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仙桃農村的這對盲人夫妻,把日子過成了村裡的「樣板」

2019-12-19     仙桃日報

不能視物的盲人

能不能進行正常的社會生活?
答:能

那一對生活在農村的盲人夫妻

能不能笑對生活的磨難?

來自趙灣村的這對盲人夫妻

來告訴你答案吧~

視頻加載中...


一遍、兩遍、三遍……晚飯後收拾灶台,摁著抹布來回擦了六七遍,馬訪枝才罷手。聽見我們的讚嘆聲,趙大芳笑著說,「我們倆看不見,但多擦幾遍肯定更乾淨!」

  冬天的水,冰冷刺骨。洗碗、刷鍋、抹桌子、擦灶台、掃地……馬訪枝做完這些,手指已泛紅,廚房裡一如往常地整潔、乾淨。

  「生活真有條理!」和我們一樣,幾乎每一個陌生人走進這對盲人夫婦家中,都感到不可思議,但對於剅河鎮趙灣村的鄉親們來說,他們早就習慣了把趙大芳家當「樣板」。

雙雙失明,他家比明眼人的家還「亮堂」

  屋後的菜地里,白菜、蘿蔔、菜薹橫成行、豎成線,蔥鬱、水靈。趙大芳、馬訪枝一人摘菜,一人裝籃,嫻熟的手法像正常人一樣。

  「你們問我菜咋種得這麼齊整?」趙大芳夫婦一臉得意,現場演示,道出其中竅門:栽菜苗時拿根棍子當標尺,橫豎一比劃,沿著棍子栽,想不齊都難


  提著一顆大白菜,夫妻倆回屋。只見兩人幹活默契、熟絡,行動自如,走路完全不用拐杖,好像腦子裡印了一幅地圖,腳上還裝著探路儀。

  馬訪枝大步走進廚房,理菜、切菜、洗菜,從櫥櫃里摸出油罐子、調料盒,一盤土豆絲切得又細又勻。

  趙大芳則在樓梯下摸出一把掃帚,從房間裡一路掃到大門口,手腳麻利,地面乾淨。趙大芳說,雖然看不到掃得干不幹浄,多揮幾把,肯定不會髒。

  吃完晩飯,串門的鄉親來了。大伙兒都覺得趙大芳家乾淨,加上夫妻倆性格開朗,尤其是趙大芳能說會道,經常把一灣子人講得歡天喜地,每天有人過來「打卡」。

  「他幹活很有頭腦,我們確實佩服!」鄰居趙德海和鄉親們爭著比划著講夫婦倆種田、挖藕、扎掃帚的細節,村灣里笑聲連綿。

  「他家比明眼人的家還乾淨,我就喜歡來玩!」舒珍元婆婆引著我們看——堂屋四方桌、小方凳擺得井井有條,臥室床上被子疊得方方正正,樓梯間冰箱格子裡潔白如新……

  在趙大芳家轉一圈,找不到一樣高檔家具,床、柜子已經很舊了,但沒有一件東西是隨意擺放的,每件家具、每個物什都擺在應該擺的地方,連柴禾也碼得整整齊齊。

  「手摸腳探就是我們的『眼睛』,我們習慣了把東西放在自己記得的地方,再說家裡收拾好了,方便舒服的是自己!」趙大芳揚起臉,笑了。


挑土砍樹,四年奮鬥圓了樓房夢

  趙大芳今年61歲,馬訪枝52歲。他倆都是4歲時患病失明的。

  34年前的春天,好心人撮合,馬訪枝從毛嘴鎮珠磯村嫁到了趙灣村。

  在鄉村,一對盲人夫婦的日子有多少困難?正常人無法想像。他們生了4個孩子,僅養大了兩個女兒。

  早些年,他倆帶著孩子們住著一間破屋,用馬訪枝的話說,「外面下大雨,屋裡就下小雨,用盆子接地忙不停。」

  趙大芳、馬訪枝做夢都想建新屋,尤其是鄉親們都搬出了老灣子,他們越發心急,「我們不能比別人差得太遠。」

  為了攢錢,他們求人種稻穀,摸索著種菜、挖藕,從牙縫裡把低保金省出來,想盡了辦法。

 2008年夏天,趙大芳、馬訪枝開始挑土打地基。白天太熱了,等到太陽一下去 ,他倆就摸索著幹活,一人挖土取土,一人肩挑背馱,從月亮初升干到東方破曉。

  地基打完,因手頭拮据,一家人的新房夢只得擱淺。直到大女兒打工賺了點錢,加上家裡微薄的積蓄,2009年新房第二次動工。

  聽到木匠師傅催木料,趙大芳沒有錢買,想起老房子後面自己種的樹。天黑後,他提著蔑刀去砍樹。

  第二天,看著工地上22根碗口粗的樹,師傅們簡直不敢相信。「好多人問我是怎麼做到的,我把樹幹的一面砍深些,口子砍大些,再摸到另一邊少砍點,口子砍淺些。感覺差不多了,用力一推,樹放倒了,也不會砸到自己。」

  很快,新房上樑又缺木料,趙大芳搬起鋸子,爬到老房子的屋頂,鋸下一塊又重又長的木方扛過來,再一次讓大家咂舌。

  2011年建第二層,2012年裝修……歷經4年,建一建,停一停,趙家的兩層樓終於落成。


日子好了,過去的苦不用放心裡

  在新樓房裡,趙大芳、馬訪枝迎來了嶄新的生活。小女兒招了上門女婿,添了孫子。

  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隨著國家脫貧攻堅戰打響,夫婦倆沐浴精準扶貧的春風,一項項幫扶政策為他們的晚年生活添了保障——如今,他們一年能領到的低保、殘疾補貼、計生補貼加起來有1萬多元。

  幫扶幹部經常上門看望,總是記掛著他倆的冷暖,春耕時送化肥,逢年過節拎來米油、皮鹹蛋、月餅等。

  趙灣村被列為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流經趙大芳、馬訪枝門前的改道河疏挖通暢,沿岸種上了桂花、垂柳、女貞等花木。

  「門前屋後越來越漂亮,村裡有了蝦稻基地,建了幸福食堂……我們雖然看不見,但是每天聽隔壁左右講,村裡的好事都曉得!」趙大芳、馬訪枝以自己的方式感知著美麗鄉村的蝶變,也積極地發揮一份力量。

  前不久,垃圾分類進村,夫婦二人也學起來——他們專門準備了一個大紅桶,把菜幫子、蘿蔔皮、萵苣皮等收集起來堆到田裡漚肥。

  在家裡,夫婦倆收拾得更花心思。因為村支部書記趙德武、婦女主任舒早紅經常帶鄉親們來他家「參觀」,鼓勵大家照著做。

  一盤炒白菜,一碗煨蘿蔔,趙大芳、馬訪枝邊吃邊聊,津津有味。講起過去的苦,他倆像在說笑話,不時嘣出爽朗的「呵呵」聲,「政府對咱好,日子好過了,過去的苦再也不用放在心裡啦!」

文/記者 尹立群 張鈺 胡純波

圖、視頻/記者 鄧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beSHW8BMH2_cNUgiuP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