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一下,你有沒有在某個時段,心裡突然就產生一種空虛感,好像熱鬧過後,突然回歸平靜般的不知所措?
或者習慣一個人生活的你,不知道聽著一首什麼歌曲,看到街上的行人結伴同行、盈盈笑語,這種空虛感就突然被激發出來?
其實所謂空虛,就是指百無聊賴、閒散寂寞的消極心態,就是我們常說的「沒勁」,突然心理得不到充實的表現。
當自我失去某些精神支柱或者社會價值多元化導致人們無所適從時,或者感到個人價值被抹殺時,就會很容易出現這種空虛的不良心理。
心裡空虛,一旦成為常態,就會導致個體不思進取,缺失人生的奮鬥目標,很難品嘗到奮鬥的樂趣和成功後的快樂。
這種情況下,他們無所事事或者不願做事,感到生活無聊,又不想去行動改變,心靈空乏虛無、寂寞難忍。
有時為了彌補這種空虛感,空虛者就會尋求刺激,比如通過抽煙、喝酒、賭博,甚至鬧情緒等行為去排遣時間,擺脫心理寂寞。
嚴重的情況下,空虛者還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般來說,人們通常會因為兩種情況而感到空虛:
第一,物質條件優越,沒有生活憂慮。
此類人習慣了滿足與享受,看不到或者懶得思考人生意義所在,沒有也不想有積極的生活目的,從而整天安逸奢靡、無所事事、空虛度日。
第二,人生目標不切實際,遭到現實打擊。
有的人心比天高,目標不切實際卻又不屑追求,當目標無法實現時,就會感到受挫,心靈立刻感到虛無空蕩,一蹶不振。
這種空虛心理,持續下去,就會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
所以當你意識到自己經常感到空虛時,一定要加以注意,然後採取辦法去矯正。
這裡提供7個比較有用的方法,或許可以讓你擺脫空虛,變得積極起來。
社會既有積極的方面,又有消極的方面,要看當下的發展方向,不能以偏概全,只看到消極面,而不求上進、萎靡不振。
現在很多人單憑工資確實很難買得起房子,你覺得買房子這個目標實現不了,人生就沒有意義。但你接受這個現實,並不代表就要敷衍這個現實。
問題一直都存在,你怎麼解決問題,才是創造人生意義的行為。
所以,要接受現實、正視現實,並勇於改造現實。
有志向才會有追求和拼搏,才會體驗到拼搏的樂趣和成就感,才會珍惜時間。
但是要注意志向的現實性:志向太低了無需努力,也不會去努力;志向太高了難以奮鬥,也無從奮鬥,到頭來仍然是沒有努力和奮鬥,空虛度日。
所以志向一定要與自身的實際能力相符合。
因為懶散,不想有所追求,無所事事或不願事事,就會胡思亂想、尋求消極刺激,心理自然會感覺空虛。
因此要在生活中消除不切實際的幻想,逐漸養成勤勞習慣,從行動中獲得樂趣,心靈才會充實而不空虛。
嘗試培養一些有意義的興趣愛好,或者做一些能夠發揮自己價值的事情,不用要求自己一下子就能夠做到極致,從小處入手,獲得正面的回饋,你也會因此擁有更大的動力繼續行動下去。
無論如何,讓自己動起來,總比「混吃等死」更好。
通過磨鍊意志,提高自己戰勝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把握自己命運的能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確對待失誤和挫折,在逆境中鍛鍊成長。
失敗很正常,只要你能夠總結經驗,從失敗中挖掘出新的機會,你就能夠找到繼續前進的理由。
每個人都會經歷過失敗,怎麼從失敗中站起來,我們才能夠面對這個世界的紛紛擾擾。
讀書能使空虛者從中獲得智慧、汲取力量,空虛的心靈不斷得到充實,擺脫狹隘經驗的束縛,從而讓自己的情緒保持正向、積極、高漲、飽滿的狀態。
想一想,你有什麼需要提高的地方?然後朝著這方面去選擇相關書目閱讀,儘量從中更新的認知思維,再通過不斷鍛鍊,獲得相關的能力。
有能力者,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中發光發熱。沒有能力,你唉聲嘆氣再多,對自己也無補於事的。
與人交往,不僅僅是用來打發時間,擺脫孤獨。有時不同的人,會給予你人生不同的啟示,大家相互激勵、相互幫助,你的心靈就會得到薰陶和充實。
彈藥注意的是,你的交往對象,不能也是那種消極、空虛的人,否則你們大家」氣味相投「,反而會滋長這種負面的心理狀態。
跟一些積極的人、厲害的人相處,你會明白到,那些厲害的人是如何對待自己,如何提升自己的。
他們會帶領你走出現在的空虛心理,讓你看到自己人生的充實願景。
空虛的人,都喜歡躲在家裡,哪裡不去,什麼也不做。也是這樣,這種空虛的心理,就會變得越加嚴重。
所以,一定要勇於走到社會當中,參與社會實踐。在社會交往中,拓展自己的眼界,開拓自己的思維,以此充實自己。
當你看到這個世界如何豐富多彩,你怎麼從中建立自己的價值,找到自己立身處世的領域呢?
朝著這個方向去培養自己,練就一技之長,你自然就會找到生活的意義。
所以不要怠慢自己,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當你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留下很多遺憾時,卻發現自己沒有時間去實現,你會不會感到後悔呢?
選擇權在你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