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m……看了部包含成人內容的美食片

2020-06-18     第十放映室

原標題:emmm……看了部包含成人內容的美食片

事情是這樣的。

正當我為了找選題狂薅頭髮之際,無意間在騰訊視頻看到一個推薦:

「《亞洲食談》,HBO版《風味人間》。」

基於對HBO和《風味人間》的雙重信任,我好奇地打開了這部劇集。

不想一部「美食片」,片頭居然出現了預警:

「以下視頻包含成人內容,敬請觀眾酌情觀看。」

我一下就蒙了:

美食片怎麼出現成人內容?這也行?

看著看著不太對勁,不僅黃暴內容沒蹲到,畫風也不像是美食紀錄片的樣子。

不小心刷完三集後:

這哪是HBO版《風味人間》,明明是東南亞版《小森林》吶!

也就是說,它並不是紀錄片,而是以美食為主題的電影故事集。

豆瓣一搜,誒?沒有《亞洲食談》啊!

輸入英文原名Food Lore,才知道豆瓣譯成《點食成金》,無語子。

看看評價人數,就知道這是一部被海報和譯名耽誤的良心劇。

曲折的心路歷程,讓我有發現寶藏的快感。

該劇一共8集,每集1小時。

等於是8個亞洲國家——菲律賓、越南、印度尼西亞、印度、泰國、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用本土美食創作的電影命題作文。

除了東亞的日本和南亞的印度,幾可等同於東南亞人文風情展示。

點開導演資料頁,發現他們都是征戰過國際電影節的新銳導演。

比如丘金海,憑藉《我的魔法》成為新加坡首位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導演。

彭力·雲旦拿域安,是泰國新浪潮的推動者之一,歐洲三大節均被提名。

所以這部美食影集,光看畫面都是藝術電影級別的享受。

食物,充斥在生活的每個角落。

用其來寓意人生的酸甜苦辣、關係的親近隔閡,本來就再貼切不過。

所以,如果你只是帶著口舌之欲而來,很可能會像我一樣,最終被擊中心臟。

01 飢餓的記憶

第一集的故事發生在菲律賓。

想到菲律賓,你下意識會想到什麼?

對,菲傭。

涅維斯在首都馬尼拉的僱主家裡已經呆了十個年頭,她每年只在嘉年華這天回家一次。

在這個窮困閉塞的小島上,城裡人派頭的涅維斯每次回家都成了明星一般的存在。

因為她總會大包小包地,給每個親朋好友帶來遠方的好東西和新鮮玩意兒。

為了彌補常年不能陪伴的兒女,她給他們做城裡孩子才能吃到的食物。

但味蕾這東西,也有著窮富之別。

涅維斯給孩子做正宗的義大利面,結果他們嫌太酸,還是更喜歡小姨做的甜味意面。

給他們做羊肉湯嘗嘗鮮,但他們嫌羊肉味兒太難聞,不肯下口。

就像一開始涅維斯初到僱主家裡,老闆吃了她做的拿手菜,被咸到吐了出來。

涅維斯心裡很委屈,那可是自己的父親最喜歡吃的一道菜。

「先生,你的味蕾跟窮人不一樣。」

涅維斯的這句吐槽,不難讓人想到《寄生蟲》里最刺痛人的一個點:

窮人和富人身上的味道都不一樣。

不過,故事沒有走向階級矛盾。

僱主一家都很善良,尤其老闆自己也是窮人奮鬥過來的。

他作為一個享受美食的人,以一道花生醬牛肉燉菜為例,教涅維斯如何正確地烹飪食物。

生活富裕的人做菜,不會像窮苦人那樣放很多佐料提味、重鹽補充體力。

而是儘量讓食材原本的風味散發出來。

如果說老闆是她人生中的第二個美食老師,那么小島上開餐廳的費媽媽就是涅維斯第一個美食老師。

幼年喪母,十二歲就得照顧四個弟弟妹妹生活起居的涅維斯,從小對食物就有著十分飢餓的記憶。

爸爸出海捕魚,是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

每天想著如何填飽自己和弟妹的肚子,是涅維斯最重要的事。

有時候,她幫費媽媽賣木薯糕等點心,換取一點食物和錢。

從費媽媽這裡,她學會了如何用很少的食材將晚飯弄得好吃一點。

但是父親看了很生氣,有錢為什麼不用來買米?

直到他喝下去了那碗湯,神色才有了改變。

那或許是妻子離世後,他第一次吃過的有滋味的晚餐。

但隨即,父親的怒氣轉為了更深刻的悲哀:

「別奢望我給不了你的東西。」

伴隨著貧窮和飢餓的童年記憶,涅維斯一直以為食物只是用來填飽肚子的。

直到遇見了老闆一家,她才知道食物是可以用來享受的。

初次看見老闆家裡一整面牆都塞滿了各種食物和材料,涅維斯眼中噙淚。

那是食物體驗過於匱乏的自己,無法想像的。

但這種貧窮的心酸,後來轉為了她對豐富的渴望。

因為老闆告訴她:

可以渴望自己沒有的東西,只要努力去爭取就行。

食物牽引著一位貧窮的女性看到了更廣闊的天空。

所以最後即使以犧牲婚姻為代價,涅維斯還是走出了那片小島,她決定跟著僱主一家去從沒去過的香港度過兩年。

因為她心裡一直有一個願望:

開一家餐廳。

雖然一輩子為了喂飽五個孩子而葬身大海的父親,再也吃不到了。

02 愛情的滋味

第二集的故事發生在越南。

空姐和大廚的文藝調愛情,讓人仿佛誤入王家衛的電影。

空姐常在自家樓下的大排檔吃碗豆腐花,身後的大廚看便她吃豆腐花。

習慣於男人愛戀目光的美人,早對此有所察覺。

有天,他鼓起勇氣向她討要號碼。

高冷空姐以要工作婉言謝絕,一車看熱鬧的女孩向大廚放料:

四天後的晚上再來!

四天後,大廚帶著自己親手做的豆腐花,出現在了空姐家門口。

因著一碗豆腐花的緣分,兩人走到了一起。

相戀之後,大廚繼續發揮優勢,試圖抓住愛人的胃。

但他光是湯底就熬了6個小時所精心做出來的河粉,空姐卻沒有興趣。

不吃給我吃好不好!

大廚悶悶不樂。

「以後不要做什麼菜都放肉」,空姐嗔怪著解釋自己的不領情。

原來她是一個素食主義者。

還好,不是他廚藝不行,只是口味不同。

為此,大廚想到了一道菜,花朵火鍋。

湯底由蘿蔔和藕熬制而成,主料是品種不同的花。

聽起來就和仙女很搭。

他們相約在一艘漁船上做花朵火鍋。

從黃昏忙到夜晚。

大廚吃魚,空姐吃花。

此刻,愛情似乎伴隨著胃口的滿足,而達到了極致的和諧。

但當他們試圖交換食物時,卻被彼此拒絕。

大廚讓空姐嘗嘗自己的魚,空姐一口不吃。

空姐讓大廚嘗嘗自己的花,大廚吃後覺得又苦又黏,吃不習慣。

草系和肉系的隔閡,暴露無遺。

食物成為一種隱喻,胃口不同,象徵著兩人觀念上的不合。

在食慾與性慾的滿足後,兩人聊到了未來的打算。

常年飛來飛去、貌美但不再青春的空姐,想要找個人走進婚姻。

大廚單純而熱烈的愛情,只是她口中「走偏的路」。

那晚他問她,你找到新郎了嗎?

鏡頭突然拉遠,對話聲音消失。

我們無法得知兩人到底進行了怎樣的交談。

就像每個人的人生選擇,不能被簡單評判。

等到再見面,空姐就已經帶著結婚對象——機長,出現在了大廚的店裡。

愛之味,如食之味。

初識是那一碗豆腐花的簡單,目的純粹甜蜜也純粹;

相處是那一碗河粉的尷尬,開始發現彼此不同的地方;

磨合是花朵火鍋的複雜,遷就的愛意也無法彌合差異的裂縫;

失戀是河豚的毒素,分開的瞬間就像心臟驟停了一下。

而懷戀,則是回歸各自的生活後,看到年輕戀人送奶茶的平凡幸福,她也許想到了過去的自己。

03 天使的教學

第三集輪到印度尼西亞。

故事始於一座風景如畫的小島,某天有位穿著白裙的姐姐乘風破浪而來。

粼粼波光下,她甩著秀髮。

身姿婀娜有如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

像瑪蓮娜一樣,這位瑪利亞很快打破了小島的平靜,成為當地女人的公敵。

因為自從她的餐廳開張以來,島上的男人就不再回家吃晚飯。

還出現了不搭理老婆、整天魂不守舍的症狀。

即使是女主角 那勤懇踏實、感情和睦的老公也不例外。

在家從不吃辣的他,卻被瑪利亞餐廳的超辣茄子征服了味蕾。

當別的女人擰住男人耳朵往家拽,廚藝不精的拉蒂卻主動找到瑪利亞學習做飯。

當被問到丈夫喜歡吃什麼菜時,拉蒂一問三不知。

因為不管她做什麼,丈夫都只會說喜歡。

拉蒂知道丈夫並不喜歡吃自己做的飯,只是他不願意說出來。

看著瑪利亞做飯的拉蒂,開始明白自己和她差的不止是廚藝,更是女人味。

拜師過後,拉蒂把瑪利亞的烤茄子秘方,更重要的是她看起來很有魅力的言行舉止傳授給島上的姐妹。

隔天,男人們都圍在一起,吐槽自己的妻子舉止怪異。

比如晚餐做的都是烤茄子,而且都穿上了瑪利亞同款紅色內衣。

此舉不由得讓人想起一個成語——東施效顰。

女人們的努力並沒有贏回男人的心,於是她們成群結隊趕去瑪利亞餐廳,要將這個狐狸精趕出小島。

誰料,聽到自己的魅力吸引了島上所有男人,瑪利亞絲毫沒有愧色,而是開心地捂臉笑。

面對女人們的指責,瑪利亞正色道:

不要拿我當替罪羊。

如果我關掉餐廳,你的男人就會回家吃飯嗎?

你們的婚姻是不是存在問題?

有如聖母瑪利亞一樣,瑪利亞無私地將自己的秘方傳授給女人們。

對男人了如指掌的她,藉助三道茄子的做法,給她們的婚姻把脈支招。

在瑪利亞的教學下,拉蒂開始做出改變。

她認真打扮自己經營女性魅力,終於對丈夫吐露了對他外出吃飯的妒意,在他習慣性拿起手機的時候按下了他的手。

終於第一次認真地談論了橫亘在兩人之間的最大隱疾——婆婆。

一直以來,拉蒂都被強勢的婆婆嫌棄不是一個合格的妻子。

因為相比做飯不好吃,她更大的「問題」是,生不出孩子。

在認真的傾訴後,寡言木訥的丈夫方才吐露了內心的想法。

他為自己的母親表示抱歉,阻止妻子為生不出孩子而道歉。

他寬慰妻子,不必為了一個達不到的兒媳標準而苦惱。

在這次真正的交流之後,兩人平靜的婚姻生活終於有了久違的漣漪。

拉蒂滿含愛意做出來的晚餐,終於讓丈夫吃出了和平日不一樣的味道。

而茄子西施,辣妹子瑪利亞,頭髮甩甩,只留下了她那件紅色內衣。

她就像個下凡的天使,使命完成後便瀟洒離去。

第四集的印度講了一個貧窮女孩受僱照顧阿茲海默症老人,從一開始的恐懼逃避到後來結成忘年交的故事。

相比其他幾集,印度篇的飲食文化呈現得不夠抓人。

重心放到了印度女孩替父還債、替妹掙嫁妝、替未婚夫存錢反被拋棄的悲慘命運上。

第六集的新加坡,則是最為浪漫現代的篇章。

法國餐廳繼承人和新加坡大排檔二代,因為當地美食米暹結緣。

兩人關係的逐漸親密,也是來自街頭的新加坡美食文化和象徵高雅的法國美食文化的融合過程。

這段異國奇緣,結束於點到即止的喜歡,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清新雋永的結尾。

第七集的日本,則用日式飯糰來治癒三個同時陷入人生困境的人。

繪本作家在成名作之後,再也畫不出滿意的作品;

單身父親離婚後失去了女兒的親密,只好將她送去岳母家生活;

曾經冠絕擂台的拳擊手,老來雄風不再、債務纏身,準備以死換保,留給女兒。

奈美一輩子都在經營的美味飯糰,無意間見證了他們人生最單純、最甜蜜或最低落的階段。

又在列車故障的這天,與之意外相遇,給予他們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

個人最喜歡的是第六集的泰國和第八集的馬來西亞。

泰國篇,導演用《亞洲怪談》(同一班底給HBO拍攝的亞洲恐怖影集)套拍了一個片中片。

故事就發生在《亞洲怪談》的劇組日常。

對泰國飲食、民間傳統充滿文化震驚和文化偏見的白人演員,從來不吃劇組的伙食。

他不愛跟劇組的泰國人交往,每天只吃美國人愛吃的星巴克、漢堡、甜甜圈。

對異國文化的排斥,伴隨著他在劇組越來越暴躁失常的表現。

終於有一天,他把自己給吃吐了。

心地善良的泰國廚娘奧恩,給他熬制了一碗金瓜薑湯。

正是從這碗解乏提神的薑湯開始,白人扭轉了對泰國飲食以及對泰國的看法。

他開始融入劇組,接納泰國的習俗,拍戲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殺青後,他特意感謝了奧恩,還給她在獄中的丈夫買了一大袋禮物。

所以,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就會產生令人慰藉的感動。

至於奧恩的丈夫為什麼被抓,導演則諷刺了一把自己的國家。

第八集的馬來西亞篇,則很有港片的味道。

廚藝遠近聞名的小餐館廚師,以前是個爛賭的黑老大。

前妻在他後背砍上一刀,給他砍下一道生活的教訓。

從那以後,做菜開飯館成了他改過自新、重新為人的證明。

在前來學藝的奮鬥青年和堅守小天地的老大哥之間,展示了這個國家兩代人之間不同的人生觀。

小年輕點子多,上進求變,希望師傅把店開成連鎖,變得更大更美觀。

老大哥鑽研於做菜的手藝,確保每個來的顧客都能吃得滿意。

小年輕相信奮鬥,擁抱慾望,老大哥看透世故,追求安穩。

兩代人在一碗碗家常菜面前,互相交換看待世界的角度。

八個風格迥異的美食命題作文,質量有好有壞。

但絕大部分都做到了,以美食恰當地譬喻人生,指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當美食紀錄片越來越精緻,以各種手段挑逗你的食慾。

美食背後的人生況味、人的思考,或許還有更多採掘的空間。

推薦一部你的寶藏劇

[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l3DyHIBd4Bm1__YeJS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