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躲過了感染,卻沒躲過死亡!8000個病例告訴你,出現這些症狀千萬要小心

2020-03-09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心梗的12個徵兆,必須注意!

新冠肺炎讓人聞之色變,但殊不知若論兇險,很多疾病都排在它的前面。2月29日凌晨,河南周口相關部門發布訃告:周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建武因公殉職,不幸於2月28日14時16分逝世,終年45歲。

媒體是這樣報道的:


劉建武2月28日突發心梗,猝死在抗疫前線,因公殉職。當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加上脫貧攻堅戰與經濟社會發展等重大任務,許多黨員幹部壓力陡增、連續作戰,工作經常不分晝夜。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第一位的,希望更多人能夠勞逸結合、保重身體,把損失降到最低。

躲過了感染新冠,卻沒能躲過死亡。報道中並沒有詳細介紹發病經過,其實除了勞逸結合,每一個人更應該了解掌握心梗早期的信號,並加以識別和預防。下面,小編通過具體的病例故事給大家詳細科普一下。

他以為是上火

其實心肌已開始死亡

這位年輕的妻子已經在醫院樓道里住了七天。每次經過這把長椅,我都會跟她聊幾句,這裡冷嗎,害怕嗎?

她說就在病房門口,護士保安都在,我不怕。

她其實顧不上害怕。她睡覺的長椅對面,是CCU,也就是心臟重症監護室的防盜門,裡面不到10米,她的先生正躺在病床上,24小時監護。

他只有35歲。

我問她,你為什麼不去旁邊的招待所住?

她說,這裡離孩子他爸近,我隨時能看見他,照顧他。

我見過太多的心梗患者和家屬,這對小兩口是最讓我心酸和難過的一個。因為她的先生,只有35歲的年輕人,兩個孩子的父親,心肌已經部分壞死並且心衰,未來能恢復到什麼程度還未可知。

而這一切本可以避免。因為,如果他們倆稍稍知道一點心梗和心絞痛的常識,就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我之所以把這個病例寫下來,就是想提醒所有人,一定要認識並且識別心梗之前的心絞痛,心梗正在發生的心絞痛。因為時間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恢復越好。

這位年輕的患者要從兩周之前,6月24日說起。

在北京郊區上班的小孫,忽然覺得胸骨,也就是咽喉向下的骨頭,隱隱地疼痛。他想,上火了?嗓子疼串的?

實際上,這是心絞痛的第一個表現,胸骨後疼痛。

第二天6月25日周二,胸骨疼痛加劇。上班路上,他開車上高速之後,左胳膊突然開始疼痛,伴有胸悶,方向盤都握不住,趕緊出輔路,休息了40分鐘才緩解。

勞累之後加重,休息之後緩解,這已經是非常典型的心絞痛了。而且已經串到了左臂。這時他的心肌缺血已經非常嚴重,死亡已經向他招手。

然而,小孫毫不知情。

到單位之後,小孫還是覺得累,他以為是空調太涼所致,關了空調,在值班室躺了一天。

當晚回到家,他開始覺得憋氣,胸部疼痛更厲害,甚至都不能躺下,一晚上幾乎都是坐著。胸骨後火辣辣的,就像是嚴重上火的嗓子疼。

這時候已經是急性心梗,他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他的心肌繼續大片死亡。

小孫仍然不知道。

到了6月28日周五,他帶著岳父到北京胸科醫院看肺病,然後他自己又掛了一個骨科的號!

幸虧骨科的醫生有經驗,根據他的描述馬上就意識到不對,讓他到心臟中心去看看。小孫這才捂著胸口來到心臟中心。

在心臟中心,根據小孫的狀態,馬上要求他做心電圖,超聲。

心電圖一出來,急性前壁心梗!

這是他的超聲,階段性室壁運動異常,什麼意思呢?就是他的心肌,已經不是一整塊在收縮舒張,有那麼幾塊位置,幾乎不動!這說明那部分的心肌,已經休眠或者死亡!

心肌死亡,左室收縮功能肯定會減低!

這是他的心肌標誌物。第一個指標,是標準值的將近300倍!

沒的說,馬上進導管室搶救!

造影顯示,小孫的前降支,也就是著名的「寡婦製造者」,嚴重狹窄,而且還是近段,相當於長江上游,它的危害更大。這個位置狹窄,會導致大片的心肌缺血!

術中一個支架開通血管,而且因為心衰嚴重,置入IABP泵輔助支持。這個泵,幫助他的心臟工作,心臟每搏動一次,泵也跟著工作一次,就像我們騎車上坡,它在後面幫助推一把。這樣能讓垂死的心肌有個休養生息。

術後小孫被送入CCU重症監護。

這是小孫前天心電圖和急診搶救當天的對比,原來抬得高高的ST段已經回落,也就是心肌缺血已經解決。但是,心電圖仍然是QS型,也就是心肌壞死的標誌。他的射血分數也只有43%。按小孫的體型,至少應該60%。

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一個,小孫的心肌有大量的壞死!

這是小孫的脖子,這幾道深深的紋路,暴露了小孫的體重。他告訴我,這幾天不疼了,但是吃飯一身汗,翻個身一身汗。這明顯也是心衰的表現。小孫3年前骨折靜臥了半年,體重暴漲40斤。但是他從來就沒想過心梗跟自己有什麼關係。他告訴我,如果自己稍微有一點常識,肯定就第一時間去急診,耽誤到如今這樣的程度。

小孫的血壓已經正常,損傷的心肌有恢復的可能,但需要半年之後才見分曉。最好的情況,代償有了,不心衰了。最悲觀的情況,心衰加重。那時候就看射血分數,35%以上,猝死風險就小一些,35%以下,就非常危險了。

小孫的經歷是一個典型的悲劇,而這樣的悲劇幾乎每天都在醫院上演。一想起他日夜守在樓道里的年輕妻子和兩個孩子,我的心裡也不是滋味。常識,常識,還是常識!如果他們知道一點心梗,心絞痛的常識,這個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那麼如何識別胸痛,如何知道各種不舒服,它可能是心絞痛,有可能是心梗前兆呢?牢記16個字:勞力誘發、休息緩解、硝甘緩解、2分以上。下面我逐一進行解釋說明。

勞力誘發:一般在勞累情況下,比如走路、快步走、上天橋、上樓、飽餐等等情況下,它的疼痛會誘發,或是加重。

休息緩解:出現疼痛之後馬上休息,過一會兒疼痛緩解。

硝甘緩解:「硝甘」就是硝酸甘油,有擴張心臟血管的作用。在疼痛發作過程中,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疼痛若有所緩解,同樣說明心絞痛的幾率很大。

2分以上:疼痛要持續兩分鐘以上。如果是閃電樣疼痛,那就肯定不是了。

請所有人一定要牢牢記住這16個字,讓自己和家人第一時間知道心絞痛,知道心肌缺血,第一時間採取措施,把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另外,首都醫科大學北京胸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張健通過8000例心臟手術還總結了你意想不到的12種心梗預兆,知道了這些,我們就能在巨大危機來臨之前,識別早期信號,就像地震的預報一樣,及早採取措施,避免日後生命和財產的巨大損失。下面小編就結合這8000個病例總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一個一個科普給大家聽,請一定要牢記。

8000例手術告訴你

意想不到的12種心梗預兆

第一個症狀:雙耳突聾

山東的一個公司經理老黃,中年男性,平時身體還不錯,就是比較勞累,應酬也多。有一天去杭州出差,老黃突然發現雙耳聽不見了。

雙耳突聾,必須抓緊治療。老黃取消出差,到醫院的耳鼻喉科檢查。

先給右耳做了手術,但是術後右耳完全失聰。左耳不敢再做,殘存著一點聽力。

過了一段時間單位體檢,發現了心臟的冠脈堵塞。

到張健醫生這裡治療之後,血運恢復。沒想到,他的左耳聽力恢復了!很明顯,他的雙耳突聾,跟心血管堵塞有直接的關係。張健醫生告訴小編,他接觸的心絞痛患者,有很多都會出現聽力下降,有的雙耳嗡嗡響,術後馬上症狀消失。

所以,聽力突然下降,是心絞痛的一個早期症狀。

第二個症狀:臍周疼痛

那是一個初冬,大寒流來北京之後的第二天。老高一早出門遛彎,回來之後就開始肚子疼。開始以為是鬧肚子,到洗手間蹲了很久,也沒什麼成果。

疼痛越來越強烈,而且疼的地方很怪,是肚臍周圍。越來越疼,老高捂著肚子,滿頭大汗。

莫非是闌尾炎?老高實在扛不住了,打120到了附近醫院的急診。

急診一看老高的年齡,50上下,肚子疼,加上天氣寒冷,體溫不高,高度懷疑心絞痛。很快給他做了心電圖,果然顯示急性下壁心梗。

本著就急就重的原則,急救車把老高送到張健醫生這裡。做冠脈造影,果然,右冠100%閉塞!

做了血栓抽吸之後,就在手術台上,老高的臍周疼痛消失了。心肌供血的恢復和腹痛的消失,在時間上同步,也就說明,老高的心絞痛,是以臍周疼痛為表現的。或者換個說法,臍周疼痛,對於心梗的高危人群,要高度懷疑心梗前兆。

無獨有偶,沒多久一個山東菏澤的患者來找張健醫生。他也是臍周疼痛,本地醫院檢查消化系統,沒發現問題;到省會醫院做了胃鏡腸鏡,甚至膠囊胃鏡,都沒有發現異常。後來他輾轉找到張健醫生這裡。

因為有了老周之前的經驗,張健醫生考慮他可能也是心絞痛。造影發現,他的迴旋支,99%的閉塞。血運重建之後,他的臍周疼痛,很快消失。

第三個症狀:腳底疼痛

一個山東的老人,急性心梗發作,在張健醫生這裡做了支架手術,開通了血管。

術後張健醫生去問他,現在心臟舒服了,你好好想想,身體上還有什麼變化,比如以前有的症狀,現在沒有了?老人想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有了!之前我走路老是腳底疼,走不到兩根電線桿的距離,腳底就像踩了釘子一樣,扎得生疼。現在沒有了!

這還不是個例。過了沒多久,張健醫生在心臟支架術後查房的時候問起另一個患者,你感覺術後身體上有什麼地方覺得改變了?

這個患者說,有!以前走路就像走在蒺藜上,走一步挪一步,疼得滿頭冒汗。做完手術,馬上沒事了。

看來腳底針刺一樣的疼痛,也是心絞痛的一個表現。這種症狀雖然不多見,但是千人千面,心臟報警的途徑也是千變萬化。

第四個症狀:睜不開眼睛

石家莊有個中年男性,8年睜不開眼睛。四處求醫找不到原因。後來突發腦梗住院治療。

幸好腦梗不是很嚴重,在神內住了幾天就沒有大礙了。但眼睛還是睜不開,隨後到眼科,眼科診斷是倒睫。把眼睫毛拔除之後,眼睛還是睜不開。別說睜不開,掰都掰不開。

後來找到張健醫生這裡,為他檢查評估之後,發現是心衰。造影檢查,心臟上的一根重要血管,前降支,堵了99%。馬上手術通開。

術後一小時,奇怪的事情出現了,患者的眼睛睜開了!難道眼睛睜不開和心臟缺血有關係?

曾經有患者跟張健醫生說,術後眼睛清亮了,能看到病房的窗簾了,而且非常的清楚。

張健醫生說,雖然無法考證心臟缺血和眼睛之間的關係,但是醫生腦子裡要有這根弦。對於患者來說,眼睛突然看不清了,甚至睜不開了,也要關注一下自己的小心臟。

第五個症狀:左腿酸麻脹疼

一個山東的女性患者,術後三天張健醫生照例去「探案」,問她有什麼不一樣了?

女患者想了半天,想起來了。左腿不疼了!

術前幾個月,她的左腿一直酸麻脹疼,針灸拔罐都沒什麼用,有時候疼起來自己用拳頭砸。

直到體檢發現心血管堵塞,做了手術。術後腿居然不疼了!

後來張健醫生在社區義診,跟居民講解的時候提到左腿酸脹這個症狀,可能也是心梗預兆。一個老奶奶跟他說,張醫生太巧了,我老伴就是這麼走的。他就是左腿腿疼,酸脹,可是不知道咋回事。到處看。有一次在看的過程中心梗發作,沒搶救過來。

所以左腿的酸麻脹痛,對於高危人群,要高度懷疑心血管問題。

第六個症狀:胸口被膠帶纏繞

一個房地產老闆,總覺得胸口像是纏了一圈透明膠帶。說不上來的束縛感,或者憋悶感。因為生意遍及全國,北京香港上海到處檢查,主要懷疑是肺部問題,但是一直查不出問題。後來有醫生建議他,心肺不分家,你去查查心臟吧。

這個老闆找到張健醫生之後,張健醫生要求他含幾粒硝酸甘油。

大家注意,這就是張健醫生常說的硝酸甘油試驗。當懷疑自己是不是心絞痛或者心肌缺血的時候,含服幾片硝酸甘油,如果症狀明顯緩解,那說明自己存在心肌缺血問題。或者這個症狀和心肌缺血有關係。因為硝酸甘油可以擴張血管,改善心肌供血。

注意,血壓低的人千萬不能用這個辦法。

回到剛才房地產老闆的故事。確定他是心肌缺血之後,針對心血管做進一步檢查,果然是心血管堵塞。針對性治療之後,奇怪的症狀消失了。

第七個症狀:牙痛

長春的一個患者,經常發作性左下頜牙痛。在口腔科查過多次沒有問題。後來在張健醫生這裡診斷心肌缺血。之後每次牙痛發作,就含服硝酸異山梨醇酯。一兩分鐘牙痛就緩解了。後來做了手術打通了血管,從此之後牙痛消失。

張健醫生提醒,牙痛,尤其是牙痛的部位確實存在牙病,特別容易誤診漏診,帶來的危害更大。因為牙病的部位牙醫會建議拔牙,而拔牙要使用麻藥,麻藥是收縮血管的藥物,但是心肌缺血再收縮血管,雪上加霜,可能會導致猝死。

所以,高危人群牙痛,先要排除心肌缺血的問題。

第八個症狀:頭暈

內蒙烏海一個公務員,頭暈多年。顱內造影、CT、磁共振等各種檢查,都沒有發現問題。

後來放棄了治療,實在是查不到。偶然他在蘭州一家大型醫院做體檢,發現冠脈的前降支有狹窄。於是找到張健醫生,做了冠脈的介入治療。沒想到術後頭暈症狀很快緩解並消失。

第九個症狀:肩胛骨疼

一個女性患者,總說她的肩胛骨好像漏風一樣,絲絲地疼痛。開始以為是類風濕之類的問題,但是機緣巧合檢查了心血管,發現還是心血管問題。治療之後,不疼了。

第十個症狀:左上肢無力

北京的一個中年男性孫先生,平時開車很多。有一天開車走在北四環的時候,突然覺得左側肩膀和左上肢又酸又麻,還脹得難受。左手把方向盤的時候,明顯不對勁,使不上力氣。

孫先生第一反應是去骨科。檢查有沒有骨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等等,但是一圈檢查下來,都好好的。可是左側的酸麻脹痛感覺一直都在,活動按摩沒有任何效果。

後來有醫生建議,你是不是檢查一下心臟?孫先生找到一家綜合醫院的心內科,做冠脈造影,發現右冠有50%狹窄。因為沒到常規的手術指征,也就沒做任何處理。

但是孫先生的症狀過了這麼久,沒有絲毫減輕。他輾轉打聽到張健醫生,經過檢查,基本確定他的左側上肢酸麻脹痛,就是心肌缺血的表現。

在狹窄處做了一枚支架後,血運重建,孫先生的症狀馬上消失了。其實孫先生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很多患者表現就是左側肩胛骨和左上肢的難受,酸脹,有的使不上力氣,檢查發現是心肌缺血。通過藥物或者手術改善之後,症狀很快消失。

第十一個症狀:突然變懶,乏力

這個症狀在高齡老人當中比較常見。沒有其它不適,常見的離心臟近的典型症狀,都沒有。唯一的感覺就是乏力、嗜睡、不想動、犯懶,這時候要高度警惕心肌缺血問題。

第十二個症狀:頭疼

山東一位老年女性。後腦勺疼,活動走路就會頭疼。圍繞頭疼和血壓做了很多檢查治療。顱內血管各種檢查,沒有發現問題。神內給予藥物治療,解決不了。只要走快了、走急了、走遠了,就頭疼。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好了。後來做動態血壓監測,沒有發現明顯升高,排除頭疼是血壓升高導致。

偶然機會檢查心血管,發現右冠出現嚴重狹窄而且鈣化。處理之後,頭痛消失了。走遠走急走快,頭不疼了。

張健醫生說,我們對於心梗的認識,心絞痛的認識,要放開思路,不能僅僅盯住心疼胸悶。如果自己是高危人群,出現了以上奇怪的症狀,腦子裡一定要多根弦兒,是不是心臟的問題?也許,纏鬥多時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最關鍵的是,及早發現心肌缺血的問題,及早採取措施,能夠避免後面排山倒海一樣的發作,避免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本文來源:定焦專家號、三甲傳真

責任編輯:董小雯

版權申明

- End -