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早行巴燕峽

2020-04-20     青海日報

秋染巴燕峽

上班的地方離家很遠,行車得走兩個多小時才能到達。每次上下班,必須要經過一個峽口,那就是湟水第一峽——巴燕峽。

以前上班騎摩托車,每天路經巴燕峽,雨打風吹走了十年。前幾年,孩子在西寧上高中,我便買了車,夫妻二人天天從鄉下跑到城裡,又從城裡跑到鄉下,記熟了巴燕峽的山山灣灣,草木流水,雖然落下了風濕關節的病痛,但也享受了巴燕峽的美,特別是早行之美。

巴燕峽的美,美在四季。

如果有早課,我需六時從家裡開車出發。冬日此時,是漆黑漆黑的,一直走到巴燕峽,天才蒙蒙亮,這時還看不清公路兩旁的山石,只是一些黛黑的山頭在峰迴路轉中起起伏伏,讓人很難辨別前方的路究竟通往何處。過不長時間,山頭漸漸清晰起來,能清楚地看到路旁一個又一個緩緩而過的樹木了。此時的山石草木皆無靈氣,冰凍的河水也靜悄悄的,沒有響聲,相當安靜。以前認為在寒冷的早晨逆風而行,會很艱難,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這時恰恰沒有風,只是十分冷。風一般是在下午吹的,往往會颳起連天的沙塵,瀰漫了整個峽口。

暮春三月,當西寧都換上綠裝,巴燕峽還毫無動靜,光禿禿的,一點也不急,不像春天來臨了的樣子。越往西邊,綠意越少,感覺一下子又回到了冬天似的。大自然真是奇妙,就二百里的路程,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別。這時候行車是最好的了,沒有雨雪的困擾,既安全又快速。

清明前後,雨雪漸漸地多起來了,河邊的柳絲兒也在雨雪中慢慢地亮了。河谷兩岸的田地都澆了水,播了種,天空中瀰漫著泥土味兒,空氣清新極了。行駛在路上,不時哼上幾個小曲兒,心情特別好。但這樣的好天氣往往會被綿綿雨雪所打斷——由於氣溫還低,細雨很快就會變成雪粒,而且很快就會結冰。車子碾著冰轍,吱吱呀呀地蝸行著,此時開車的我格外小心。要是遇上堵車,就只能耐心地等著,急不得的。但雨雪天也不總是與人作對的,更多時候饋贈給你的是迷人的美!驅車行進,雨貼著車窗,雪壓著車沿,細細的雪水在雨刷器的刮蹭下向兩邊移動。路邊車輪未到的地方堆著厚厚的雪,被濺起的雨水分割得七零八落……要是天氣連日不晴,春寒料峭,雨雪霏霏,公路兩旁的護欄上、電線上、樹枝上,以及河裡的石頭上全都結滿了冰凌,整個河谷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河水在冰雪上吟咽前行,畫出了一幅幅精美絕倫的水彩畫。車行其中,仿佛是在美麗的童話世界裡。有不少乘車者打開車窗,不顧危險拚命地拍照,把此刻路滑難行的艱難早已拋在九霄雲外了……

夏天的巴燕峽鬱鬱蔥蔥,公路在綠蔭中延伸,河灘邊的草地上,兩三頭牛兒甩著尾巴在吃草,莊稼地被一行行、一排排的樹木分割成了不規則的「井」字狀。村莊恬靜而舒適,像極了陶淵明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絕美桃花源。有不少釣魚愛好者開著車子專從城裡來垂釣,不論收穫,就圖個享受這樣難得的田園生活。還有不少攝影愛好者到峽口的「水磨石崖」來取景拍照。「水磨石崖」是巴燕峽湟水河道最狹窄之處,兩山對峙,怪石嶙峋,水流湍急,一個又一個突兀的大石把水流截成短促細小的急流,飛濺出雪白的水花來,嘩嘩地響著,一遍又一遍拍打著石縫,最終奪路而出……石縫間荊棘叢生,山崖上野鴿就巢,給人一種山高仰止、望而生畏的神秘感。這裡的公路拐彎最急,而且似「九曲迴腸」般連續不斷——這是事故高發地,駕車稍有不慎,便會發生事故,所以一定要小心謹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轉眼就到秋天了。有人認為青海「長冬無夏,春秋相連」,似乎也有點道理。還未到立秋,天氣就有些涼了。深秋是巴燕峽最美的季節。這時候開車早行,每天都享受著難得的大自然造化,不得不嘆服大自然的神奇瑰麗,美輪美奐。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追著西墜的月亮趕路,東邊山頭上的朝霞映在車鏡上,泛出一圈圈金黃橘紅的光來。河岸邊、地頭上露水很重,空氣清涼爽意,稍有一點點冷,使人不由自主地吟起陶淵明「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的詩句來。白露過後,霜已經下了,輕輕地凝結在草木上,田野仿佛披上了一層柔柔白白的紗,空里流霜,綿綿不絕,在朝霞的襯映下靜靜地等待著陽光的到來。初日東升,紅紅的日光在西山頭上一步步地下來,照到了河谷。「白紗」變成了晶瑩剔透的露珠兒,在草尖禾葉上化成了一縷縷水汽;有時候沒有霜,但村子裡晨霧靄靄,炊煙裊裊,極靜極美,一下地勾起行人的鄉愁……九九重陽,霜打的秋葉慢慢褪綠,發紅,最後變得越發地黃了,河谷是金黃的,田野是金黃的,山上不知名的灌木叢卻是紅紫的,山上山下,紅黃相映,描繪成一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國畫圖卷。放眼望去,天空極靜極藍,偶有一陣雁叫,划過寂寥長空,讓人不由地感覺到別一般清冷。

我就這樣每天行駛在從城市到鄉村的路上,感受著巴燕峽四季的美。北魏酈道元在《三峽》中寫道:「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記述了長江三峽雄偉險峻,描繪出三峽各具特色的四季風光,讀之朗朗上口,盪氣迴腸,如身臨其境。

我天天面對巴燕峽美景,不寫點什麼,總心有不甘。也許有人會說,一個巴燕峽,名不見經傳,最普通不過了。且不說與舉世聞名的三峽相比,就拿湟源縣內的藥水峽比,也是相形見絀,小巫見大巫,有什麼值得讚美的呢?——其實不然,說這話的人是沒有走過巴燕峽的,或者走了一兩次,往往只顧趕路,沒留意到它的美。只有像我這樣天天走過的人,才能感受到巴燕峽的美。

【夜讀】童年趣事

【夜讀】茶卡:高處一片青鹽世界

文/李成明

刊發於2020年4月17日《青海日報》第12版

責編/亞君

監製/胡芝蓉 總監製/劉蓉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bqik3EBrZ4kL1Vike4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