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蘇聯頭盔與德軍頭盔的對比結果

原標題:二戰時期蘇聯頭盔與德軍頭盔的對比結果

說到二戰時期最激烈的東線戰場,作為保護士兵頭部的頭盔成為了戰場的德蘇雙方的士兵唯一可以依靠頭部保護裝備,其質量問題關乎蘇德官兵在戰場上戰損率,一個好的頭盔往往能關鍵的時刻起到救命的作用,蘇聯在1940年開始的裝備的蘇聯前線野戰制式頭盔是SSh-40頭盔,該頭盔在設計上非常人性化考慮到蘇聯地區的嚴冬頭盔內部增加了襯裡棉布以起到保暖的作用,但蘇聯SSh-40頭盔,在1941年在前線部隊普及程度遠遠不夠,大多數蘇軍部隊並沒有統一裝備SSh-40頭盔,大多數部隊仍舊在使用1936年,蘇聯的第一批制式SSh-36頭盔,蘇聯36型頭盔本身還是有很多致命的缺點;比如:製造材料太脆,弧度太大的地方抗壓低,不能有效抵擋敵軍炮彈的殺傷。

蘇聯的第一批制式SSh-36頭盔紅星就是靶子

SSh-40頭盔

1941年6月6日蘇德戰爭爆發期間,論蘇聯紅軍其單兵裝備與德軍相比有著明顯的差距,這是蘇聯紅軍一開始觸敵後傷亡慘重的原因之一,但到了莫斯科戰役後,蘇聯紅軍戰爭的機器全面啟動 德軍前期單兵優勢在蘇聯的冬季戰場上,顯得不堪一擊,除德軍冬季禦寒補給不足之外,德軍的頭盔也變成的德軍在蘇聯冬季戰場前線作戰一件累贅的裝備,因為德軍無論裝備的是M35和M40頭盔都沒附加的禦寒效果,導致德軍士兵嚴重凍傷,甚至在1941年11月的冬季戰場德軍在野外宿營一覺醒來,發現頭上的頭盔根本取不下,被蘇聯冬季寒冷天氣所凍住,這也是造成德軍莫斯科戰役非戰鬥傷亡的一個關鍵原因。

但德軍的M35和M40頭盔在排除東線戰場禦寒不足等天氣原因外,頭盔質量上就一定比蘇聯頭盔更加結實更具有防禦性嗎?這也不一定,從蘇聯1942年繳獲到的德軍頭盔進行研究實驗時發現,德頭盔無論防護力和厚度都達到極致水平,但是在進行實彈射擊後,進行檢驗發現,德軍頭盔在設計上存在一些缺點,整體上其正面表明太過平整和圓滑,子彈射中後部容易造成跳彈,採用蘇聯波波沙衝鋒鎗進行25米射擊,10發子彈射中有9發貫穿,而蘇聯SSh-40頭盔則是七發貫穿,一發沒穿固定在頭盔上,其餘兩發跳彈,在將近50次射擊試驗中,得到數據都是蘇聯SSh-40頭盔其防護性能更好,能夠戰場上危急時刻保住性命。

德軍M35頭盔

蘇聯SSh-40頭盔在1942年開始得到真正意義上大量普及,基本可以做到蘇軍士兵一線作戰官兵一人裝備一個野戰SSh-40頭盔頭盔,但總體意義上蘇聯頭盔厚度和重量是與德軍頭盔相差無幾,這是在頭盔設計上偏差導致數據的不同而已,蘇聯的頭盔整體圓潤沒有明顯的彈著點而已,而且設計上也非常緊湊戴上去顯得剛剛好,這是二戰蘇聯野戰頭盔具備的唯一優勢,但即使這樣德軍和蘇軍在東線戰場交戰,吃虧的還是蘇聯紅軍,僅憑頭盔防護的運氣加成是僅僅不夠的,因為德軍士兵在二戰的單兵素質和作戰效率都要比蘇聯紅軍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mveiHnQBeElxlkka39V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