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電影應該怎麼拍?看看《侏羅紀世界》就知道了

2020-04-06     維賽迪

近年來,打著「情懷」 招牌的電影、動畫、遊戲新作等幾乎隨處可見,通過喚起大部分人對經典的美好回憶,並以此作為噱頭與賣點,讓一些人為自己的童年買單,從商業角度來看,也算是一種營銷手段。

2019的《獅子王》也是一部情懷電影

不過,賣情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不少作品因為強行與情懷綁定,又或者不顧作品質量單純就是套情懷,結果弄巧成拙。

但目前市面上依然有很多非常成功的「情懷」例子,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侏羅紀世界》這部電影。

《侏羅紀世界》


公園與世界

一般來說,一部作品倘若要賣情懷,至少需要符合兩個基礎條件。

第一,新作與情懷作相隔的時間必須要久遠。

情懷的形成是非常需要經過時間磨礪的,倘若新作與情懷作間隔時間太短,那前者對後者的一些賣情懷的點只能說是致敬,與情懷二字是完全搭不上邊的。

《葉問4》也有情懷元素,但起碼都是10年

原因很簡單,時間太短,情懷作的主要受眾群體年齡並沒有太大變化,孩子還是孩子,少年還是少年,青年還是青年,同年齡階段的群體很少會「往回看」,更多是「向前走」,然而他們不回頭看的話,你這情懷就無從談起了。

只有經過了一定的時間,受眾群體的跨越了原來的年齡階段,新作才能發揮引起他們回顧過往美好回憶的作用,而情懷作本身也自然會在這段回憶之中,這樣才能形成到效果。

10年,讓孩子變少年,少年變青年

因此,但凡是市面上賣情懷的新作,一般都與情懷作至少相隔10年以上,畢竟人生有多少個10年,以這個數字來當作衡量情懷的標準時間還是相當合適的。

《侏羅紀世界》本身於2015年上映,賣的情懷作是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兩者相隔22年,從時間上來說,情懷效果其實要比漫威宇宙更強(但可惜IP強度方面則是漫威更優勝)

《侏羅紀公園》

第二,情懷作必須擁有很強的影響力以及受眾面。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倘若你要賣的情懷作知名度並不高,那就說明其受眾群體數量很少,受眾群體數量少說明當初這個情懷作本身就有一定的問題(或質量不夠好,或偏離了系列主題等)

賣一部沒人氣作品的情懷,承接的情懷作本身還有一定問題,這顯然是一單虧本買賣。

《侏羅紀公園3》顯然遠不如首部,因此賣情懷也不挑它

當初《侏羅紀公園》的上映引爆了全球觀眾的觀影熱情,大部分人第一次在銀幕上見到這些曾經的地球霸主,並被當時的電影CG技術所折服,最終《侏羅紀公園》全球奪得了9億多美元,成為當時的影史票房冠軍。

以影響力以及受眾面而論,《侏羅紀》無疑也是屬於最頂級的那一列。

1993年的9億美元票房

當然,儘管《侏羅紀世界》在這兩個賣情懷的基礎要點上可以說是遠遠超過了標準線,但要成為一部真正的情懷大作,自然還需要更多的條件。

情懷點

要想拍好情懷大作,首要的關鍵是必須知道在觀眾心裡,哪個角色或情節才是他們最關注的點。

畢竟像《獅子王》這種整部片子都是情懷的是少數,大多數情懷作裡面往往也是有很多非關鍵點的地方,倘若製作方誤以為這些是情懷點然後把它們搬出來,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會讓其他本來該是情懷點的地方顯得黯然無光。

《獅子王》是復刻動畫的

這方面,在2019年上映的《X戰警》系列最終章《黑鳳凰》就是個典型的反面例子。

《X戰警》系列最大的情懷點是什麼?答案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是金剛狼以及老年版的X教授、萬磁王甚至是暴風女、鐳射眼、琴等人。

X戰警最大情懷點明顯是金剛狼

但在《黑鳳凰》里,金剛狼沒有出場,X教授跟萬磁王都是年輕版,暴風女、鐳射眼跟琴的演員還都是新人。

情懷點抓不准卻又要打情懷牌,除非本身質量很好,否則可以說這部電影還沒上映就輸一半了。

一美法鯊是很好的演員,但還不足以形成情懷

《侏羅紀公園》的最大情懷點,或者說最讓觀眾記住的,不是格蘭特博士等幾個科學家,也不是那兩個愛冒險的孩子,而是霸王龍。

雷克斯·霸王龍

在《侏羅紀世界》里,22年前的霸王龍依然活躍在主題公園內,雖然戲份不多,但最後卻成為擊倒大BOSS暴虐龍的主要戰力,對於老粉絲來說,不但能看到當年的霸王龍再次在銀幕登場,還能看到它的出彩表現,這可以說是一波情懷絕殺

劇情上跟22年前的霸王龍是同一隻

對情懷點把控精準,這是《侏羅紀世界》成功的關鍵之一。

創新

隨著時代的變化,影院裡的主力觀影人群也不再是22年前觀看《侏羅紀公園》的那一批年輕人,而是新一代的觀眾,他們才是電影票房的主力軍。

但作為生活在新世紀信息時代的青少年們,見識過的東西跟90年代可不能同日而語,且他們對這部恐龍電影也沒有什麼情懷可言。

新一代觀眾

因此,對《侏羅紀世界》而言,最關鍵的是如何將情懷與創新互相結合,來讓影片達到老粉滿意之餘又能吸納新粉的效果,而製作方最後給出的答卷也讓人相當滿意。

與時俱進的笑點

首先,《侏羅紀世界》劇情是接壤22年前的《侏羅紀公園》(現實時間線與電影時間線一致)但故事是完全獨立的,《公園》里的所有主要角色,除了霸王龍外都沒有出現。

故事是獨立的

這是一個相當明智的做法,因為霸王龍作為最大的情懷點是必須保留的,而其餘諸如科學家,孩子等等的人物,雖說多留一個是增添一分情懷,但從電影的角度來看,讓他們登場反而會使得劇情不得不再與22年前的《侏羅紀公園》緊緊綁定在一起。

《公園》講述的,是恐龍主題公園建成之前的故事,《世界》講述的,是恐龍主題公園建成之後的故事,總不能夠公園都建起來了,還把建成之前的情節拿出來老調重彈吧?

畢竟故事不獨立,那就代表新觀眾們很可能會看不懂,新觀眾們進影院之前也不會想去補22年前的老電影。

角色也是全新的

只把最大的情懷點保留,其餘的為了保持電影的獨立性能刪即刪,以便讓即使沒有看過前作的新觀眾也不會出現看不明白的情況,從《侏羅紀世界》最後的觀眾口碑以及票房走勢來看,顯然這一步也走的非常成功。

《侏羅紀世界》在天朝也有14億多的高票房


核心

對於賣情懷的新作來說,把控好系列的主題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每一個電影系列,都有其主題核心,比如《速度與激情》系列的核心就是「速度」(即飆車等)《蜘蛛俠》系列是「紐約市民的好鄰居」以及「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等等。

蜘蛛俠的主題核心

《侏羅紀》系列的主題核心是什麼?想必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恐龍啊。

的確,恐龍是《侏羅紀》系列的立身之本,也是其中的核心,但要將這個主題拍得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侏羅紀》的主題是恐龍們

老版的《侏羅紀公園》三部曲中,越到後面可以發現,電影的核心從恐龍逐漸轉變成人類,特別是第三部,棘背龍跟霸王龍完全就是「工具人」,故事就是主角團怎麼去救人,你將棘背龍換成任何一個巨大的怪物都不會對整個劇情有任何影響。

這也是老版三部曲口碑與票房都每況愈下的原因之一。

《侏羅紀3》不管是影評人還是觀眾的分數都極低


試想想,倘若《侏羅紀世界》的製作方按照老三部曲最後的定向,將主題從恐龍轉為人類,那這部電影則極有可能會把當年《侏羅紀公園》的兩個孩子找回來,以他們為主視角打一波當年的少年已經長大成人的情懷牌,而恐龍們又再次變成配角。

但倘若真這麼做了,效果絕對不會好到哪裡去。

畢竟這類電影,觀眾最愛看的自然還是各種怪獸,要看以人類為主角視線的影片簡直多不勝數,真要看的話觀眾又何必要選擇這種怪獸電影呢?

情懷電影應該怎麼拍?看看《侏羅紀世界》就知道了

《侏羅紀公園》的兩個孩子

所幸的是,《侏羅紀世界》保留的是當初《侏羅紀公園》的主題,因此在這部電影里,所有恐龍都大放異彩。

霸王龍自不必說,影片的大BOSS暴虐龍雖然是人為造出的怪物,但本身因為植入了眾多生物的基因,使得不但戰鬥力強大,本身甚至還有戲耍防衛軍於股掌之中的智商。

暴虐龍會偽裝自己

四隻迅猛龍雖然是由男主從小馴養,但依然具有很強的野性與獨立性,儘管最後選擇協助男主,但完全不會給人一種附屬品的樣子,更多是傾向一種合作的感覺

迅猛龍的野性

甚至連戲份不多的滄龍,在最後的BOSS戰也當了一回全場最佳。

滄龍的全場最佳

準確地保留著系列的核心,並對其進行全新的設計,使得老舊的主題也能煥發出新的光彩,這也是《侏羅紀世界》能成功的一大要素。


自身質量過硬+有情懷加成的結果,就是《侏羅紀世界》上映後在全球斬獲16.7億美元的成績,進入了影史票房榜前十的俱樂部。

《侏羅紀世界》票房影史第六

從表現上看可以說是無可挑剔,從中也可以看出,情懷牌只要打得好,其潛力的確是非常巨大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BW1UXEBfwtFQPkdX5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