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男兒到死心如鐵,誰為你搵英雄淚

2019-08-30     唐詩宋詞古詩詞

南宋的天空是灰暗而低垂的,因為金人的鐵蹄瘋狂地踐踏著大宋的土地,所過之處,民不聊生,煙塵滾滾。

南宋的天空又是明亮的,因為有那麼多的愛國志士,他們將奮勇殺敵、收復失地當成終生的理想,雖拋頭顱,灑熱血,也橫刀握槊,矢志不渝。

他們是國家的脊樑,是南宋的希望。

而辛棄疾,是希望中的希望。

1\\熱血男兒,怎甘做敵國順民

1140年,辛棄疾出生於山東歷城。

在辛棄疾出生的時候,他的家鄉已被金國占領,他們便成了金人統治下的淪陷區的人民。

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敵國的順民,在有些人看來,這沒有什麼不好,甚至是天經地義的。比如辛棄疾的同學、大宋的遺民、後來成為金國著名文學家的党懷英。

但對辛棄疾爺孫來說,這是極其屈辱的。

辛棄疾的爺爺叫辛贊,這是一個非常可敬的老人。

雖然他在金國政府中擔任縣令,但他並不想做一個貪圖安逸,忘記國恥的金國子民。他一直希望能有起兵造反的機會,驅除賊人,復我中原。

同時,他也明白自己已無機會去實現這個願望,便把光復河山的理想寄托在了他的孫子辛棄疾身上。

辛贊老人一生沒有追過星,唯獨對霍去病「情有獨鍾」。

他欣賞霍將軍的愛國之心,更欣賞他的英武和神勇。因此他為自己剛出生的小孫子取名「辛棄疾」,就是希望他能像霍將軍一樣,將來率千軍萬馬,與金人馳騁廝殺,將他們統統趕回老家。

因此,辛贊老人為孫子量身制定了一套培養計劃。

首先,他讓辛棄疾黎明即起,騎馬、練劍、習武,一樣都不能少,樣樣都得過硬。

為了給孫子找一個好的武術教練,辛贊常常四處奔走,多方打聽,不惜把自己的退休金全拿出來,一節課單獨輔導哪怕好幾百塊,他也決定讓孫子上了。

因為老人明白,培養棟樑之才,怎能不下血本?!

其次,他將辛棄疾送到了特級教師劉瞻的門下,讓他跟隨名師學習文化。辛棄疾後來出色的填詞本領,就是在這裡練就的基本功。

晚上的時候,他們爺孫倆,則坐在明亮的燈光下,一起研讀兵書。辛棄疾對兵法很感興趣,因為爺爺說,劍術是一人敵,而兵法是萬人敵。

天氣晴朗之時,爺爺還會帶著辛棄疾,和他一起「登高望遠,指畫山河」。爺爺沉痛地告訴他,眼前這些被金人統治的地方,原來是宋人世世代代的家鄉。

在久久地遠眺和凝望中,一種堅定的信仰,在辛棄疾的心中萌生。

他決心成為像孫權那樣的人。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2\\初試鋒芒,已顯露英雄本色

1161年,金主完顏亮被李煜的《望海潮》這首詞所打動,尤其是詞中描繪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揚州盛景,令完顏亮心馳神往,於是他大舉發兵,南下侵宋。

國難當頭,21歲的辛棄疾挺身而出。

他組織了一支2000人的隊伍,自覺寡不敵眾,於是投奔了當時山東最大的起義軍首領——耿京。

起初耿京覺得辛棄疾只會寫寫文章,再說他剛二十出頭,不可能有什麼大的作為,那就讓他去做文書好了。

直到辛棄疾帶來的那個和尚義端,偷走了義軍抗金的大印,辛棄疾星夜追馳,僅用三天時間就把義端的頭扔在耿京面前的時候,耿京這才覺得,他這下遇到大人物了。

於是耿京開始心悅誠服地和辛棄疾合作,他們一起帶著所有的人馬,投奔了南宋朝廷。

南宋政府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將他們的隊伍編入國家的正規軍,然後委任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委任辛棄疾為江陰簽判。

辛棄疾還沒來得及赴任,就傳來了耿京被軍中的叛徒張安國所殺的消息。

辛棄疾如何咽得下這口惡氣,耿京怎麼說當初也有恩於他,所以他恨不得立刻就殺了張安國這個賊人。

辛棄疾果然是人中梟雄,僅帶50精兵便直闖敵軍陣營,一路所向披靡,猶如天兵降臨。敵軍眼睜睜地看著他生擒了張安國絕塵而去,半天還沒有回過神。

之後,張安國被南宋朝廷問斬,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也使他在江湖上威名甚重。

洪邁在《稼軒記》中贊之曰:「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

後來,辛棄疾回憶起這段經歷,仍然掩飾不住心中的自豪: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簶,漢箭朝飛金僕姑。

3\\叱吒風雲,卻一生報國無門

辛棄疾是真正的英雄,「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

他,既能運籌帷幄,又能安邦定國。他一輩子的夢想,就是奮勇殺敵,振興南宋。

但是,南宋的主和派,恰恰反對他去抗金。那些人覺得在亂世中,能夠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已很好,萬一振興不成,連眼下的日子都保不住,那豈不太蠢?

所以,振興這號事,對他們來說太遙遠。

要他們去招惹金兵,決一死戰,這更是要了他們的命。他們沒那個想法,更沒那個能力。

因此,為了能讓金兵放下武器,與其議和,趙構不惜殺害一代忠臣岳飛。試想,這樣的朝廷還會任用辛棄疾嗎?

所以,想辦法維持現狀,保住他們的小朝廷,已是南宋統治者最大的願望和本事了。

他們躲在這個小朝廷里,忘了老百姓的生靈塗炭,忘了外面的風雲變幻。隔三差五地,他們還要娛樂一下,讓他們擔驚受怕、高度緊張的神經放鬆放鬆。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

但是,正直的辛棄疾卻看不明白統治者的心思,他不停地在國家公眾號上更新呼籲抗敵的論文,比如《美芹十論》、《九議》等等。

當朝皇帝每次看到這些文章,都煩得慌,於是對手下的人說:「辛棄疾要是再發這樣的文章,直接給我刪除!」

為了不再聽到辛棄疾關於抗金的陳詞濫調,南宋統治者乾脆把他打發地遠遠地,讓他去地方上做官。這樣眼不見為乾淨,他們這些人也可以過幾天舒心的日子了。

辛棄疾在地方上做官的時候,施政大刀闊斧,政績卓著,因而時常遭奸人誣陷彈劾,不是被頻繁地調動,就是乾脆被罷官。

所以,辛棄疾的愛國熱情,都消耗在了偏遠的地方上了。他一生都沒有幾次機會,走上他真正嚮往的疆場。

後來,朝廷要起用他,讓他領軍抗金,但當年豪情萬丈的英雄,畢竟已是六十五歲的人了。他縱有沖天之志,也已「廉頗老矣」。

生在一個統治者不作為的時代,辛棄疾只能仰天長嘆,把手在欄杆上拍爛。

落日樓頭 ,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4\\英雄末路,無意成詞中之龍

有人說,在中國古代的文人中,那些最為傑出的,他們的志嚮往往不在文學,最後卻偏偏只能停留在文學這個世界。

比如,被譽為「才高八斗」的曹植,他的志向就是「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

我們最熟悉的杜甫,他的志向也不是成為「詩聖」,而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但是最後,他們都只能寫詩去了。

辛棄疾也是如此,磨刀霍霍多少年,待吳鉤都生鏽了,他也沒有殺掉多少敵人。

在鬱悶中,他只好寫寫詞,沒想到卻成了「詞中之龍」,並且與蘇軾並稱「蘇辛」,與李清照合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的詞,風格和內容多變,但抒發較多的還是收復失地的決心和壯志未酬的苦悶。

登京口北固亭時,他因思念被金人控制的中原,內心頗為傷感: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登健康賞心亭時,想到山河破碎,統治者猶醉生夢死,他流下了悲憤的淚: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 ,搵英雄淚 !

任江西提點刑獄經過造口壁時,俯瞰不舍晝夜流逝而去的江水,他想到了自靖康之變以來,南宋國事的艱危: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在一個個寂寥的夜晚,他不止一次地拿出心愛的寶劍把玩,回想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

在為內兄范如山祝壽時,辛棄疾借著勸說范兄,再一次表達了自己為國家和君王效力的決心:

千古風流今何在,萬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雖然辛棄疾也已經看到,今生他的理想和壯志很可能無法實現,但是他的一腔熱血永在,一顆忠心永在: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這種誓死補天的精神,就是辛棄疾的精神,也是英雄的精神。

5\\慷慨激昂,竟也有兒女之心

辛棄疾一生嚮往沙場,夢想通過殺敵衛國來建功立業。這也使得很多人對他有一種誤解,就是認為辛棄疾只是一個戰場上的英雄,他的性格應該是單面的,除了愛好打打殺殺,他可能根本沒有情趣,不懂生活。

殊不知,辛棄疾其實是一個頂天立地又很有魅力的人。

據史書記載,辛棄疾長得「膚碩體胖,目光有棱,紅頰青眼,壯健如虎。」

從這句話來看,辛棄疾的顏值沒有任何問題,並且應該屬於高大威猛型。

作為南宋的遺民,他時刻不忘國恥,一生以報國為志,所以首先他是一個大寫的男人。

看著「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的內心充滿了甜蜜,所以他也是一個慈愛的父親。

看著美麗的妻子,辛棄疾的筆下洋溢著憐愛與讚美: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所以他還是一個很有審美眼光,懂得欣賞妻子的丈夫。

在離別的日子裡,辛棄疾不光想著抗金,還有對妻子一往情深的思念:

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

辛棄疾,原來也懂離別。

年輕的時候,棄疾疾還曾是一個愛情發燒友: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樣的句子,乍一看覺得不像辛棄疾寫的,倒更像出自李煜之手,因為它跟辛棄疾本人的氣質,的確存在著那麼一點違和。

但辛棄疾的確是它的原創,這正說明了辛棄疾內心的豐富性,在他的身上,俠骨與柔情並存。

因此他的詞才不拘泥於一種題材,不受限於一種風格,鏗鏘,大氣,自由,深情,多姿,爛漫,變化萬千。

「真正的詩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於無聲處炸響驚雷」。

辛棄疾,就是那個既能慷慨激昂又有兒女之心的真正的詩人。

到了晚年,辛棄疾雖然還想「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可無奈「可憐白髮生」

所以,他不得不嘗試著把曾經的執念放下。

他不再「為賦新詞強說愁」,卻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是啊,一生以收復失地、功業自許,卻備受排擠、壯志未酬的辛棄疾,此時,除了感嘆「天涼好個秋」,他還能說什麼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4-aEG0BJleJMoPMVA_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