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長扎里夫
美伊衝突擦出明火,中東局勢牽動人心。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前有消息曝出因美國方面拒發籤證,伊朗外長扎里夫無法赴美出席聯合國安理會會議。
對此,扎里夫向外界回應道:「每個人都必須問問美國,它對此有何恐懼。聯合國創始人和成員國的外交部長參加支持《聯合國憲章》和多邊主義的會議真的有很大的危險嗎,危險到讓美國拒絕簽發籤證?」「他們是怕有人來揭露真相。」
美國究竟怕什麼?據透露,美國政府決定通過不發籤證阻撓扎里夫參加聯合國安理會會議,是防止他就美國在巴格達暗殺伊朗高級軍事指揮官一事公開發表講話。倘若上述言論為真,無疑從側面坐實了「怕被揭露真相」一言。事實上,操弄簽證敲打伊朗,美國存此心久矣。危機發生之前,蓬佩奧已多次試圖限制扎里夫在旅美途中的行動。究其原因,有聲音認為是扎里夫深諳辯論之道,並長期跟美國記者打交道,任其行走美國,民眾怕是要被「喚醒」了。
1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中)在華盛頓白宮發表電視講話。(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孰是孰非,暫且不論。但話說回來,兩國因歷史積怨關係交惡是一回事,但利用簽證將人家擋在聯合國會議大門外則是另一回事。美國雖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但達成於1947年6月的《聯合國總部協議》明確規定:美方有義務允許他國外交官入境參加聯合國會議,聯合國相關人員享有不受美國國內法阻礙而自由出入總部區域的權利,成員國常駐聯合國的代表享有一定的特權和豁免。白紙黑字清清楚楚,美國沒有權利裁度哪些成員國可以來或不可來聯合國發言。如今山姆大叔利用「東道國」的地利之便,公器私用將與己不和的國家屏蔽,可謂赤裸裸地踐踏國際規則,遠非一個負責任大國之所為。
放眼觀之,拒簽伊朗外長並非個例,歷史上美國沒少夾帶私貨大打「簽證牌」。1988年,美國拒絕向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發放簽證,所幸聯合國大會力排「美」議,最終在日內瓦召開會議。2019年,俄羅斯代表團18名成員因未及時拿到簽證而不能赴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的會議。同年,古巴代表團同樣無法參加在華盛頓舉行的泛美衛生組織會議……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踐踏與聯合國的託管協議,著實說明網友調侃的「聯合國搬家論」有幾分道理。
哈梅內伊發表講話 圖源:伊朗邁赫爾通訊社
自己動輒用拒簽限制他人,卻總是故作正經指責別人踐踏「民主自由」,美國虛偽的雙標嘴臉相當醜陋。說到底,在西方邏輯里,「民主」也好,「人權」也罷,聽上去冠冕堂皇,卻都是工具。需要指責別人時,就拿來用用,給你扣上一頂「踐踏民主」「不顧人權」的大帽子;輪到反求諸己時,又丟棄一邊,甚至堂而皇之對「非我族類」消音處理。前段時間,美國不顧中國強烈反對,通過所謂的「對等進入西藏旅行法案」,大言不慚要求作為中國領土的西藏必須允許美國人「自由進出」,不然美國就要「報復」中國。如今再反觀其對伊朗外長的拒簽套路,何其可笑,又何其霸蠻。
「和平太久了,大家似乎都忘了世界本來就沒有對錯,只有強弱!」就在美伊衝突陡然升級、輿論關注持續升溫之際,一位中國網友的留言廣受關注啟人深思。也許,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依然是當下國際政治的殘酷本質,只是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強大而和平的國家,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牢牢將發展主動權攥在自己手上,當是我們的應有姿態。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l4KAiW8BMH2_cNUgPsE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