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項對從秘魯出土的牙齒化石的研究顯示,大約3500萬年前,一群現已滅絕的猴子乘坐天然木筏從非洲穿越大西洋,來到南美定居。
在秘魯發現的烏卡亞里猿猴臼齒
研究小組在秘魯亞馬遜和尤魯瓦河左岸的一次挖掘中發現了這些臼齒,所屬的動物被命名為烏卡亞里猿猴。這種猿猴的重量差不多是350克,大小和現在生活在南美的一些狨猴相似。
賽福特說,這些臼齒化石與一個現已經滅絕的非洲靈長類動物科的化石極為相似,這種靈長類動物生活在距今2300萬年至5600萬年前的埃及、利比亞和坦尚尼亞。
據推測,猿猴猴子的主要食物可能是水果。
據信,史前的烏卡亞里猿猴(Ucayalipithecus)穿越了當時可能較窄的大西洋,經過了900多英里(約合1448公里)的旅行,利用漂浮的植被島來到了南美洲。
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臨床綜合解剖學教授埃里克·賽福特說:「這是非常困難的,儘管在這種情況下,烏卡亞里猿猴這類大小的動物比大型哺乳動物更處於優勢地位,因為它們需要更少的食物和水,而它們乘坐的植被島可以提供這些東西。」
這項研究美國時間本周四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賽福特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化石記錄中所知的大多數水上遷移涉及的都是小型動物。」
據認為,除了烏卡亞里猿猴之外,只有另外兩種哺乳動物經歷了艱苦的跋涉橫渡大西洋。其中一種是新大陸的猴子;另外一種則是齧齒動物,是水豚等動物的祖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myc0aHEBfwtFQPkd23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