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知否》的故事裡,出現次數最多的就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因為這句話,我差點把它當作了一部關於家庭教育的教科書。
可是縱觀整個故事,除了英國公夫妻,幾乎沒有哪一對父母的教育是真正的成功的,尤其是男女主,更是來自殘缺的家庭。
男主顧廷燁,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已經去世了,父親顧偃開雖然很看重這個兒子,但是教育方式著實不敢恭維,動不動就大打出手也就罷了,還偏聽偏信,好好的父子,卻搞得像是仇人。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顧廷燁,肯定會叛逆非凡,再加上小秦氏的一路捧殺,自然就養成了他肆意妄為的性子。
如果不是後來小秦氏撕破了臉,估計顧廷燁還會一直迷糊下去。
至於明蘭,從小就失去了母親,本就寵妾滅妻的盛紘,連尚在人世的王若弗都不在乎,更不可能在意這個沒有母親的明蘭了。
因為從小沒母親,而且在父親哪裡不受寵,小明蘭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受到兩個姐姐的欺負。
如果不是一直有老太太護著明蘭的話,還不知道明蘭會不會順利長大成人。
偏偏這兩個非正常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卻活成了真正的人中龍鳳,活出了最精彩的人生,不僅自己活得精彩,還呵護了身邊的所有人。
視頻截圖
02
仔細算來,這一代年輕人中,齊衡是家庭組成最正常的一個。
父親是齊國公,官居一品,授勳公爵,母親是平寧郡主。這樣的家世,無論放在哪個朝代,這樣的家庭,都是人人羨慕的對象。
不僅含著金鑰匙長大,在父母那裡,齊衡更是得到了太多的寵愛,恨不得把自己所能給他的都給他。
別人家孩子科考,有個地方住就不錯了,可是他們卻給兒子包下了全城最好的客棧;從考場出來的時候,他一邊是父親,一邊是母親,說不盡的幸福。
至於在社會上,齊衡不僅家世好,而且長得帥,身為汴京第一美男子,走到哪兒都是眾星捧月的核心,就連出去打一場馬球,只要他一露面,也會尖叫聲連連。
只是這樣完美的小哥哥,感情之路卻一直都不順暢,因為平寧郡主的強勢,他從一開始就與明蘭擦肩而過,白白錯過了一樁好姻緣。
這場錯過,固然與齊衡優柔寡斷的性格有關,但是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郡主太過強勢,壓抑得齊衡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但是從郡主的角度來看,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齊衡好,至少她自己是這麼認為的,畢竟在那樣一個時代,門當戶對的婚姻才是最好的搭配。
盛明蘭與齊衡之間,著實太不般配了。
03
顧家的那群孩子當中,顧廷煒的三觀一直都比較正。
(彈幕里看過原著的人都說劇情對小說的改編很大,但是對我這個從沒有看過原著的人來說,只能就劇情來談論。)
一直都想不明白,為什么小秦氏那麼精於算計,偏偏顧廷煒卻生就了一顆赤子之心。
最開始的時候,顧廷煒一直對二哥很親近,每次小秦氏說起顧廷燁不好的時候,顧廷燁都在為他辯解。
就算顧廷燁被顧家人誣陷,說是他害死了父親的時候,顧廷煒都一直站在二哥這邊,偶爾碰到了顧長柏,還是會問起顧二的消息。
只是很可惜,無論他的母親小秦氏,還是他的二哥顧廷燁,他一個都阻止不了,最為要命的時候,這樣戰爭的始作俑者是他的母親小秦氏。
小秦氏謀劃了這麼多年,確實有因為當年愛而不得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兒子謀劃——
當年,在小秦氏的謀划下,顧廷煜恨上了顧廷燁,不僅如此,她還讓顧廷煜體弱多病,這樣一來,顧廷煜雖然會順利繼承爵位,但是要不了多久就會離世,只要剷除了顧廷燁,這爵位自然就會落到顧廷煒手裡。
從始至終,一環扣一環,小秦氏著實謀劃得很好,但是她卻忘了,這些從來都不是自己兒子想要的。顧廷煒想要的是一家和睦,可是這個最容易得到的,小秦氏卻從來沒有想過要給他。
視頻截圖
04
《知否》的所有父母中,最成功的還是英國公夫婦。
首先他們把自己的女兒教育得很優秀,張氏為人性格豪爽,恩怨分明,而且很有容人之量,識大局明大體。
作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她不得不嫁給沈將軍,但是在沈家,如果不是小鄒氏咄咄逼人且不知進退的話,她一定會與小鄒氏和平共處的。
在與她人相處的過程中,她知錯就改,能從細節中看出一個人的真心——
在一群長舌婦的添油加醋中,她也曾厭惡過明蘭,但是當她真正了解了明蘭的為人之後,又能迅速放下以往的那些芥蒂,成為好閨蜜。
不僅如此,作為英國公的女兒,張氏更是生得智勇雙全,且不說馬球場上英姿颯爽,單單後來遭遇叛亂時,她為了守護自己的家,那份果決,古往今來空無幾人能敵,如果稱之為巾幗英雄,應該沒有人會反對。
在女兒的婚事上,英國公夫婦考慮得甚是周全,之所以他們願意把女兒嫁入沈家,一則是皇命難違,二則是沈將軍確實算一個有情有義的好男人,只是他們沒有想到,沈將軍會因為對亡妻的虧欠而把小鄒氏慣得無法無天。
得知女兒受了委屈,英國公夫婦更是霸氣地把女兒帶回了家,就連後面的所有事情,他們都替女兒謀劃好了。
也許只有這老兩口才是真正做到了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吧。
05
其實最讓人不解的反倒是盛家的那些兒女們。
明蘭自不必說,自帶主角光環,本就是完美人設。墨蘭也不必說,她的命運其實就是林噙霜命運的延續。
王若弗生的三個孩子當中,卻偏偏沒有一個像王若弗的。
老大華蘭,明事理知進退,雖然在夫家吃了一些苦,但是最終還是過上了自己的好日子;老二長柏,從讀書到科舉,一路順風順水,後來更是走到了古代士人的最高峰。而且,這姐弟倆是真心疼愛明蘭的。
當然,這也與他們所受的教育有關,他們都是老太太帶大的,自然正常得多。
如蘭一直在王若弗身邊長大,可是在如蘭身上,卻絲毫沒有王若弗那些弱點,尤其是在面對婚姻大事的時候,她甚至比她的母親還有通透。
就連她給自己選擇的夫婿,也並非是什麼豪門望族,而是自己看對眼了的人。
仔細想來,這還是與他們的原生家庭有關——王若弗是很蠢,但是她善良,他們家仨孩子,恰好都繼承了她的善良。
作為父母,盛紘和王若弗確實為孩子計劃得多,但是除了華蘭之外,孩子們所走的,都是他們自己想要走的路。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用愛的名義去要求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卻忘了那些是我們認為的,卻未必是孩子真心想要的。
而且,有時候孩子想要的,反倒是正確的。
如果能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那就最好不過了。
視頻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