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如果有什麼事件能稱得上舉世矚目的話,大概只有它。
有「地球之肺」之稱的全球最大熱帶雨林——亞馬孫雨林,正遭遇有紀錄以來最頻繁的火災。
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院(INPE)本月20號發布的監控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巴西亞馬孫熱帶雨林的火情數量累計達72843起,比2018年同期上漲了83%,創下自2013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但正如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所解釋的那樣,巴西本來就一直都有,而且會持續有(森林野火)燃燒。
而此次火災能夠引起國際社會的重視,除了火災確實特別大之外,還因為上周一,聖保羅的天空由於距離2700公里外的火災中的煙霧而變黑。
在乾燥天氣、強風及高溫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濃煙被一直被吹到了聖保羅,這才引發了普通人的關注。
在社交媒體的諸多聲音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一個說法:亞馬孫雨林為全球提供了20%的氧氣。這一數字也被知名人士廣泛引用,這其中也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著名球星C羅。
然而,學者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誤解。事實上,亞馬孫為地球所提供的氧氣可能不到10%。
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Jon Lloyd教授表示,雖然亞馬孫森林在白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但它通過呼吸作用吸收了大約一半的氧氣來支持自身生長,更別提還有森林中的土壤、動物和微生物進一步消耗氧氣。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亞馬孫雨林的頻頻起火就無足輕重了。至少,亞馬孫火災所釋放的一氧化碳水平,已經引起人們的警覺。
NASA公開了大氣紅外探測儀觀測的圖像,描繪了2019年8月8日至22日,巴西亞馬孫雨林火災所產生的一氧化碳。
此外,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生物多樣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也至關重要,有世界上十分之一的已知物種生活在亞馬孫雨林中。
熱愛自然、保護環境,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樸素情感。但這在這次事件的傳播中,一些過於煽情,甚至罔顧事實的消息,博得了人們更多的注意力。
同為哺乳動物的一員,動物的遭遇常常能夠引起人類最多的同情心。人們對著明顯與亞馬孫雨林不相干的小動物,流露出「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傷感,也就不奇怪了。
亞馬孫火災相關消息中出現頻率很高的小猴照片,2016年攝於印度
燒焦的小兔,出現在201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火
儘管伴隨著謠言和煽情,人們對於亞馬孫火災的關注仍是正當且有必要的。至少,它能夠給巴西當局施加壓力,使得後者不得不正視此次事件。
據報道,玻利維亞總統埃沃·莫拉萊斯與一架波音747「超級遊輪」簽訂合同,幫助撲滅亞馬孫森林大火,據悉,這架飛機載水量為世界之最,是最大的空中消防飛機。
巴西總統也回應稱將出動軍隊滅火。
然而,一個令人悲傷的事實是,森林大火極難撲滅。此前發生在亞馬孫雨林的火災,多數是靠降雨自然熄滅的。也就是說,巴西政府派出救援的表態意味遠遠大過實際意義。
在森林火災面前,人類為滅火所作的努力很可能只是杯水車薪。那麼,國際社會對於亞馬孫的熱切關注就毫無意義了嗎?也並不是。
儘管火災造成的傷害並非人力能夠扭轉,但火災的起因卻很可能出自人為。
巴西國家空間研究院的Alberto Setzer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乾燥季節為火災創造了有利條件。但起火,無論是故意還是偶然都是人為造成的」。
或許可以這樣說,近年來發生在亞馬孫雨林愈演愈烈的火災,源自巴西政府對於砍伐森林的默許甚至縱容。
這背後,是巴西長年累月的經濟危機。大多數不熟悉巴西的民眾,對巴西的印象可能仍停留在「金磚四國」。但如今巴西的經濟,已經極大依賴農產品出口。
2016年,巴西馬拉尼昂州砍伐森林/Wikipedia
這也是為什麼,巴西政府降低了對於砍伐森林的監督和懲罰力度。
如果巴西目前的經濟現狀沒有能夠改變,像這樣「創紀錄」的森林火災,絕不會是最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