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今天會來,TA今天不會來,TA今天會來……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步入收尾階段,汽車圈的目光也從抗疫、復工移入新的領域。對照2003年幾乎同樣的歷史「劇情」,所有人關注的焦點逐漸集中在一個關鍵問題:報復性消費到底會不會來?
與依然在急切「等風來」的經銷商群體們和搖擺不定的消費者群體不同的是,車企人在看待「報復性消費」這件事上基本保持了一致的否定態度。儘管如此,他們對接下來的市場也有著不同的小期待。
東風啟辰汽車公司總經理馬磊
東風啟辰汽車公司總經理馬磊認為,「報復性消費」在特定人群,特定細分市場會出現,但「對於汽車來說還是要看大家對經濟的信心了,特別是大眾主流的汽車市場。」當被問及具體哪些消費市場可能會出現報復性消費時,其將答案鎖定在了豪華車領域。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行政公關部副部長沈激談到當下東風有限的情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進入我們的專營店,銷量也在逐月恢復。「雖然沒有出現報復性的消費,但其認為目前已能夠令人滿意:「 希望能繼續保持這種態勢。」
吉利品牌銷售公司總經理宋軍
吉利品牌銷售公司總經理宋軍認為,從乘聯會目前發布的數據來看,目前車市並沒能出現報復性消費。而中國消費市場目前正處於存量轉型期,相比「報復性消費」,吉利更關注的是用戶需求的變更。宋軍特別提到,「全方位健康車」研發項目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案例。
來自騰勢汽車的宋恩增直言:「報復性消費只會出現在快銷品市場,而大額消費消費的是對未來的信心。「據此,其對汽車市場的「報復性消費」持悲觀態度:「目前經濟形勢下,不跌的太狠就很好了。」
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鳴鏑
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鳴鏑認為,長遠來看,此次疫情將會激發首次購車的用戶群體購車,推動無車用戶購買第一輛車。「疫情之下出現的新的經濟形態、新的商業模式、新的銷售渠道,這些都將進一步促進整體產業鏈的創新轉型。」
「乘用車方面,個別合資品牌會好一些,自主品牌差距有點大。」華晨某銷售部長表示。「商用車整體還是在25萬左右增減,目前還是下降狀態。」談到是否會出現「報復性消費」,他認為汽車市場依然需要慢慢恢復狀態,但下半年「整體估計會好一點」。
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李一秀認為,疫情過後,私人汽車消費市場將會得到一定的促進,但「報復性消費」在汽車市場中不會出現。「通過疫情帶來的商業模式、營銷模式的改變將會比較大。」
長安汽車副總裁葉沛
長安汽車副總裁葉沛提出了兩個點:「1、存在恢復型消費,但稱為『報復性消費』不太合適;2、恢復型消費在四月份已經出現了,其高度和時間長度還要看總體消費能力的回覆和持續。」對於車企人來說,「報復」式的消費不僅不現實,也未必是他們真正想要的結果,而相比之下,「恢復」則顯得理性的多。
上汽乘用車首席數字官張亮認為,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其實就是第一季度原有的正常消費需求得到了集中後的釋放。因此「是一個邏輯上的正常結果。」但是,其對長期的汽車市場並不會產生影響。「長期的汽車市場,必然還是向更好的服務、更透明的消費等大趨勢來靠攏的,這種短期的消費現象的釋放屬於正常。」
海馬汽車副總經理、動力研究院院長張會文
海馬汽車副總經理、動力研究院院長張會文同樣認為,疫情結束後的汽車市場不會等來「報復性消費」:「我覺得因為疫情導致了經濟下滑,消費者收入下降,因此不會報復性消費,只會逐步休復、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除了以上幾位車企人的「直接開麥」之外,長城歐拉品牌的某位高管及東風本田的某位負責人也一致給出了否定答案:「說實話,我自己都後悔年前亂花錢了,現在已經沒有錢了,何來報復性消費?」
話糙理不糙,從接受採訪的十餘位車企大佬們的觀點中,其實不難看出多數車企人對此事件的態度。一方面,與2003年相比,疫情對經濟帶來的深遠影響絕非現在乃至下半年甚至近兩年時間能夠消化的,因此想要復刻當年的「報復性」爆發曲線已是幾無可能。
而另一方面,幾乎所有人都認同的是,疫情已然改變了車市的深遠格局,是末位淘汰賽加劇,還是更長的「至暗時刻」來臨,抑或是恢復性消費細水長流?身處漩渦中心的他們心中已有判斷。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4F5nXEBfGB4SiUwOcy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