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劇豆瓣均分7.4,單劇微博話題超350億,品質最高的暑期檔?

2019-08-15   一點劇讀

文 | 糖炒山楂

逃不過的真香定律。從6月初的「最冷暑期檔」、「無劇可看」,到「軍訓式追劇」、「上頭女孩」集中作用的最熱劇集場,只用了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而隨著《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先後收官,《小歡喜》《加油你是最棒的》漸入佳境,2019年暑期檔仍在持續升溫。

有趣的是,隱藏的轟轟烈烈的追劇浪潮下,劇集市場頻頻刷新記錄也成為輿論關注的重點:單個劇集來看,《親愛的熱愛的》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350億,引領劇集話題從破百億進入「3.0時代」;《陳情令》豆瓣評分人數近44萬,打破《琅琊榜》創造的32萬的記錄,而其從開畫4.8到收官7.8的評分上行也成為市場一大「奇觀」。

整體來看,《長安十二時辰》《大宋少年志》《小歡喜》3部豆瓣8分劇、《陳情令》領銜的4部7分劇,也讓2019年成為品質最高的一年暑期檔;貓眼全網熱度上,更是出現同期6部大劇熱度值超9000的盛況;除此之外,熱劇催生的王一博、肖戰、鄧倫和李現組成的「一笑淪陷」,也正在強勢帶來頂流市場的大洗牌。

而「破紀錄」的暑期檔背後,《親愛的熱愛的》的甜寵元素極致化、《陳情令》的粉絲劇品質化、以及《長安十二時辰》的非典型歷史劇等等,也都在宣告著:淌過大流量、大投資等市場泥潭的國產劇正在迎來全方位升級,而在預期被不斷調低、定檔難裸播成常態的當下,劇集口碑和熱度的決定權也再次回歸到觀眾手中。

數據分析:口碑、熱度屢破紀錄的暑期檔

暑期檔歷來是爆款大劇角逐排位的重要檔期,刷新紀錄更是不再少數。2015年的《花千骨》以平均收視2.213%的成績刷新周播劇紀錄,而這一紀錄更是保持至今;2017年《楚喬傳》在播出期間全網播放量超400億,雖引發市場關於唯流量論的質疑,但該劇仍然成為暑期檔大贏家。

回望今年劇集暑期檔,與電影市場在長期啞火後終於迎來《哪吒》一掃萎靡、綜藝市場始終缺少全民爆款的狀態不同,在前期的短暫「失落」後,隨著《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的開播也帶來了市場的強勢逆襲並達到了鼎盛態勢,更是上演了一出熱度、口碑全方位破紀錄的大戲。

從熱度層面來看,《親愛的熱愛的》獨樹一幟,微博更是成為其打破紀錄的主戰場。該劇同名主話題閱讀量破350億、占據暑期檔頭部劇集總話題閱讀量的半壁江山;催生的諸如「李現 七月男友」話題閱讀量破15億,體量堪比市場腰部劇集主話題閱讀量;「韓商言求婚被拒絕」「我的小毛驢不見了」等話題也解鎖了近10億閱讀量;與此同時,兩大一線同台battle、李現漲粉超1400萬等盛況也頗讓人津津樂道。

另外一部在微博上頻頻打破紀錄的便是粉絲效應爆棚的《陳情令》。相比前者在話題上高開高走,《陳情令》的受眾群體明顯粘性更強,這一點主要表現為劇集官微粉絲數突破400萬,在所有電視劇和網絡劇中位列第一,超出第二名《擇天記》150萬。而據不完全統計,這也是唯一一部微博粉絲數超過400萬的電視劇。

熱度層面的火熱外,今年暑期檔高口碑劇頻出也在刷新紀錄,提振人心。一直以來,口碑與熱度倒掛都是劇集市場尤其是暑期檔大劇難以逃脫的魔咒,也讓劇集雖有全民爆款之名但始終難掩瑕疵。【一點劇讀】統計了近五年暑期檔劇集豆瓣評分發現,劇集整體口碑逐漸上升,並在2017年之後出現了多部豆瓣7分、8分的劇集,而這一情況在今年也達到了新高。

《長安十二時辰》開畫8.8、收官落在8.4的豆瓣評分,登頂今年國產劇口碑榜榜首的同時,也拉開了今年暑期檔的高口碑之路。另外兩部8分劇是在播的家庭教育劇《小歡喜》和收官的《大宋少年志》,再加上《陳情令》《宸汐緣》等7分劇加持,今年暑期檔頭部劇的豆瓣平均分穩穩落在了7.4左右,成功打造了「品質最高」的一年暑期檔。

豆瓣評分上行,也是今年暑期檔締造的「奇觀」之一。一般意義來講,高開低走的評分走勢在市場是一種常態,但是在今年卻在多部大劇中頻頻上演「低開高走」的逆行之路。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開畫4.8、如今收官卻高達7.8的《陳情令》,3分的評分逆行,足矣讓其作為評分增幅最大的劇集被載入「豆瓣紀錄」。同樣出現評分上行的還有《大宋少年志》《宸汐緣》《全職高手》等劇。

除此之外,《陳情令》還以44萬的評分人數,打破了《琅琊榜》維持多年的紀錄,超同期《親愛的熱愛的》《長安十二時辰》20萬人,成為國產劇評分人數最多的劇集;海外市場中,《陳情令》還以9.2的評分成為外網評分網站mydramalist最高亞洲劇集,《長安十二時辰》則在開播五日後成為第一個在北美付費上線的華語電視劇。

類型劇極致化、話語權「回歸」,國產劇全方位升級?

記錄不斷被刷新,是今年暑期檔帶給市場最亮眼的成績單,可以說今年的國產劇正在迎來全方位的升級。不過對於市場而言,為這些新紀錄歡呼鼓舞的同時,多類型、多受眾劇集全方位突圍背後,今年暑期檔帶來的關於劇集類型、內容製作以及營銷思路、觀眾行為等的思考,都更值得探究。

橫向對比歷年暑期檔大劇,今年暑期檔最顯著的特色便是劇集題材和類型更加多元化、也更加極致化,而這也是多部大劇同時突圍的重要原因。古裝題材是暑期檔必備題材,也是搶占用戶的爆款選手,而相比去年《延禧攻略》《如懿傳》對壘宮斗、《香蜜沉沉燼如霜》主打仙俠,今年的古裝題材顯然題材更多元、受眾更細分。

《長安十二時辰》將故事放在了千年長安的十二時辰中,創新性的講故事節奏和匠心製作被視為提升了國產劇的新標杆;《陳情令》本質是一部粉絲劇,卻憑藉劇情人設和劇外偶像的聯動、劇集品質逐漸受到認可,最終發酵成全民向爆款;《宸汐緣》作為市場常見的古裝劇類型,也因為情感和喜劇元素的極致化而受到一部分觀眾的喜愛。

現實題材的火爆同樣遵循了多元化和更加極致化的原則。《親愛的熱愛的》中韓商言和佟年的組合憑藉「甜度爆表」的互動引起了女性受眾的狂歡;《小歡喜》的高口碑突圍離不開對高考生活、中國式家庭的「真實」還原;《全職高手》《加油你是最棒的》則將目光聚焦在了電競和娛樂圈題材上,人物群像和喜劇元素也是備受好評的重要原因。

所有的內容投注市場都需要觀眾檢驗,如果說上述是從業者帶給國產劇在製作層面的升級,那營銷「缺失」和觀眾行為上行亦是國產劇的新特色。即使時隔月余,大部分人對之前那場多部大劇「悄無聲息」上線、觀眾「非片尾曲不約」的忐忑仍心有餘悸,相比往年平台、製作方鋪陳的豪華宣發,裸播上線無疑是今年暑期檔在營銷維度的最大特點。

事物的另一面,營銷「缺失」帶來的則是觀眾和粉絲的話語權前所未有的放大,成為決定劇集口碑和熱度發酵的重要指標,換言之,昔日被營銷瓜分的話語權再次回歸觀眾手中。長久來看,這無疑是一種良性發展,真正讓內容和觀眾決定一切。而回歸今年暑期檔,便是觀眾留給每部劇的時間和耐心「更長了」,多部大劇豆瓣評分上行便是如此。

以《陳情令》為例,在營銷宣發攻勢減弱的情況下下,該劇雖然一開播便遭遇了原著粉的差評,但是當原著粉離開、故事漸入佳境,被劇中人設所吸引的粉絲迅速上行成為主流受眾,並成為劇集的自來水,自動自發的完成「安利」工作。而這種粉絲行為帶來的受眾群體的擴大,不僅避免了宣髮帶來的預期過高與劇集品質的強烈對比,也讓個人對劇集的喜愛不斷被放大傳播,甚至讓該劇在中後期口碑一路攀升。

粉絲行為的強大號召力,在劇集市場完整被驗證。只是當粉絲行為、話題發酵成為市場的一部分,劇集在享受高光的同時也必須接受其附存的質疑:褪去粉絲濾鏡和人設濾鏡,《陳情令》的製作表演能否擔得起豆瓣7.8的評價?即使《親愛的熱愛的》在講故事、鏡頭轉換上存在著明顯的問題,但仍不影響用戶對其的追捧。而這兩部能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品質劇集,也是市場留下的永久性謎題。

不過總的來看,無論是屢破紀錄成為國劇之光,還是留給市場的諸多思考,這個暑期檔都足以被市場和觀眾所銘記,也為了那些磕過的糖、流過的淚、「追過」的人、品過的故事。而在已然到來的暑期檔下半場,我們也期待更加多元化、極致化的好故事,來助推國產劇的每一步小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