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蒸熟的米皮卷餡料的吃法,通行於嶺南一帶。
廣西人做的是「捲筒粉」。拿竹刀三四秒就撩出張米皮,丟兩勺肉末木耳辣椒醬一卷,再配一碗蔥花肉末湯,是平凡的早餐選擇;
捲筒粉,流行於防城、百色甚至越南
圖源@南寧吃吃吃
閩西客家人做的是「簸箕粄」。陳米磨漿蒸熟做皮,香菇、豬肉、豆角、包菜、茄子、筍乾提前炒好做餡,裹成捲兒澆紅蔥油吊出靈魂才是關鍵。
簸箕粄,流行於龍岩
圖源水印
米製品同樣是廣東早餐界的半壁江山:粿條、粿汁、河粉、陳村粉,但廣東人最熱愛的米製品大概是腸粉。
很少有廣東人能抗拒腸粉
1
腸粉是廣東人的鄉愁
包子油條燒賣是邊走邊吃的快餐,而去茶樓一盅兩件,明顯不是老闆希望看到的選擇。於是要上班更要養生的廣東人大多走進了霧氣瀰漫的腸粉店。
腸粉店的霧氣就是廣東人的煙火氣。等一條現做的腸粉,要一碗艇仔粥或燉湯,鹹淡中和,恰到好處。
汕頭梅園腸粉。
廣東人甚至為腸粉編造了
乾隆下江南時為它改名的故事
廣東地區最常見的腸粉,可以稱為「抽屜腸粉」。
大米提前磨漿,倒進「鐵質抽屜」,晃動兩下搖勻蒸製;再根據食客要求撒入肉末等餡料一同蒸熟。澆上醬油等調料,米香、油香、豉香輕鬆就能擊穿廣東人的心理防線。
抽屜腸粉
雖然腸粉一筷子拆穿,只有米皮、餡料、醬汁三部分。但正如江蘇的面一樣,廣東人對腸粉擁有無限的熱愛與想像力。
地域上分為廣式、潮式及各種小派別;餡料上可以有豬肉牛肉雞蛋、生蚝蝦仁甚至什麼都不加;醬汁可以是豉汁、花生醬、沙茶醬也可以是各式樣的自製滷汁高湯……
從市井流行米皮皺巴巴的寒酸豬肉腸粉、蝦米腸粉到茶樓里端上來用菜心點綴的精緻蝦仁腸粉,腸粉豐儉由人。
工工整整的腸粉
腸粉生命其實不到百年,根本沒有正宗一詞。平整的更順滑,有褶皺的可以更好地吸收醬汁。
吃腸粉甚至不需要固定時間,隨時可以出現在早中晚。但有一條鐵律:趁熱吃。米皮冷掉或者再加熱的後果是災難性的,筷子一夾就會變得稀爛。
所以腸粉可以在店裡坐著吃也可以打包回家吃,但在廣東絕對見不到邊走邊吃的。在廣東媽媽眼裡,早餐吃得急是犯了養生大忌。
腸粉+粥,最常見的搭配
這應該是港式腸粉了
廣東眾多粵菜小吃,腸粉家常但也難複製。
以前我們寫過從順德家裡帶智能電飯煲來杭州煮粥的阿輝,來了杭州再沒提過腸粉的事。
相比炒河粉,腸粉罕有見到,有也是在人均近百的粵菜館,失去了吃腸粉的意義。
腸粉就是要現做現吃,開放式廚房那種
2
廣式腸粉VS潮汕腸粉
廣東大地上腸粉眾多,但以廣州和潮汕為代表的腸粉,才真正有資格參加華山論劍。
廣府人和潮汕人好像雙子星,一碰見就毀滅:粵菜和潮汕菜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系,廣式腸粉和潮汕腸粉也形同陌路。
當廣州人說起潮汕腸粉時,心裡大機率都在想潮汕佬做的憑什麼能稱為腸粉。「潮汕腸粉挺肥膩的,嗯應該說挺特別,都能包。」並順手加上微笑的表情。
廣式腸粉
而潮汕人說起廣式腸粉時,則會不屑地用單線條形容。「都是醬油味,用頭抽醬油也不行啊。」
潮汕腸粉
腸粉最早發明於粵西的羅定縣,一直傳到廣州西關和潮汕。簡單的磨米漿、蒸米皮、做腸粉也變化出不同花樣。
廣州人要吃米香味。大多廣州人小時候的記憶,不過是一條極簡單的「齋腸」。齋是吃齋念佛的那個齋,什麼餡料都不加,米皮爽滑,醬料鮮香,簡單而美好。
傳統的腸粉還要用石磨磨米漿
為了米皮爽滑,廣式腸粉愛在製作工藝上變花樣。現在最流行的是「抽屜拉腸」,其實老廣州記憶里的是「窩籃拉腸」和「布拉腸」。
「窩籃拉腸」,把米漿倒在「窩籃」上蒸製,水分會從扁平的竹編籃里蒸騰出來,米皮輕薄,米香會更加濃郁。
窩籃拉腸,圖源@廣州吃貨研究所
而「布拉腸」,則是把充滿孔洞的布作為盛器,米皮白皙細膩,蒸熟後用刮刀颳起。
布拉腸
現在配料較之以前豐富,卻依然不能喧賓奪主。傳統些的人,連腸粉攤雞蛋都不能容忍——濃郁油香和豉香回味下不能掩蓋的米香,才是廣式腸粉的靈魂所在。
而潮汕腸粉的做法大抵相同,都是抽屜腸粉,都愛用蒜頭油、菜脯。
潮汕人則繼承了客家小吃一貫的特性,小小一碟腸粉里也能包羅萬象,一碟腸粉即是一疊小宇宙。尤其是靠海吃海的汕頭人,最愛在腸粉里加入蚝仔和鮮蝦。
汕頭腸粉
但醬汁才是潮汕腸粉真正的靈魂,層次極為豐富。
潮汕人自己內部也有頗多理解,甚至每個店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有的用花生醬、沙茶醬調出濃香,有的用鵝的滷水湯汁,也有用油蔥和肉末提升醬汁的油葷氣。
潮州比較常見的沙茶醬和花生醬調汁,汕頭偏愛醬油和鹵湯,揭陽則是骨湯和滷汁。
最後要是再撒上一小把芫須和菜脯,講究的還要炸一炸菜脯做油,那就更香。
炸菜脯油,還有紅蔥油,炸完都很香,能極大提亮腸粉
3
廣東哪裡的腸粉最好吃?
在北方人看來,廣東的腸粉不過是軟綿綿的一坨澆上醬汁。但廣東人是對自家腸粉有很深的自豪感。
豐順丨捆粄
捆粄,和簸箕粄做法差不多
千里迢迢來到粵西北的客家人,把對春卷的思念寄託給捆粄。如果把米皮換成春餅皮,你會驚訝地發現豐順捆粄和北方人常吃的春卷別無二致。
和很多客家小吃一樣,捆粄餡料必須要實在且豐富:豆乾、鹹菜、香芋、韭菜、蘿蔔、瘦肉、豆角、鮮筍、蘿蔔乾……
先炒好餡料,再蒸粄皮,然後用包春卷的方式把餡料包起來,可以淋醬汁也可以不淋。
湛江丨豬腸粉
湛江人的豬腸粉,是沒有餡兒的,更像是一道菜。
米皮蒸得很薄,同心圓般捲起數層。咸甜醬、米酒醋、香油等打底,撒上蒜米和芝麻,主打的就是一個香字。還有升級版的啫啫粉,就是把素的豬腸粉以煲仔的方式烹飪,也是湛江人的創意。
廣州丨炸兩
炸兩,一種把腸粉和油炸鬼(油條)混合而產生的小吃。
據說是當時店家能讓窮人同時吃到兩種早餐而創新的,但有人強烈反對炸兩的口感,認為它破壞了燒賣的名氣:油條浸了湯軟軟爛爛,真不如再要一根酥脆的油條。
普寧丨腸粉
普寧,那個以豆醬獨步潮汕調料江湖的地方。
當地人對調味有著濃烈的興趣。腸粉的醬汁——該叫湯汁,調製成羹狀,淋得特別多,甚至可以拿勺子舀起來喝。常常有人腸粉沒吃完,湯先喝完了。
作者:24季私享家
來源公眾號:24季私享家(fanmei-1)
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