的。這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至今世界各地的電力、通信、市政工人仍在用它爬杆。它甚至被命名為「克京式鐵鞋」,59年過去了,在經過幾代能工巧匠的改造後,鐵鞋依然在發揮作用。




既然這雙鐵鞋1960年才發明,那麼,黃渤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夜是怎麼找到這樣一雙鐵鞋爬上旗杆的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可以稱得上是整部影片最大的bug了。

當然,電影是虛構的藝術,這樣一個藝術作品即使有一個bug也無傷大雅。我們也依然會因為《前夜》中黃渤的精彩表演而喝彩,會為《我和我的祖國》這樣的主旋律電影感動的熱淚盈眶!


接下來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位發明出電工鐵鞋的張克京老人吧!

立志

機會,永遠留給肯付出的人

故事還得從1957年說起。那年21歲的張克京和同鄉一起來到淄博,參與淄博市第一條省道張博路的建設。在眾多年輕人中,這位寡言少語,時不時在工作中出些好點子、好想法,讓繁重的工作變得輕鬆的年輕人受到了領導的關注。1年後,張克京被推薦到魯中供電局淄博供電所工作,成為了一名線路工人。

那時的線路工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苦」。上世紀50年代末,大部分行業都面臨著生產工具落後、機械化程度低的困境,很多高強度的工作都只能靠人力去完成,電桿從運輸到組立全部是手提肩扛。苦和累對線路工來說早已習慣,但最讓他們頭疼的是登杆作業。

張克京有發明登杆工具的想法,就是第一次跟著師傅參加線路工作時產生的。當時,他還是學徒,只負責杆下工作,到達現場後,只見師傅拿著兩副三角板,開始一步一步倒換著上杆,很是費勁,爬到一半時,師傅就有些體力不支,休息片刻後才爬到杆頂。看著師傅在杆上工作,他很是擔心,師傅下杆時已是滿頭大汗。

聽師傅講,用三角板不但爬杆困難,還存在著一定的危險,張克京暗下決心,一定要研究出輕鬆登杆的工具。



老帶電作業人員楊發福使用三角板進行登杆演示

奇蹟

再難,也要把它造出來

「我一定要發明出登杆像走平地一樣的工具。」1960年,全國掀起了以機械化、半機械化,自動化、半自動化為核心的技術革新,國家號召各行各業把工人從笨重的體力勞動和手工操作中解放出來。淄博供電所因此成立創新工作站,鼓勵員工創新,張克京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單位的大力支持。

「登杆就像走平地」。實現這一想法,張克京首先想到的製作材料是圓鋼,先用火把圓鋼燒紅,再用鐵錘慢慢砸,彎出弧度。經過1年的研製,張克京終於打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雙鐵鞋。「爬電桿是比較方便了,但是太沉了,穿在腳上像兩個大鉛塊。」「攀爬電桿從粗杆到細杆的時候,得用手去操作鞋上的槽,才能伸縮,很不方便。」對張克京一錘一錘打造出的鐵鞋,同事試穿後給出很多意見。減輕重量,能不能用空心鋼管?經過一番研究,張克京換成了橢圓形的設計,這樣既能穩定鐵鞋的前端,又能節省製作成本。




看似不錯的改進,同事們還是提出了質疑。「變形太厲害了,剛上杆,鞋就出現開縫現象,這樣的登杆工具誰敢用啊!」新的鐵鞋雖然變輕了,卻又出現了受力變形的問題,存在安全隱患。張克京把食鹽高溫加熱以後熔化成液體,再把鋼件放到溶液里,通過這種方法處理後的鋼管,硬度和韌性都達到製作鐵鞋的要求。

改良後的鐵鞋完全滿足線路工爬杆需求,承重量達到400公斤。穿上這樣的鐵鞋,「噌噌」幾十秒就能爬到一基20米高的電桿杆頂。爬杆時,工人只需動一動腳,鐵鞋就能自動收緊或鬆開,方便、安全又實用。

鐵鞋研製成功了!60年代初,魯中供電局淄博供電所專門召開表彰大會,宣布將鐵鞋命名為「克京式鐵鞋」。



張克京和他的鐵鞋

推廣

克京式鐵鞋 使用59年無法替代

1955年參加工作的老線路工人李金石,是1960年世界上第一雙鐵鞋研製出來後的第一個試穿者。

他回憶說:「當時鐵鞋成功了,心情還是有點害怕。但是通過試驗發現它也快也小、省體力。三角板太老化,有了鐵鞋方便多了,它能一鞋多用,粗細杆都能爬。」後來,記者還在市供電公司的檔案中找到1964年繪製的第一份鐵鞋圖紙,繪製人名叫成宏中,這張圖紙開啟了鐵鞋標準化生產的序幕。

鐵鞋的故事還在繼續。

1973年,一次全國帶電作業比武中。當時的淄博供電所員工楊發福穿上鐵鞋登杆作業,他完成任務下杆後,其他省市那些使用三角板的隊員還未到杆頂,楊發福獲得了第一名,他腳上的那雙鐵鞋也引起了全國的關注。

1974年,國家水電部專門到淄博召開鑑定會,對鐵鞋的安全性、便利性、承載力進行試驗和鑑定,認為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發明,高效安全。自此「克京式鐵鞋」在全國一舉成名,全面推廣。從那年開始,鐵鞋也邁開了它從中國走向世界的腳步。直到今天,世界上無數電力、通訊、市政等行業的工人,仍然在藉助鐵鞋攀登高杆。

一晃59年過去了,世界上第一雙鐵鞋已被永久地保存在國網山東電力公司的檔案館裡,它的發明人張克京也已退休多年,但他的發明為世界登杆作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創新精神值得永遠銘記和傳承。(文/沙紅翠,原題《鐵鞋傳奇》)

淄博二三事綜合自「淄博晚報」,特此致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o2nyuG0BMH2_cNUgor49.html














興衰洪山礦

201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