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做社畜,別做家畜,家庭主婦真的不是一項職業。
拿命辦女子高中的張桂梅校長,在採訪中的一段話又上了熱搜。
這次,是因為張校長 痛斥自己的學生做全職太太。
張校長的一個學生帶著丈夫、孩子,一起回母校捐款。
結果張校長非但不肯接受這筆錢, 還當著學生的丈夫把她大罵一頓,甚至毫不留情的讓她「滾出去」。
按說,這名畢業生回母校捐款是知恩圖報,帶來一大堆錢說明丈夫是慷慨之人,兩口子感情不錯,經濟狀況也可以。
那麼,張校長為什麼如此生氣呢?
因為這名大學畢業的女生在婚後做起了在家帶娃的全職太太。
張校長的原話是這麼說的——
「家庭那麼困難,我們把你供到現在,你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
你看男的在外面找小三的多少啊?把你甩在那個地方,你原來那麼有水準,結果當起了全職太太。
男的回家什麼都是現成的,他還會找別人,因為你和他時間長了沒有共同語言了,完全沒有了,你被社會所淘汰了。
他回家跟你沒啥好說的了,他的事業你也沒法幫忙,就連出主意的能力你都沒有了。
整個把你控制在原來的水準上了,磨來磨去,連原來的水準都沒有了。所以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了。」
張校長最後總結——
「女人要對自己狠一點,要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不能依靠男人。」
張校長這一席話在網上引發了很大的爭論。
支持的一方認為,相對於尊重個人選擇這種政治正確的表態, 張校長戳破了全職太太們歲月靜好的真相。
反對的一方認為,金智英們的生活本已不易,還要承受男人罵完女人罵。
還有人覺得,張校長過於偏激了。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會去找小三,不是所有的全職太太都是悲劇。
遇言姐說,首先,張校長的喊話對象不是全部女性,而是她那所女子高中畢業的女生。
她對自己的學生選擇做主婦所表現出的深惡痛絕,我是可以理解的。
講真,你爸是何鴻燊,你媽是李富真,你老公是貝佐斯,誰還管你做什麼呢。
但是張校長這所女子高中畢業的學生不一樣。
都是赤貧家庭出身,學習機會得之不易,很多孩子還是張校長「搶」來的。
在爭取生源地過程中, 張校長最大的阻力來自於當地觀念的愚昧,人們普遍認為女性的價值就在於嫁人生子。
張校長講過一件痛心的往事。
一個女孩子,十幾歲上嫁人懷孕,在家裡用土法接生,大出血。
臨終前她想見丈夫,但婆婆不讓,因為會晦氣。
這個女孩和沒出生的孩子就這樣一起死了。
張校長說, 我發誓再不讓山裡的女孩子過這種悲慘的日子了。
為了說服家長同意讓女兒繼續讀書, 張校長想盡辦法,四處奔走,甚至乞討,這才建成了免費的女子高中。
管理學生, 張校長像是電影中展開煉獄模式逼迫女兒練摔跤的爸爸。
鐵腕、強權、專斷,務必令學生們使出全部的力氣為之一戰。
女子高中的校訓是——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張校長激勵學生的口頭罵是——
「不想好好讀書,就回家去嫁個男的生娃種地吧!」
在這種環境中,張校長覺得千難萬難考出來的學生又回家做起了全職太太,等於是在開倒車,枉費自己的教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更何況,女子高中出來的貧困生,沒有可以助力的娘家,沒有優厚的經濟背景,大機率也不會嫁入世家巨閥。
做全職太太等於把命運全盤交付給配偶,自己的手裡一個籌碼都沒有,這個風險是她們承受不起的。
拋開女子高中的貧困生們不談,對於普通家庭的女性,遇言姐一樣 不建議做全職太太(敲黑板,我說的是不提倡做家庭主婦,而不是不尊重做主婦的女性)。
原因很簡單——
全職太太的「職」是無法兌現的。
咱們的法律不認可、不保護全職太太的勞動價值、職業價值。
全職太太有勞動合同嗎?
有沒有拒絕加班的權利?
有五險一金嗎?休法定假日嗎?
工資怎麼計算?養老金怎麼發?
做全職太太是個人選擇,但是風險是實實在在的。
社會上尊重全職太太的呼聲喊得響,但到了離婚爭撫養權時,法庭只看你有沒有收入。
事實是女人不賺錢,孩子就不會判給你。
在全職太太這個事上,已開發國家做的好一些。
遇言姐認識一些高知女性育兒後做全職太太,也是因為法律上對女性的家庭付出是支持的。
虎媽蔡美兒教出了兩個名校女兒。
她之所以有那麼多時間陪孩子彈琴、學習、運動,是因為生娃後辭掉了律師事務所的工作,做了好幾年的主婦。
還有歐盟主席烏爾蘇拉,曾經 12年里生了7個娃,也是做了多年的家庭主婦。
蔡美兒後來成了耶魯法學院教授,烏爾蘇拉40歲上謀了個教職,50歲上進入政界升職快車道。
換到咱們這兒, 幾年不工作了你還想考公?還想進大學入老師的編制?
門兒也沒有。
然而,儘管已開發國家女性的選擇更為寬闊,全職太太仍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項。
先說說上層階級的女性。
《我是個媽媽, 我需要鉑金包》的作者還寫過另外一篇文章—— 《從老公手裡領賢妻獎金的曼哈頓小婦人》。
她用調侃的語言記敘了一群生活在曼哈頓的年輕太太,在年底等著丈夫評估自己的工作並發放一筆賢妻獎金。
這些女性畢業於名牌大學,精於保養,常年健身,跟社會也不存在脫節問題。
饒是如此,作者仍然踢爆——
在婚姻中,不帶資源回家的人,ta的權力會被削弱,這是現實的生存法則。
對於中產之家。
看看老劇 《絕望的主婦》吧。
雖然講的是主婦故事,但到了最後,Bree從政、Susan開畫展、Lynette經營食品公司,連最好吃懶作的Gaby都成了打工人。
沒有一個甘心呆在家裡將主婦進行到底的。
這劇要傳達什麼樣的價值觀也是不言而喻。
做全職太太是有門檻的。
想做全職太太先摸摸自己娘家的家底兒厚不厚,或者至少,你的被動收入要達到所在地區的中等收入水平。
即便如此,遇言姐還是 不提倡普通家庭的女孩子做全職太太。
儘管男人說那句「我養你」的時候並沒有惡意,但你還是最好別把人生的主動權交給別人。
說句內啥點兒話,想要多照顧家庭,你就努把力考公啊。
入編制躺平混吃好了,沒必要去做全職太太。
再看看,田朴珺小姐尚在折騰著做自己的一攤事,伊萬卡公主也在努力凹職業女性的姿態,女明星也不再像以前一樣嫁人就息影了。
普通人就更不能當全職太太了。
張桂梅校長反對自己的學生當全職太太。
話說的雖不動聽,但是道理沒有錯。
雞湯文總是說怎麼生活是自己的選擇, 但是遇言姐實實在在的告訴你——
寧做社畜,別做家畜,家庭主婦真的不是一項職業。
在 中信出版社、十點讀書、知乎、京東、
快手、今日頭條的全力支持下;
點擊閱讀原文,做會溝通的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