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有一個女兒,一定要阻止老人把她睡成「扁頭」
作為一個親自被老媽千辛萬苦睡成扁頭的女孩子,我是絕不會讓自己的骨肉也慘遭老媽的「毒手」睡成非常影響美觀的「扁頭」的,在婆婆的協助下我家橙子算是成功躲過一劫,不過閨蜜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最近閨蜜被一件事情困擾:剛生下大寶沒多久,婆婆出於方便幫忙搬來和自己住,不過有一個讓閨蜜十分詫異的舉動——堅持給孫女枕枕頭而且每次都往枕頭裡塞上小米等穀物,為的是想給寶寶睡成「扁頭」,認為扁頭是大富大貴相。
閨蜜訴苦說:現代年輕人哪個不羨慕圓頭,覺得圓頭更好看?小時候不注重外貌沒什麼,長大後留頭髮顏值上明顯會和其他人差一大截,我怎麼勸都勸不動,你說我鬱悶不鬱悶?
可婆婆畢竟是長輩,再加上老公性格內向屬於「媽寶男」類型,自己又不好意思總是跟婆婆「開槓」。後來還上網查了相關資料,看到有網友說「圓頭比扁頭更聰明」,這下更著急了。
為什麼老一代人都喜歡給寶寶睡扁頭?
追溯到我國古代文化,大概從清朝開始,在滿族、漢族地區自嬰幼兒出生後就有睡扁頭的習俗。通常情況下,在寶寶一歲之內便會讓寶寶頭骨定型為扁平狀。當時那個年代,如果誰家寶寶不是扁頭,還有可能受到別人的歧視。
後來到光緒年間,寶寶自小被睡成扁頭,從臉部結構上來看,鬢角長期呈突起狀,看起來天庭飽滿、更美觀,以至於這種審美在過去都十分流行。
為什麼現在不推薦給寶寶睡扁頭?
老人要想給寶寶睡成偏頭,枕頭是剛需。而根據寶寶成長特點在一歲之前不建議用枕頭,一方面是因為寶寶頭顱骨柔軟,頭骨具有彈性,即便是軟硬適中的枕頭也很容易被壓變形造成頭睡偏的現象,醫學上稱"體位性顱骨畸形"。
臨床調查數據顯示,有將近4~5成2個月大寶寶,會出現體位性顱骨畸形。
另一方面,小月齡寶寶越早接觸枕頭等柔軟的物件,在學會爬、翻身後還有可能增加嬰兒猝死危險。據美國調查發現,嬰兒1歲之間出現猝死機率可高達40%左右。
而現代生活中,很多年輕人不喜歡讓寶寶睡偏頭,則多是因為審美角度已經發生轉變,如女孩扁頭梳辮子、男孩扁頭留寸頭,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覺得好看。
圓頭比扁頭更好、更聰明?
通常情況下,人頭部形狀決定權在「顱骨」,它由23塊形態各異的骨頭組成,主要作用在於保護腦部,以及其他感覺器官等,但不能作為判定IQ高低的標準。
經過科學研究證明,頭部形狀大小、圓扁,都不存在是否更聰明的理論,且不會影響大腦以及其他部位的正常發育,圓頭還是扁頭影響程度最大的還是美觀。
對於已經睡出了扁頭的寶寶,只是輕微程度寶媽們不用過於擔心,平時多鍛鍊寶寶趴一趴,或者寶寶睡覺時過一段時間轉動一下小腦袋的位置,一般等到寶寶學會了坐,差不多六個月以後頭部就會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
拯救「扁頭」,趁囟門閉合之前
扁頭可能是先天決定的,也可能是後天睡出來的,但如果不想影響到孩子外貌的美觀程度,對於扁頭、偏頭程度較為嚴重的情況媽媽們就要儘早干預了,要趕在囟門閉合之前作出相應調整,一般為1歲前後,最遲不過一歲半。
註:扁頭可能會造成左右臉變寬,形成大餅臉;同樣頭圍,扁頭的人更顯頭大;女孩扁頭容易出現「牙刷頭」,梳小辮會出現「撥浪鼓頭」,非常影響美觀。
從發育的角度來說1 歲以內不需要用枕頭,平躺時寶寶的 脊椎和頸椎就是一個平面,過高的枕頭不但會讓寶寶不舒服,還容易阻礙寶寶順暢的呼吸。
不過 scoorneest科巢家這款被骨科醫生推薦的定型枕,近「0」高度,更適合新生兒寶寶的脊椎。
這款定型枕中間的凹槽設計恰好與寶寶的脖子貼合,有可拆卸的調節柱輔用,可調節側頭幅度輔助定型,讓寶寶睡出自然圓潤的頭型。
裡面的填充物完全沒有味道,材質透氣柔軟,可以讓寶寶的小腦袋自由呼吸,最後希望每位寶寶都能睡出美美的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