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髮,是媽媽們在產後的普遍困擾。產後脫髮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該怎麼辦呢?產後脫髮的媽媽請舉手!為什麼?怎麼辦?都在這篇文章里!
產後脫髮現象正常
大約有50%的媽媽會有產後脫髮的現象。產後脫髮是指女性在生產之後頭髮異常脫落,發生在分娩完1-2個月後,尤其在3-4個月後顯著,一般持續到哺乳期結束。產後脫髮的特徵是自髮際線處脫髮,使前髮際線後退或界線不清,整體頭部的頭髮變稀,醫學上稱這種現象為「產後靜止期脫髮」。靜止期後,毛囊看似萎縮了,實際殘留的幹細胞又會造出一個新的毛囊來,一切從頭開始。所以產後大量脫髮是常見的,不必擔心。孕婦產後約有35%~40%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脫髮。事實上,產後掉發是屬於典型的「暫時性休止期禿髮」,頭髮會有4~6個月的時間會大量的掉落。一般在產後6~9個月會自行恢復,不需要特殊治療。
為什麼產後會掉頭髮?
精神緊張
產前焦慮的影響,產後由於身體變化帶來的敏感,尤其是剛生完那一陣突然多了一個小寶寶,擔心自己照顧不好,擔心月子期間婆媳關係不好,擔心自己產後身材走樣......這段時間往往都會容易瞎想,容易焦慮、精神緊張。
營養跟不上
懷孕的時候都會補充很多的營養,可是等到寶寶生下來的時候,有些媽媽一下子放鬆了,有些甚至擔心變胖就不在注意營養的攝入,這也是造成脫髮的一個重要原因。
產後激素的變化
女人在懷孕期間身體里的雌性激素會迅速增多,此時頭皮達到了生命中最健康的階段,這期間的頭髮生命期被延長。當孩子出生以後,雌性激素將會減少,頭髮就慢慢走下坡路。當產婦身體里的激素恢復到產前正常水平時,那些孕期旺盛的頭髮開始衰退,與此同時,新的頭髮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填補缺口。這樣就形成了新舊交替連續不上的情況,導致脫髮的出現。
月子陋習
現在還有些家庭是傳統觀念,認為產婦未出月子,不能洗頭也不能梳頭髮,這導致頭皮油脂分泌物堆積細菌滋生,影響頭皮血液循環,繼而產生頭皮炎症,加速了頭髮脫落。
做到這三點拯救脫髮!
在正常情況下,只要在飲食、起居、護理等方面注意好,產後脫髮是可以緩解的。這些護髮細節,不知道產後的你注意到了沒。
1.注意清潔方法
生完孩子後,最怕的事情大概就是洗頭了,每次洗頭一抓一大把頭髮。常常感覺自己像得了絕症。這種情況下建議1-3天洗一次(視頭皮油膩程度而定),洗髮時要力度溫和,並用不含矽油的洗髮水。洗頭時水溫不能超過40℃。洗頭後可以用點護髮素或發膜滋養一下頭髮。
2.正確吹乾頭髮
洗髮後最好的方法是讓頭髮自然風乾。著急的話也避免不了使用吹乾機,但不要調到最熱的溫度,吹到半干(不滴水)就好。電吹風與頭髮應保持20厘米的距離,最好是冷熱風交替,這樣能避免頭髮受到熱傷害。如果用熱風吹得過於干,會使頭髮所含的水分降低,令髮絲變得粗糙、乾燥、易斷。
3.養成護髮好習慣
梳頭也是一門學問,正確的方法應該先由發尾開始,先將發尾糾結的頭髮梳開,再由髮根向發尾梳理,這樣可以防止頭髮因外傷而發叉、斷裂。為了梳理方便和避免扯掉過多的未脫落的頭髮,洗髮時應在淋浴下順著頭髮的生長方向輕輕梳洗,不要全部攏到前面或由枕後向前額用力搓洗。濕發時不要用梳子拉扯,等頭髮完全乾透再紮起來。平時可以用指腹輕輕地按摩頭皮,這樣能促進頭髮的生長以及腦部的血液循環。每天用清潔的木梳梳頭100下,也是一種不錯的按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