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古國今何在?神秘的美女乾屍歷經千年不腐

2019-06-10     沙漠玫瑰Rose

這裡曾經商賈不絕,駝鈴聲聲不息響徹大漠;這裡也曾彩旗飄揚,戰鼓雷動,金戈鐵馬踏徹荒原,激發起邊塞詩人的創作靈感。如今只留下斷壁殘垣在黃沙中沉默,破敗的故城遺蹟在風沙中傲然獨立。掩埋在黃沙之下的,不僅有千百年來無人訴說的故事,更有無數未解的謎團。

最早見於《史記》的樓蘭古國,早在公元前60年就已歸屬西域都護府管轄,其都城樓蘭城扼守絲綢之路的要衝。這裡西南通且末、于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通敦煌。作為東西方文化碰撞融合之地,商賈雲集,四方來客熱鬧非凡,集市上既有來自東方精美的絲織品,也有西方栩栩如生的工藝品。城內佛塔林立,街巷井然;城外胡楊紅柳叢生,綠洲延綿,碧波萬頃,商販的叫賣聲與駝鈴聲交織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全盛時期的樓蘭疆域圖

然而,樓蘭的消失,至今仍是個謎團。唐代大詩人王昌齡的《從軍行》中就曾寫道:「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戰爭和瘟疫是破壞家園的重要原因,加之生態變化,河流改道,曾經綠林環繞的羅布泊變成了荒蕪的戈壁,水土流失,風沙侵襲,鹽鹼日積,最後造成了王國的消亡。僥倖存活的樓蘭人紛紛逃離,遠避他鄉,樓蘭最終消逝於史籍,與失落的文明一起,被滾滾黃沙所掩埋,也被世人所遺忘。

直到1900年3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來到羅布泊考察,在西北岸發現一片古代遺址,地面上散落著織物、錢幣等生活物品。但由於缺乏飲用水,斯文只能返回,一年後又專程來此。經過一個星期的發掘,出土文書中的「樓蘭」字樣震驚了世界,從此,消失千年的古國重現人間。

斯文·赫定

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廢棄了1500年的樓蘭城曾經輝煌一時,僅存殘缺的胡楊木架和少量的蘆葦牆。集中於城西組成了居住區,城東多為行政功能區域,城市功能齊全布局分明,規劃清晰。鐵板河邊出土的「樓蘭美女」乾屍,引來了文人騷客的臆想,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席慕蓉就曾經寫過一首《樓蘭新娘》:我的愛人曾含淚將我埋葬,用珠玉、用乳香將我光滑的身軀包裹,再用顫抖的手,將鳥羽插在我如緞的發上。他輕輕闔上我的雙眼,知道他是我眼中最後的形象。把鮮花灑滿在我胸前,同時灑落的,還有他的愛和憂傷。

樓蘭女屍復原圖

位於新疆巴州若羌縣城內的樓蘭博物館,是中國唯一收藏樓蘭文物和展示樓蘭文化的展館。博物館整座建築具有濃郁的古樓蘭建築特色,一側模仿了米蘭佛塔,另一側為現代風格。正面牆上浮雕就是按樓蘭女屍復原的美女形象。

博物館內對外展覽的包括木簡、陶片、陶器、玉石、弓箭、衣物、錢幣等多種文物,使遊客了解古樓蘭文化和厚重的歷史。

鎮館之寶,自然就是這具栩栩如生的乾屍。走近看她,長發披肩,深陷的眼窩,長長的睫毛,栩栩如生,嘴角似乎還有一抹神秘的微笑。仿佛醒來就會撲閃著扇子般的睫毛,睜開美麗的眼睛欣賞這個世界。

工作人員介紹,這具女屍2004年出土,為雅利安人種,身高約1.65米,頭戴一頂插著羽毛的帽子,歷經千年皮膚仍然可以看出血色和膚色,小腹隆起,腹中還有胎兒,約在25歲死於難產。她的身下有大量血液凝固在了裹屍布上,也完好地都展示在觀眾面前。

這具女性乾屍被單獨展示在展廳中央,存放器具也與眾不同。在「她」的北面展示著兩具男性乾屍,同樣保存完好,兩人的頭髮也清晰可見。

在這具男屍的腹部放著一縷頭髮,經DNA鑑定為女性的頭髮,人們猜測這縷長發的主人,很可能和該男子是「情侶關係」,就一直保持著出土時的樣子,讓他們永不分別

在我之前的內容里,曾經錯誤地將「小河公主」與「樓蘭美女」混為一談,小河墓地距離樓蘭古城約175公里,於1934年夏天由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發現並命名,出土的木乃伊乾屍鑑定被認為是「印歐人種」。

展廳另一側的玻璃櫥櫃里,還有幾具嬰兒的乾屍,小小的身體靜靜地平躺在那裡,看上去令人心生憐惜。

這些古屍之所以保存數千年而不腐朽,主要原因是當地氣候乾燥,棺木埋葬距離地面僅幾十厘米,即便偶然下雨,水分也很快從沙土中流失蒸發,致腐細菌沒有生存繁殖的環境,屍體才得以長期保存不朽。相反如果埋藏較深,屍體反而不易保存。

博物館內的寺院壁畫遺蹟

遺憾的是,上世紀初期外國考古學家對於樓蘭古城及其周邊的考古發掘,將許多文物「帶」到了國外的博物館。距離若羌縣城約80公里的米蘭古城,佛塔環形過道護壁上發現的壁畫,就曾轟動了世界。

1907年1月,英國人斯坦因在米蘭古城遺址一座寺院的牆上,發現了「有翼天使」的壁畫,他不禁讚嘆道:世界上最早的天使在這裡找到了!在2000年前就飛到中國來了!「有翼天使」生動率真的眼神、身體的姿勢、衣服的款式是西方國家常見的古希臘式的文化形態和符號,卻又出現在佛教寺院的牆壁上,表現的應該是佛教的「樂神」干達婆,斯坦因認為作畫的人受了古希臘神話的影響,給樂神加上了翅膀。於是,在那個寒冷的冬天,斯坦因費盡心機,將牆上的壁畫一點點剝離,精心包裝好放進木箱,歷經三年時間轉運到了大英博物館,一直收藏至今。1911年1月,日本大谷探險隊也來到米蘭古城,將另外一幅殘缺的帶雙翅的人物畫像轉運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今天我們在樓蘭博物館所能看到的「有翼天使」,就只是這些臨摹的複製品了。

大英博物館有翼天使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有翼天使

在博物館內,還有一個以樓蘭古城遺址現存的三間房為核心,模擬而成的樓蘭古國模型沙盤。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這是文獻上第一次記載樓蘭城。孔雀河的下游曾經穿樓蘭城而過,沙盤中也體現了這一特徵。

樓蘭博物館充分展現了盛極一時的樓蘭古國,絲綢之路經濟文化交流的繁榮面貌。對於神秘的樓蘭而言,我們只是它的匆匆過客,樓蘭美女則永遠守在這亘久的沙漠,做著她永恆的夢。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40餘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ypFWwBmyVoG_1ZNv2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