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在哭了?為人父母的你有深究過原因嗎?有用心傾聽孩子的需求嗎?
其實,常見於飢餓、口渴、受驚嚇、穿衣不當(通常是穿太多)、寂寞、排二便後等情況。
只要細心了解清楚情況,也就可以很快的安撫嬰兒情緒。
但是,有些小孩卻會經常無故哭鬧,在各大醫院也都查不出個所以然。父母也老是因為孩子哭鬧經常相互責備。
在醫院實習的時候,曾經見帶教老師接診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位叫殷小姐的媽媽帶著半周歲的孩子前來求醫。
就診原因就是孩子長期無緣無故哭鬧不止,既不是餓了、熱了,也沒有拉大小便。就是經常有事沒事就開始哭起來。
在很多大醫院也查不出個所以然,弄得丈夫也因為孩子的哭鬧聲經常跟殷小姐大吵大鬧。老是責怪她不懂得照看孩子。妻子又很委屈的懟回去。
聽旁人講,這對小夫妻在候診的時候又因為小孩的哭大吵了一輪。
老師仔細檢查後,非常淡定的說:「你家孩子沒什麼大事,只是嚇到了而已,仔細想想曾經是不是受過什麼大驚嚇?」
「啊~~~對對對!!」殷小姐摁了開關一樣,突然大叫,「這麼一說我想起來了,是上次大暴雨打雷過後就出現這種情況了。」
「那就好辦,照我的方法做就可以了,」邊說邊用手輕輕撫摸嬰兒的外耳,「以後孩子若再哭鬧,使用此法即可。」
殷小姐一臉疑惑的看著老師,從他們當時的眼神明顯可以看得出,這是一種不信任的疑惑。
在老師多次手輕撫嬰兒的兩外耳後,嬰兒的情緒真的就逐漸的平靜了下來。
後來,老師告訴我:
因為嬰兒稚嫩,各臟腑器官發育均為完善。特別是腎,腎氣未充,容易受驚嚇。所以當嬰兒受驚過度,腎氣逆亂,就會引起嬰兒無故哭鬧。
中醫觀念里認為:「腎在志為恐,開竅於耳」,嬰兒受驚哭鬧不止的時候,只需重複多次的輕撫兩外耳,就能讓腎氣逐漸恢復平靜,隨著腎氣的平順,嬰兒就會逐漸的安穩下來。
輕撫嬰兒外耳的具體方法如下圖示:
除了輕撫外耳,針對小兒夜啼哭鬧,中醫在推拿按摩上自己獨特的辦法:
小天心位置:在掌根、大小魚際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方法:食指或中指屈曲,以指尖或指關節搗之,操作100次。
百會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之交點
操作方法:用手指端按揉患兒的百會穴,操作1分鐘。
捏脊位置:小兒的背部脊柱
操作方法:操作者雙手的大拇指與食指、中指、無名指相對,向上捏起皮膚,同時向上捻動。兩手交替,沿脊柱自下向上操作,可操作5~10遍。
以上是針對寶寶夜裡哭鬧,基本的一些小兒推拿手法。每個寶寶夜裡哭鬧的原因不同,家長要學會觀察,根據寶寶的症狀表現做出判斷,再增加相應的推拿手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
這些方法簡單、實用,既能解決哭鬧的問題,又能增進親子之間的交流。
為人父母,需要更認真的傾聽嬰兒的言語,需要更仔細的觀察嬰兒的行為,而不是以憤怒焦急的心態對待嬰兒。
讀懂嬰兒的哭鬧、姿勢和平常的行,加上一些小技巧,父母和嬰兒的關係就能更加親密,更加和諧。
記住,憤怒與焦急是會殺死孩子的,我們不能情緒失控,不能當憤怒的傀儡。
我是病人眼中又帥又高冷的傳統中醫師華灝;以「從簡去繁」的行醫之道打造健康簡約的生活體驗。
如果覺得文章有幫助,歡迎轉發、評論、收藏和關注
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