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9中國·南京智慧公共安全大會在南京開幕。本次大會將圍繞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方向,集中展示智慧公共安全行業的先進技術成果,推動公共安全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
近年來,南京以打造「最安全城市」為目標,全力打造智慧公共安全「南京樣板」,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2019年中國最安全城市」排名,南京居內地城市第一,並連續10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極大地增強了市民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1
攥指成拳,密織智慧安全「天羅地網」
城市公共安全涉及多個方面,南京智慧公共安全建設從頂層設計入手,「一張藍圖繪到底」,有機組織各部門、板塊「攥指成拳」,構建了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城市公共安全大網。
今年7月起,南京正式開始對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行為進行處罰,除了路口電子大屏曝光,還聯合徵信部門記入交通信用失信記錄。新政效果立竿見影,江東路與興隆大街、北京東路與太平北路交叉口等12處抓拍點交通違法現象顯著下降。
電子警察抓拍到非機動車、行人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後,經過審核確認在大屏上曝光。南京日報記者 徐寧 攝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總工程師顧懷中介紹,這是多元感知仿真技術在道路交通應用的體現,可自動實現感知即時警示,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
除此之外,交通管理部門建立交通管控預測分析系統和交通管理綜合數據應用研判中心,推出智能信號燈控制、車輛緝查布控等智慧交通應用,全市交通擁堵指數持續下降,得到公安部高度評價。今年初,一輛蘇A牌照的私家車行至南京中央路、湖南路交叉口時,四面紅綠燈全部變成紅燈,交警迅速將其包圍。原來這是一輛身負上百次違法記錄的「過檢」車,被街頭的電子警察「盯」住後,警方對其設置多重包圍圈後成功攔截。
多方齊心協力,南京智慧公共安全發展碩果纍纍。
智慧南京中心
聚焦公共運輸出行、危化品管控、消防安全、地下空間及地下管線監測等十大重點領域,全面感知城市運行狀態,實現城市日常運行管理以及突發事件應急聯動的全景指揮,得到國家領導點贊;
新型高技術企業助力智慧南京建設。南京日報記者 崔曉 攝
應急管理部門
構建應急綜合監管平台體系,「一平台八系統」,實現了風險防控網格化、預測預警智能化、預案體係數字化、指揮調度可視化的運行機制;
市場監管部門
依託一體化管理雲平台,率先設立「96333電梯應急處置中心」,使南京成為國家電梯物聯網示範城市,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率保持全省領先,全市各類工程項目質量合格率達98%以上;
南京市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市公安局供圖
建設管理部門
運用智慧工地監管平台啟動了工地差別化管理,對環保措施到位、揚塵管控有效的智慧化工地發放「綠色通行證 」;
位於江寧高新區的「智慧工地」,可24小時監測揚塵,一旦超標即自動噴淋「洗澡」。南京日報記者 馬金 攝
城市管理部門
建立「兩票制」智慧渣土監管平台,實現建築工地、渣土處置場電子「雙向簽收」,實現渣土處置全過程信息化監管,促使老式渣土車年淘汰率達20%;
環保部門
創新建立城市物聯網和窄帶網綜合感知平台、生態環境立體多源實時動態感知平台「生態眼」,實時採集、傳輸和交換全市水環境、空氣品質、噪音和取水口的環境監測感知物聯信息;
水環境監測系統。南京日報記者 馮芃 攝
網信部門
強化「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意識,研發部署「網絡欺詐預警攔截系統」,強化日常網絡安全監測預警,牽頭推進自主可控信息安全產品在項目中的使用,確保關鍵安全設備自主可控率達到90%以上;
……
2
AI賦能,為智慧警務插上科技的翅膀
不久前的一個中午,一輛停放在丹鳳街的電動車被盜,民警調取案發現場監控,獲得嫌疑人清晰正臉照片後,佩戴智能眼鏡沿街搜尋。很快,在凱薩琳廣場附近,眼鏡發出報警提示——目標出現,民警立即行動將嫌疑人抓獲。此時距離案發時間不到兩個小時。
這是玄武警方用高科技破案時的真實一幕。這款AR智能眼鏡靠的是後台大數據分析、圖像識別等技術,如同「火眼金睛」,在人群中看一眼就能從千百張面孔中準確識別逃犯。
2018中國•南京智慧公共安全高峰論壇暨智能安防博覽會上,現場展示的控制指揮系統。南京日報記者 崔曉 攝
破案用上黑科技,對南京警方來說,早已不是新鮮事。
近年來,南京公安通過搭建「13588」智慧警務新體系,提檔升級警務大數據中心、指揮平台、警綜平台、辦公平台等「一網一中心三平台」,拓展「智慧刑偵、智慧交通、慧治安、政能量、廉政臉譜」等應用,積極建設「無人警局」「智能辦案中心」「智慧派出所」等典型,深入研發移動警務通、智慧警車、智慧穿戴等系統……
江北新區智慧警務綜合審批服務中心(「智慧警務Mall」)啟用。通訊員寧公宣 南京日報記者 吳彬 攝
藉助科技力量,南京公安打造了一支智慧化警隊,讓各類「黑科技」變成平安的守衛者。
市公安局大數據中心副主任馬傑說,該中心好比「智慧大腦」,通過數據收集、挖掘與分析,支撐全局智慧警務應用,重點服務治安防控體系,目前已積累數據數千億條。以2014年起推出「南京公安」微信公眾號「自助移車」服務為例,目前已實現智能化,系統後台可自動完成數據交互、信息查詢,還能充當語音機器人給車主撥打語音電話通知挪車。原本占報警量1/4的挪車服務全部實現無人化,寶貴警力被解放出來。南京在全國首創的「二維碼門牌」,以及「我的南京」APP上相關服務都是基於大數據而來。
「南京公安」微信公眾號「自助移車」服務。資料圖片
「全市72萬路監控構成一張網,讓老百姓心裡更踏實、辦事更方便。」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處協理員倪傑介紹,南京已形成多維度全時空智能監控體系,現在街頭每處監控路杆上都有二維碼,市民掃碼即可獲知監控編號、定位等信息,報警調看視頻時更加便捷。
這項名為「視頻管家」應用已經用於公安刑偵、為民服務等多領域,先後獲得2018年度全國公安優秀移動應用入選項目、2019年度國家新型智慧城市經典案例。
3
站位前沿,「黑科技」從這裡破繭出孵
在南京智慧警務大放光彩背後,有一個強大的「智囊」——南京公安研究院。近日,紫君來到該研究院位於中國(南京)軟體谷雲密城的研發基地實地探訪。
南京公安研究院。市公安局供圖
可反制「黑飛」無人機的移動指揮車、比谷歌眼鏡更接地氣的警用眼鏡、公共場所人員異常行為智能預警系統、不僅能識別違禁物品還能「聞」出氣味的多維安檢門……走進研究院展廳,業內最先進的「黑科技」產品琳琅滿目,每一項都由研發團隊獨立自主研發。
「這款應用好比是千里眼、順風耳。」研究院產品方案中心的產品經理陳鑫向紫君展示了一套「5G道路交通巡邏執法系統」,該應用通過在智能警車、警用摩托、無人機上搭載5G傳輸技術,結合語音識別、視頻智能分析等技術,可實現全天候對車輛進行監管,目前已應用於交警部門。今年,該應用在全國30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綻放杯」全國5G應用徵集大賽大獎,目前已應用於交警部門。
智能交通事業部的黃欣忙著和團隊一起研髮油電混合無人機,他對產品未來應用場景充滿信心:「高續航里程的無人機不再依靠飛手操縱,可以自動從道路旁的『巢穴』飛出,對著違章車輛車主隔空喊話,守護道路交通安全。」
紫君採訪中了解到,南京人平安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已與這裡的研發成果密不可分。
美沙酮智能自助服務機設備可實現「看人下藥」,能幫助戒毒人員治療自助化、智能化;
智能微型消防車具備宣傳、巡邏、救援、信息採集四大功能,首批100台車輛投入使用後,先後完成元旦、春節、秦淮燈會等重要節日的消防安保任務;
「微信接孩子」系統,最近在南京一家幼兒園試點推廣,備受家長好評……
據介紹,該研究院目前已與國內一流科研院所及企事業單位成立13個研究中心,與國內知名高校合作設立5個聯合實驗室,自有人才團隊150餘人,全面參與設計研發了警務大數據、微警務以及安檢雲、語音雲等30餘個重大項目,在智能警務應用、視頻物聯、信息網絡安全、智能應急裝備等方面已形成6大產品線、50餘項研究成果得到推廣並投入使用。同時與軟體谷等共同成立全國首個公共安全人工智慧產業園,形成了完善的發展生態圈,成為帶動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科技企業的「老母雞」。
「正是南京對於智慧公共安全的重視,催生極其豐富的應用場景,帶動信息安全等相關產業發展,而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又反過來促進智慧公共安全水平不斷升級。」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蔣平表示,以2019中國·南京智慧公共安全大會為契機,南京公安將與各方一起共同打造「最安全城市」,貢獻新時代公共安全發展「南京方案」。
來源:紫金山新聞
致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lLGOcW4BMH2_cNUgXmZ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