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資本趨於保守之際,「中植系」則格外活躍。
作者:債市觀察
2019年5月以來,「中植系」接連入股*ST宇順(002289.SZ)、*ST美麗(000010.SZ)、皇庭國際(000056.SZ)等上市公司,其活躍的身影與其他資本紛紛收縮戰線形成鮮明對比。
這兩天,「中植系」再下一城。
1、進擊的「中植系」
9月4日,經緯輝開(300120.SZ)發布公告稱,張家港保稅區豐瑞嘉華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瑞嘉華」)在公司的股票非公開發行中認購3605萬股,以每股5.55元的發行價格計算,豐瑞嘉華此舉共耗資約2億元。
此次股權變動後,豐瑞嘉華以7.76%的持股比例一舉成為經緯輝開第二大股東。而據天眼查顯示,豐瑞嘉華正是「中植系」麾下公司。
公開信息顯示,中植集團成立於1995年,解直錕為中植集團實際控制人。對於外界來說,解直錕的標籤很多,比如「著名歌星毛阿敏丈夫」、「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弟弟」等,但其本人一向低調、神秘,罕有言論流出。而經過多年發展,「中植系」從黑龍江走向全國,目前已形成為一個擁有一萬多名員工,麾下掌控數十家核心企業的龐大資本系族。
同樣在9月4日,寶德股份(300023.SZ)也公布公告稱,趙敏、邢連鮮協議轉讓給北京首拓融匯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拓融匯」)約3161.07萬股股票,已於2019年8月30日完成過戶登記手續,交易總金額為2.5億元。
天眼查顯示,首拓融匯同樣來自「中植系」。而「中植系」還握有寶德股份第二大股東重慶中新融創40.8%的股權。此次轉讓完成後,「中植系」一舉掌控了寶德股份第二、三大股東手中的股權,合計共28.17%,
這與寶德股份第一大股東趙敏34.04%的持股比例已距離不遠。
最近幾個月來,就在資本市場雷聲不斷,各路資本紛紛趨向保守之際,「中植系」在A股卻大舉出擊,動作頻頻。
5月8日晚,*ST美麗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深圳五嶽乾坤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股票4285.54萬股被已拍賣成交,受讓方為「中植系」旗下紅信鼎通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5月14日,皇庭國際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皇庭集團獲得深圳市康順晟源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順晟源」)增資,後者獲得皇庭集團20%股權。而康順晟源同樣來自「中植系」。
但是,就在「中植系」攻城略地的同時,這艘被稱「萬億戶」的資本巨艦頭頂也不斷響起警鐘。
2、大展財技
公開信息顯示,近期「中植系」與大名城(600094.SH)的合作遭遇「退貨」,其以25億元出售給大名城的中程租賃因業績巨虧,被對方原價賣回。而在5億元的尾款問題上,「中植系」未能在原先約定的8月底付清,引發外界對其資金狀況的擔憂。對此,小債也曾發文質疑。(萬億「中植系」拿不出5億尾款背後:資產疑注水,警鐘已敲響......)
「中植系」相關人員對小債表示,上述5億尾款並非「拿不出」,而是分期支付。據小債查閱當期公告顯示,雙方約定在2019年8月31日之前支付完成5億元尾款。到期後,「中植系」並未拿出5億元支付給大名城,而是又將其分作三期延後支付。
對於小債提出的關於經緯輝開、寶德股份的相關問題,對方並未給出任何實際的信息。
而為了「中植系」能順利回購自己曾經的資產,「退貨」一方的大名城控股股東名城企業集團非常「體貼」,專門向「中植系」提供了12億的借款。面對「仗義」的名城企業集團與「中植系」輾轉騰挪的高超財技,小債已經看暈了~
而在不久前轟動一時的「羅靜案」中,「中植系」為法爾勝慷慨接盤的舉動,也讓外界對其資本運作套路十分不解。
彼時,法爾勝(000890.SZ)子公司上海摩山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摩山」)不幸中招,涉及金額高達28.99億元。而面對這筆巨額「壞帳」,法爾勝轉身便交到了「中植系」手上。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摩山註冊之初,「中植系」便持有其90%的股權。成立不久,「中植系」向上海摩山增資3億元,然後將股權以6億元的價格轉賣給了法爾勝的控股股東——江蘇法爾勝泓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泓昇集團」)。
此後,上海摩山被注入法爾勝,而「中植系」與上海摩山仍存在密切聯繫。比如在2015年摩山保理的負債當中,有超過11億的資金直接或間接與「中植系」相關,占摩山保理期末總資產的近半數。
「中植系」到底為什麼肯為法爾勝「仗義接盤」,財技背後令人好奇。
3、資本騰挪深入25家上市公司
在「中植系」的資本運作中,其經常將旗下PE用募集來的資金先低價投資項目公司,時機成熟後再將資產高價注入上市公司。比如近年來,「中植系」先後將旗下的富嘉租賃、潤興租賃、慶匯租賃、中程租賃、豐匯租賃以及摩山保理等資產注入多家上市公司,如康盛股份、達華智能、寶德股份、金洲慈航等。而隨著上述租賃公司業績滑坡,收購這些資產的上市公司大多又選擇向「中植系」回售,涉及金額約50億元。
在這些盤根錯節的表面現象之下,則是「中植系」龐大的資本布局。據*ST宇順5月底公布的一份公告顯示,彼時「中植系」觸角所及的上市公司已達25家之多,如今加上「新入伙」的經緯輝開,數量已經達到26家。
但是,近年來「中植系」在拓展版圖的同時,其資本運作也常有意外之舉。比如2018年初,其突然提出,要將其重要資本運作平台中融信託32.99%的中融信託股權出售給經緯紡機,引發外界震動。
公開信息顯示,2001年,中植集團通過參與重組將中融信託納入麾下,之後中融信託成為其在資本市場攻城略地的「馬前卒」。在信託行業,中融信託算得上是一匹黑馬,短短數年間便躋身信託「第一梯隊」。2008年,中融信託將總部遷至北京,2009年資產管理規模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2014年資金管理規模超過7000億元。
最終,「中植系」出售中融信託股權一事,隨著當年10月恆天集團董事長張傑被查而被終止。
但就在這筆交易終止的同時期,據《新京報》報道,中融信託旗下地處望京核心地帶的星城國際大廈被打折出售,估值約為20億的房產,掛牌價格被打了7折,僅為14億多一點。
還是在此期間,「中植系」旗下最重要的PE平台中新融創也發生股權變動。2018年10月,TCL集團以最新持有其49%的股份,成為中新融創第一大股東。而「中植系」旗下的北京中海嘉誠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減少至40.8%。
一邊是頻頻買進上市公司股份,一邊是處置資產打折賣樓,5億尾款還要違約,對於活躍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的「中植系」,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