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熱,大暑養生有訣竅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唐·白居易《銷夏》


今年7月23日(星期二)是大暑,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

這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最炎熱、雷陣雨較多的時候,濕、熱、悶相互交雜,讓很多人感覺濕漉漉,周身不舒服,容易引發中暑等病。所以在大暑時節,我們更要做好健康養護。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為螢

螢火蟲產卵在落葉與枯草之間,經幼蟲、蛹而至成蟲,在盛夏孵化而出。古人生物知識缺乏,所以以為螢火蟲是由腐草所變化而生。

二候:土潤溽暑

此時土壤內濕氣潮潤,天氣也濕熱難耐,這種蒸郁的熱天也是最難過的。

三候:大雨時行

當早上的濕熱之氣升至雲層,在高空遇冷,常在午後降下大雨,雨勢大但是下雨的時間不長,雨後可以稍稍緩解一些暑氣。



大暑風俗


1、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凍和燒仙草也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

2、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費供應伏茶時間一般從農曆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裡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

3、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台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大暑養生之飲食調養

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湯水滋補身體。


1、綠豆湯:清熱解毒、止渴消暑

綠豆湯可清熱解毒、止渴消暑,是中國傳統的夏季解暑飲品。另外,綠豆湯中還可以加入少量冰糖食用,更加好喝。

2、冬瓜湯:養胃生津、降胃火




冬瓜性寒,能清降胃火,養胃生津,使人食量減少,促使體內淀汾、糖轉化為熱能,而不變成脂肪。同時冬瓜有抗衰老的作用,久食可保持皮膚潔白如玉,潤澤光滑,並可保持形體健美。

最重要的,冬瓜還有良好的清熱解暑功效。夏季多吃些冬瓜,不但解渴消暑、利尿、還可使人免生疔瘡。

3、銀耳百合湯:滋陰潤肺、養顏暖胃

銀耳百合湯有滋陰、潤肺、養顏的功效,長期飲用銀耳百合湯,可以達到調理肺、脾、腎三髒的作用。

4、魚頭豆腐湯:清熱潤燥、生津解毒


豆腐的蛋白質和鈣含量豐富,有清熱潤燥、生津解毒、降低血脂的作用,魚頭豆腐具有補虛弱,暖脾胃的功效。建議大家在做魚頭豆腐湯的時候,儘量做得稍微清淡些,豆腐的鮮嫩和魚的鮮美就會融合在一起,很新鮮。

5、蘿蔔湯:止咳化痰、除燥生津

蘿蔔湯是冬季保健食品的首選,但是夏季喝蘿蔔湯也是有好處的,俗話說,多吃蘿蔔少吃藥。蘿蔔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還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涼解毒、利大小便等。

6、絲瓜湯:消暑利腸、去風化痰


絲瓜性寒涼,味甘甜,有消暑利腸、去風化痰、涼血解毒、通經活絡、行氣化瘀等作用,還可治療大小便帶血,另外,絲瓜還是消雀斑、增白、去除皺紋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美容劑。


大暑養心四部曲

夏季養生重點在於養心,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睡覺寧心

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熱天睡好覺,勝吃西洋參」。睡眠好,心情好,有利於心神的寧靜。所以應該在作息上符合當季需要,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而相對不足的睡眠則可以用午休做適當補償。

2、大笑放心


笑是夏天養生的良藥。「笑一笑,十年少」,不無道理。笑是精神愉悅的一種標誌,夏季氣候悶熱,易使血壓升高,心煩意亂,這時若能笑口常開,就能改善情緒,從而協調人體各臟器的功能。

3、飲茶安心

夏季天熱容易出汗,尤其大暑時節達到一年最熱的時候。而中醫向來視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自然易消耗心臟陰液。

清心茶:用金銀花、金蓮花、百合花這三種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熱解毒的作用,是夏季非常簡單且實用的養心茶。

4、喝粥健心




喝粥養生是大暑時節比較好的選擇,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荷葉薄荷粥:鮮荷葉1張,薄荷30克,粳米100克。將荷葉洗凈、切碎,薄荷洗凈,兩物加適量清水用中火煮後取汁,倒入粳米煮粥,然後加冰糖,即可食用。


大暑避濕同樣重要

大暑前後溫度達到一年中的頂峰,其悶熱程度也達到頂峰,中醫認為此時是濕氣最重的時候,人們非常容易受濕熱邪毒侵襲,經常會出現胃口不好、大便黏膩、腹瀉嘔吐、口舌生瘡等症狀,所以此時養生還要注意「避濕」。


1、避開生冷食物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2、堅持適當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飲食油膩、缺乏運動。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所以夏季一定要適當鍛鍊,使身體能夠時常出出汗,這樣可以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3、不要睡涼地板

儘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4、保持室內流通


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干,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常按3穴位可祛濕

1、腋窩的極泉穴


熱熱熱,大暑養生有訣竅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去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以疏通經絡,還可調理睡眠和改善心臟不舒服。

2、肘窩的曲池穴




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3、膝窩的委中穴




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這裡有個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

所以平時可以多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36下。


大暑要防哪些病?


1、兒童要防脾胃病

到了大暑,因天氣炎熱,小朋友吃冷飲非常普遍。從中醫角度看,兒童為"純陽"之體,患病多表現為實證、熱證,這就是兒童喜歡吃涼的原因。但是,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臟腑功能還不健全。


孩子過食冷飲,其胃腸道經常被飲料占滿,會使胃腸道內溫度驟然下降,局部血液循環減慢,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胃腸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時間一久,還可導致孩子消化功能紊亂和營養缺乏。

預防措施:可以家庭自製冷飲當飲料,如冰鎮綠豆湯、冰粥等,這些飲料既衛生又有消暑降溫的作用,對腸胃損傷也小。每次吃冷飲不能太多,一天至多喝1~2杯冷飲、吃1根冰棍為好。

2、中青年要防過勞症

夏天出汗多,消耗大。天熱又影響食慾,再加上睡覺晚,起得早,而工作卻沒有減量,該加班的加班,該熬夜的熬夜,經常超負荷地工作。總之是身體損耗大,而營養、睡眠不足,損大於補。所以,中青年人要防過勞症。

預防措施:

保證睡眠,防缺覺

如果經常加班加點,就要減少其他活動的時間,以每天保證6~8小時的睡眠為宜,否則身體會吃不消的。




飲食營養絕不可少

尤其是早餐要吃好,可多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雞蛋、酸奶等。晚上加班時要加夜宵,如麵包、綠豆粥等,既可補充營養又可消暑降溫。

少開車多走路

利用上下班天氣較涼快的時候走路,既達到了運動的目的,又不致發生因堵車心情欠佳的現象,還可以呼吸新鮮空氣,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

3、老人要防心臟病

三伏天降雨增多,氣壓偏低,是心臟病的高發期。所以,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保護心臟。

預防措施:保持精神安靜,多做平和之事,如練琴、下棋、畫畫等。做小輩的也要儘量不讓老人生氣,不與老人爭論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mvTKHmwBmyVoG_1Z2jJI.html


高速公路免費

20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